李建臣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松辽盆地长春岭背斜带成藏过程被引量:19
- 2006年
-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长春岭背斜带发现了大规模的油气田。对于该背斜带的成藏过程,前人认为来自深层的天然气首先占据了构造高部位的储集层,来自上部烃源岩的原油只能聚集于构造低部位。通过对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研究,认为来自上部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超压为运移动力,以断层为运移通道,首先占据了构造,在盆地演化进入挤压萎缩阶段时,长春岭背斜带的构造已形成,深层天然气沿着同生断裂向上运移进入构造,原油被驱动到构造低部位,原油具有明显的气洗现象。由于深层气源充足,且油气藏曾经多次遭受破坏,古气藏逐渐被深层气置换,所以混合气中原油伴生气的比例很少。正是由于这样聚集过程,形成了构造的高部位是气藏、低部位形成油环的油气分布规律。
- 魏兆胜苗洪波王艳清李建臣王懋杰丁冶
- 关键词:松辽盆地成藏过程油气源对比
- 原油与其烃源岩中甾萜类化合物指标的差异被引量:5
- 2008年
- 甾萜类化合物是油源对比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但原油与其烃源岩中残留的抽提物的组分的化合物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水洗作用、气洗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等都可使油气发生一定的次生变化;另外,吸附作用、层析效应等也具有明显影响。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要结合地质资料,分析成藏过程,解释各个指标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不应该过分强调指标的完全一致性。在任何一个成藏过程中,油气都会或多或少受以上各种作用的影响,油、源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
- 王兴光苗洪波李建臣于忠
- 关键词:油源对比松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