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椎体
  • 2篇椎体
  • 2篇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性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 1篇土三七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椎管
  • 1篇综合征
  • 1篇卒中
  • 1篇消化道
  • 1篇消化道出血
  • 1篇螺旋CT
  • 1篇螺旋CT测量
  • 1篇脑病
  • 1篇脑卒中
  • 1篇内镜

机构

  • 6篇南京鼓楼医院...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永康
  • 5篇牛磊
  • 2篇王明皓
  • 2篇杨春
  • 2篇马军
  • 2篇陈璇
  • 1篇袁璞
  • 1篇凌冰
  • 1篇崔文
  • 1篇刘加宁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4D-CTA联合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动态四维CT血管造影(four-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灌注成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通过灌注原始数据重建获得4DCTA,对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灌注参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4D-CTA与常规CTA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67±0.48)和(2.81±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与常规CTA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结果一致,3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4D-CTA显示侧支循环较常规CTA多2例,而且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显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患者。CTP发现34例患者灌注异常,8例灌注正常。CTA责任血管狭窄者CTP阳性率(71.43%)明显高于无责任血管狭窄者(9.52%)。结论 4D-CTA联合CTP不仅可用于动态观察全脑血流状态,还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异常变化,可以替代常规头颅CTA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蔡培徐凯牛磊牛磊袁璞王永康顾刚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灌注成像
MSCT与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及胶囊内镜(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MSCT及CE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SCT检查者79例,行CE检查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经双气囊小肠镜或血管造影或手术探查等手段证实。结果MSCT检查共检出病灶38例(48.10%),33例(86.84%)确诊为阳性;CE检查共检出36例病灶,其中29例(80.56%)确诊为阳性;两种方法诊断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679)。结论MSCT及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诊断价值,CE直观显示病变的大体改变,MSCT进一步明确病变浸润深度、范围,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凌冰王永康刘加宁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
海绵状脑病的MRI诊断
2018年
目的探讨海绵状脑病的MRI特征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海绵状脑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5例脑电图均有弥漫性异常,出现典型周期性三相波。T1WI和T2WI未见明确异常信号,除了2例脑萎缩。所有患者在DWI出现沿大脑皮质走行、类彩带状的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异常强化灶。结论 DWI皮质彩带状的高信号,是海绵状脑病的主要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应考虑海绵状脑病。
牛磊牛磊王明皓王永康崔文
关键词:海绵状脑病磁共振成像
CT对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表现与特征,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有服用中药土三七史。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均发现腹水12例,肝脏肿大及胆囊壁增厚9例。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肝脏呈斑片状、类地图状强化,可以见到低灌注区。所有病例三支肝静脉主干和下腔静脉肝段均无闭塞。结论腹水、肝脏斑片状强化、肝小静脉的狭窄是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征象。结合患病前服用土三七的病史及CT表现,诊断应考虑肝窦阻塞综合征。
牛磊牛磊王明皓王永康蔡培
关键词:土三七肝窦阻塞综合征
腰椎椎体的螺旋CT定量测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椎体CT值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非腰椎疾病患者进行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各腰椎椎体的CT值,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及腰椎不同节段椎体CT值的差异。结果 (1)相同节段腰椎椎体的CT值的男女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腰椎各椎体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同节段腰椎椎体不同年龄组之间椎体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椎体CT值逐渐减小。结论腰椎椎体CT值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减小,且女性减小幅度比男性大。诸腰椎椎体的CT值中,L3椎体CT值最小(151±56)Hu。本研究通过对腰椎椎体CT值的测量及其随年龄、性别等变化的规律的研究以期对骨质疏松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健康人的正常腰椎CT值数据库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乔风雷牛磊马军杨春陈璇王永康
关键词:腰椎
腰椎椎体中间层面椎管管径大小的螺旋CT测量及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椎体中间层面椎管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非腰椎疾病患者,进行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测量各节段腰椎椎体中间层面椎管的矢径和横径,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及腰椎不同节段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1)相同椎体层椎管矢径,男女性别之间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椎体层面椎管矢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3椎体层面最小(15.9±2.1)mm。(2)相同椎体层面椎管横径,男女性别之间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椎体层面椎管横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腰椎椎管的形态为矢径短于横径的扁管状结构,男性比女性稍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腰椎椎管的形态越来越扁,这与腰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
乔风雷牛磊马军杨春陈璇王永康
关键词:腰椎椎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