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35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胜利油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油气
  • 8篇凹陷
  • 5篇盆地
  • 5篇构造样式
  • 5篇成藏
  • 4篇勘探
  • 4篇北部
  • 4篇北部湾盆地
  • 3篇油气成藏
  • 3篇油气运移
  • 3篇运移
  • 3篇测井
  • 2篇断层
  • 2篇断层活动
  • 2篇断层活动性
  • 2篇输导
  • 2篇物理模拟
  • 2篇构造物理
  • 2篇构造物理模拟
  • 2篇发育

机构

  • 14篇中国石化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4篇陈伟
  • 5篇吴智平
  • 5篇吴峰
  • 4篇刘宏宇
  • 4篇侯峰
  • 3篇侯旭波
  • 3篇成为
  • 3篇陈长征
  • 2篇宋维琪
  • 2篇周进峰
  • 2篇苏成坤
  • 2篇牟晓锋
  • 2篇王炳印
  • 1篇鲍倩倩
  • 1篇汪忠德
  • 1篇童亨茂
  • 1篇胡爱玉
  • 1篇韩秀艳
  • 1篇王咸彬
  • 1篇于雯泉

传媒

  • 3篇石油石化物资...
  • 3篇复杂油气藏
  • 2篇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科技与企业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专利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的技术内涵,确定主要检索主题词和范围,选择中国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平台检索,采用相应的检索策略和手段对收集到高精度三维地震的技术专利进行了筛选、归类、统计,从专利技术、权利归属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归纳了国内外专利分布现状和特点;并从战略规划角度提出了发展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议。
汪忠德王咸彬陈伟吴伟李霞杨瑞娟
关键词: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
迈陈凹陷东部构造特征对沉积、生烃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地震、钻井、测井资料详细分析,迈陈凹陷新生代可划分为陆相断陷、海相坳陷演化阶段,其中断陷阶段始新世流沙港期至渐新世涠洲期存在着构造格局的转变,即凹陷构造格局由北东向转型为近东西向。迈陈凹陷构造对地层沉积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一方面流沙港期地层沉积呈多次洼格局,厚度呈北东走向,涠洲期期呈单洼格局,厚度呈近东西展布;另一方面流沙港末期与周边凹陷相比抬升剥蚀严重,最大剥蚀厚度可达600 m以上。迈陈凹陷烃源岩层系(流二段)沉积后经历了流沙港沉积末期和涠洲组沉积末期的区域抬升,造成埋深减少,延缓了烃源岩的成熟,使得迈陈凹陷主要生排烃期推迟至下洋组沉积期至今,为晚期成藏。
钱浩陈伟卢黎霞吴峰成为
关键词:剥蚀厚度成藏期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被引量:85
2010年
含油气盆地中断层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带野外划分,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断层进行了定性的内部结构划分和常规测井刻度标定,总结测井响应特征,并运用指示曲线计算法和交会图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带主要由位于中部的滑动破碎带和其两侧的上、下盘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变形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组成,而且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同一断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内部结构存在差异;空间上,断裂带具有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垂向上的分层性和走向上的分段性。正是这些差异引起断裂带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物性的非均质特点,致使断裂带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能力也存在时空差异。
陈伟吴智平侯峰孔菲
关键词:断裂带内部结构物性油气运聚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被引量:22
2011年
在能源需求的拉动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推进之下,以地震勘探技术为主体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益的最主要推动力。分别从理论研究、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和仪器装备等5个方面,简要阐明了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逐一论述了当前国外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地震采集仪器系统、高精度和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陆上和海上地震采集新方法),处理技术(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地震资料处理能力),解释技术(隐蔽油气藏预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以及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时延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井中地震和盲源地震技术)的发展水平。强调指出了推进地震勘探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指出必须用中国特色的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中国特定地质情况下的油气勘探开发问题,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地震勘探新技术开拓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国内寻求新突破,国外寻求新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油气资源保障。
王炳章王丹陈伟
关键词:地震勘探处理技术
迈陈凹陷东部构造岩相带描述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
2013年
迈陈凹陷古近系为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不同的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迈陈凹陷东部可分为4个构造岩相带。重点区带为斜坡带、南部断裂带和东部断裂带,分别对应北斜坡河流—三角洲、南部单级或多级边界断裂陡坡扇、东部单级边界断裂陡坡扇3个构造岩相带。分析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圈闭类型,指出不同构造岩相带下部勘探方向。
吴峰刘宏宇陈伟成为陈长征
关键词:构造岩相带圈闭类型
测井声波时差反演重构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测井声波时差、自然电位和伽玛重构声波时差,分析了以上3种曲线结果对地质体响应方面的机制差异,给出了这些曲线的深度相对移动校正的方法。研究了多条测井曲线去噪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向量滤波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进行声波时差曲线重构。在分析这3种测井曲线不同尺度小波分解结果的信号和噪音特点后,利用相邻分解尺度相关滤波技术,对各种曲线的小尺度(高频)分解结果进行滤波处理。为保证重构声波曲线的真实性,深入分析了多曲线、多尺度分解结果的冗余性(相关性)问题;利用特征值技术,对高频多尺度分解分量进行了非相关(正交)分析,最后实现了声波时差曲线的重构,并对重构结果与钻井岩心录井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重构后的声波曲线在区分砂、泥岩性分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
宋维琪陈伟
关键词:去噪处理小波分析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构造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明确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模拟实验,对迈陈凹陷东部断裂系统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迈陈凹陷东部可划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下部断裂系统是受长流—流沙港期NW-SE向区域拉张应力形成,上部断裂系统是受涠洲期NW-SE向区域拉张及右旋走滑应力形成。并且下部断裂体系受基底先存断裂影响较大,走向、倾向、断层组合都与其保持一致;上部断裂体系受基底断层影响较小,多为新生型断层或继承改造型断层。涠洲期走滑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断裂发育的走向,弱走滑条件下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特征吻合度高,并且发育的次级小断层有利构造圈闭的形成,对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有指导作用。
陈长征陈伟吴峰成为周进峰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北部湾盆地
EPC项目采购:走好五步棋被引量:1
2012年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成本所占比重很大,对于许多工业项目来说,设备材料采购费用占到EPC总承包合同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50%-70%)。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到总承包商的利润,而交货进度和货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加之在具体项目管理实践中,因采购工作不到位造成合同价格失控、工期拖延并最终使得承包项目亏损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和改善采购管理意义重大。本文所指采购主要指建设项目采购管理,内容包括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永久性设备、
陈伟于晶
关键词:EPC项目工程项目建设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
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及其在砂泥岩地层测井解释中的应用分析
2015年
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是根据测井响应分析原理建立而成的。通过利用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中的最优化解释方法来解决对砂泥岩地层测井资料的解释,能够有效辨别出地层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饱和度等。分析结果表明,在砂泥岩地层测井解释中应用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所得储层参数与实际岩心资料吻合率极高。相比于传统的测井解释模型,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的效果更突出,且能为油田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地层矿物和孔隙流体信息。
牟晓锋陈伟
银川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演化与叠合关系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以银川盆地构造反转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反转证据、反转时期以及反转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银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负反转构造的发育、新生界与中-古生界地层展布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伸展构造样式与挤压构造样式并存等方面证明银川盆地发生负反转;构造反转的挤压隆升时期为晚侏罗世,伸展沉降期为渐新世至新近纪;银川盆地北部构造反转强度大于南部,西部反转强度大东部;银川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叠纪至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整体沉降、晚侏罗世的挤压隆升与差异剥蚀、早白垩世的再次沉降、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早期的整体隆升剥蚀、渐新世至新近纪的快速断陷以及第四纪的整体拗陷六个演化叠合阶段。
侯旭波尹克敏林中凯韩秀艳陈伟
关键词:银川盆地盆地演化负反转构造构造样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