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作品数:3 被引量:8 H指数:1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两种护理查房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年 研究探讨两种护理查房模式对护士学习满意度及专业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我院儿科各病区的100名在职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对照组(n=50)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法,实验组(n=50)予以PBL联合多学科协作式护理查房法。结果:实验组的护士学习满意度及专业理论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 P<0.01。结 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基于问题为基础的(PBL)的多学科协作式(MDT)护理查房模式对提高护士专业理论水平及学习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效果。 蔡娟 朱明 易倩文 王玉玲 陆静关键词:专业理论水平 满意度 早产儿PICC送管体位与导管异位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穿刺时送管体位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将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坐位组。平卧位组送管时患儿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大于90°,当导管位置到达肩部时助手将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近锁骨;坐位组在导管送入肩部时助手托起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近锁骨,躯干与操作台面垂直。结果平卧位组48例患儿中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7例,导管异位率22.92%;坐位组47例患儿中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0例,导管异位率36.17%;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导管细、软、轻,重力作用小,平卧位送管操作简单、方便。 戴明红 邢彩英 徐兵 李莉 蔡娟 杨丽君关键词:PICC 置管 体位 导管异位 早产 细化全身运动评估分期在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细化全身运动评估分期在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构建规范、高效的高危儿随访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随访的132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共进行全身运动评估200次。按细化全身运动周龄,将第一阶段(扭动运动阶段),分为全身运动周龄<0周组和全身运动周龄≥0周组,再细分为4期;第二阶段(不安运动阶段)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期。分析高危儿随访时间的分布规律,以及各型全身运动结果与细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第一阶段评估128例次,4例次(3.13%)为早产及扭动阶段正常全身运动(N);124例次为异常,包括80例次(62.50%)单调性全身运动(PR),4例次(3.13%)混乱性全身运动(Ch),40例次(31.25%)痉挛-同步性全身运动(CS)。两组CS和PR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5,1.42,均P>0.05)。细化全身运动0周以前,随访频次较低(0.11次/例);细化全身运动0周以后(含0周),随访频次明显增高(3.03次/例)。第二阶段评估72例次,32例次(44.44%)正常不安运动(NF),18例次(25.00%)异常不安运动(AF),22例次(30.56%)不安运动缺乏(F-)。第二阶段早、中、晚3期,细化各类全身运动评估结果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5)。结论 细化全身运动分期有利于选择评估关键期(细化全身运动周龄:-6周、0周、13周、16周),提高结果阳性率,提高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关键期综合评估为基础,结合NICU内以及线上全身运动评估的随访模式,是一条高效、经济、规范的高危儿健康管理模式。 蔡荣兰 杜正银 吴尚 蔡娟 陈娟娟 杨丽娟关键词:脑损伤高危儿 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