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益平

作品数:23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儿童
  • 8篇儿童重症
  • 7篇重症
  • 6篇重症监护
  • 6篇重症监护病房
  • 6篇监护
  • 6篇监护病房
  • 6篇儿童重症监护...
  • 6篇病房
  • 5篇氧合
  • 5篇外膜
  • 5篇肺氧合
  • 4篇肾上腺
  • 4篇体外膜肺氧合
  • 4篇危重
  • 4篇危重病患儿
  • 4篇膜肺
  • 4篇患儿
  • 3篇导管
  • 3篇预后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3篇周益平
  • 22篇张育才
  • 15篇崔云
  • 9篇史婧奕
  • 9篇王斐
  • 8篇王春霞
  • 6篇戎群芳
  • 5篇朱艳
  • 4篇徐梁
  • 4篇徐婷婷
  • 3篇陈容欣
  • 2篇张泓
  • 2篇缪惠洁
  • 1篇刘江斌
  • 1篇熊熙
  • 1篇朱艳
  • 1篇潘芬

传媒

  • 8篇中国小儿急救...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2
  • 3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实验在危重病患儿肾上腺功能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1μg/1.73m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实验在儿童危重症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CIRCI)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24h内测定血液基础皮质醇(To)后,静脉注射ACTH(1μg/1.73m2),30min后测定刺激后血液皮质醇(t)水平,根据%和皮质醇增值(△max=T1-T0)判断肾上腺功能,以T0〈10μg/dL或△max≤9μg/dL为判断肾上腺功能障碍标准。结果95例患儿中,严重感染35例,非感染重症患儿30例,大手术患儿30例,总病死率为12.6%(12/95)。CIRCI发生率55.8%(53/95),其中重症感染组、非感染重症组、大手术组患儿CIRCI发生率分别是60%、53.3%和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非感染重症组、大手术组、%和T0分别为(37.17±47.35)μg/dL、(31.52±52.78)斗∥dL、(28.61±17.45)μg/dL和(50.26±48.21)μg/dL、(58.56±73.21)μg/dL、(42.41±13.56)μg/dL,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RCI组和正常皮质醇反应组患儿病死率分别是7.5%和19.O%(P〉0.05)。T0和T1水平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有关(P〈0.05)。结论危重症患儿存在肾上腺功能障碍,CIRCI发生率较高,小剂量ACTH刺激实验可以作为肾上腺功能功能判断的依据。本研究未发现危重病患儿CIRCI与病死率的显著相关性。
周益平张育才戎群芳徐梁崔云朱艳
关键词:危重病儿童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细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变迁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临床分离细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所有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总体变化趋势。结果共分离细菌2749株,革兰阴性菌1912株,占69.6%;革兰阳性菌837株,占30.4%。分离率前6位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749株,27.2%)、肺炎克雷伯菌(289株,10.5%)、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7.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7株,7.5%)、大肠埃希菌(204株,7.4%)和铜绿假单胞菌(189株,6.9%);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逐年增长显著,由2010年检出6株(2.8%)至2018检出39株(9.5%)。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至2018年耐美罗培南的检出率高达96.0%和71.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检出率均>70.0%;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敏感率为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增长,由2010年检出率18.2%增高至2018年检出率50.0%,增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0.01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PICU主要临床分离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嗜麦芽假单胞菌增长趋势明显。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MRSA逐年增长,但仍保持对万古霉素的高度敏感性。
孙汀潘芬任玉倩史靖奕周益平崔云张泓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耐药性检测抗生素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768例脓毒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分为肿瘤相关脓毒症组(135例)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633例);前者又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80例)、实体瘤组(43例)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组(12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主要治疗措施和住院病死率差别。结果768例脓毒症患儿中,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135例,占17.6%。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消化道感染比例[43.0%(58/135)比28.6%(181/633),χ^2=10.718,P=0.001]、血液感染[29.6%(40/135)比17.1%(108/633),χ^2=11.297,P=0.001]、皮肤软组织感染[22.2%(30/135)比4.1%(26/633),χ^2=54.013,P<0.01]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患儿入PICU后首次血红蛋白[71(61,83)比106(92,116)g/L,Z=13.594,P<0.01]、白细胞计数[1.4(0.3,5.2)比9.8(5.8,15.1)×10^9/L,Z=11.213,P<0.01]、血小板计数[51(15,121)比286(192,384)×10^9/L,Z=13.336,P<0.01]、中性粒细胞[0.449(0.170,0.730)比0.683(0.537,0.800),Z=5.974,P<0.01]和CD19^+细胞[0.106(0.008,0.274)比0.325(0.224,0.454),Z=6.555,P<0.01]明显低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82(25,155)比36(11,86)mg/L,Z=-5.257,P<0.01]、降钙素原[1.5(0.3,12.0)比0.8(0.2,4.0)μg/L,Z=-2.767,P=0.006]、CD8^+细胞[0.329(0.253,0.514)比0.209(0.156,0.275),Z=-5.699,P<0.01]、白细胞介素(IL)-6[0.1(0.1,522.4)比0.1(0.1,0.1)ng/L,Z=-2.747,P=0.006]、IL-8[0.1(0.1,177.0)比0.1(0.1,4.5)ng/L,Z=-2.087,P=0.037]、IL-10[0.1(0.1,42.7)比0.1(0.1,6.6)ng/L,Z=-2.148,P=0.032]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相关脓毒症组需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4.8%(47/135)比16.9%(107/633),χ^2=26.267,P<0.01]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83.0%(112/135)比66.2%
周谭丽周益平张育才崔云王斐陈容欣戎群芳王春霞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意外伤害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意外伤害收住PICU的患儿。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1)意外伤害患儿253例,占同期PICU住院总数的5.2%。男137例(54.2%),女116例(45.8%),平均中位年龄45(19,96)个月。前3位病因依次为坠落伤82例(32.4%)、交通意外70例(27.7%)、异物39例(15.4%)。死亡22例,病死率8.7%。(2)死亡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存活组(P<0.05),总住院时间较长(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血乳酸明显升高(P<0.001),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低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RISM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RISMⅢ评分预测意外伤害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87(95%CI 0.976~0.999,P<0.001),阈值11分,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7%;血乳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 0.810~0.961,P<0.001),阈值为3.1 mmol/L,敏感度85.7%,特异度77.3%;凝血酶原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30~0.941,P<0.001),阈值为13.9 s,敏感度86.6%,特异度72.7%。结论近3年本院PICU收治意外伤害主要为坠落伤、交通意外和异物损伤。入院时PRISM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玉哲史婧奕窦家莹周益平崔云张育才
关键词:病死率死亡危险因素儿童
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在危重病患儿肾上腺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周益平张育才戎群芳徐梁崔云朱艳
儿童危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诊断被引量:16
2019年
PICU危重症具有深静脉血栓栓塞(DVT)和肺栓塞(PE)的高风险。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心静脉导管、外科手术及外伤、卧床与制动、某些药物的使用(如血管加压素)等是DVT和PE发生的高危因素。儿童支原体感染所致DVT与PE是新发现的临床问题。D-二聚体是DVT重要的初筛指标,超声多普勒作为首选的确诊性检查,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针对高危因素监测、预防和早期识别DVT/PE的发生是近阶段的主要策略,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其预防儿童DVT和PE的效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益平张育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高危因素危重症儿童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腺病毒肺炎特点和救治方法探讨被引量:57
2019年
目的了解P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与预后,探讨合适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重症肺炎患儿中,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器官功能状态、实验室检查特点、抢救措施与结局。结果同期收治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31例,其中腺病毒肺炎患儿32例,占6.03%。发生年龄集中于3个月~2岁(68.8%),平均年龄18(12,37)个月。高热、呼吸窘迫或喘息、精神萎靡为主要症状。急性期影像学以肺部非对称性渗出病变,部分渗出融合与间质气肿为主。肺外合并症主要为心血管障碍(63.1%)、胃肠障碍(50%)、肝功能障碍(46.9%)、凝血功能障碍(31.3%)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6.1%)等。呼吸支持包括高流量吸氧2例,机械通气30例,俯卧位通气12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9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6例。死亡5例,住院病死率15.6%。其中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存活4例,出院存活率66.7%。结论腺病毒感染为PICU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病因,病死率高。俯卧位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等应用,可能改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抢救成功率。
史婧奕王斐徐婷婷周益平崔云王春霞张育才
关键词:腺病毒体外膜肺氧合肾替代治疗病死率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实验在危重病患儿肾上腺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1μg/1.73 m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实验在儿童危重症相关性肾上腺皮质障碍(CIRCI)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收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24h内测定血液基础皮质醇(T0)后,...
周益平张育才戎群芳徐梁朱艳
关键词:危重病肾上腺皮质儿童患者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征与监测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病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分析我院PICU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危重PA感染患儿的临床资...
朱艳周益平戎群芳张弘张育才
文献传递
治疗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MG患儿,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效果不良基础上进行TPE治疗,血浆置换量为50~70 mL/(kg·次),每例2~3次。比较TPE前后临床症状与抗乙酰胆碱抗体(AChR-Ab)水平变化。结果共收治MG患儿7例,其中全身型4例(肌无力危象合并呼吸衰竭1例),眼肌型3例。AChR-Ab从TPE前1.66(0.99,3.33)nmol/L下降至0.66(0.40,10.97)nmol/L(Z=-2.545,P=0.011),下降50.55%。7例患儿出院时肌无力、眼睑下垂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TPE前后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及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TPE过程中血浆过敏2例,低血压1例,处理后恢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TPE前后分别为1.90(1.40,2.40)g/L和1.10(1.00,1.30)g/L(Z=-3.092,P=0.002)。结论TPE可降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MG患儿的AChR-Ab水平,缓解肌无力症状,是MG患儿可选治疗措施。TPE时应注意纤维蛋白原降低等不良反应。
周益平崔云缪惠洁王斐史婧奕单怡俊张育才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肌无力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