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兵

作品数:14 被引量:1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瘤
  • 7篇颅内
  • 6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前交通动脉
  • 3篇动脉瘤破裂
  • 3篇形态学
  • 3篇前交通动脉瘤
  • 3篇瘤破裂
  • 3篇交通动脉瘤
  • 3篇出血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破裂动脉瘤
  • 2篇破裂颅内动脉...
  • 2篇未破裂
  • 2篇疗效
  • 2篇介入
  • 2篇成像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赵兵
  • 7篇万杰清
  • 6篇潘耀华
  • 5篇陈勇春
  • 5篇丁圣豪
  • 4篇杨运俊
  • 2篇陈伟建
  • 2篇樊翊凌
  • 2篇郭献忠
  • 1篇张晓华
  • 1篇冯华
  • 1篇张鸿祺
  • 1篇赵辉林
  • 1篇王天龙
  • 1篇张健健
  • 1篇梁夫友
  • 1篇杨新健
  • 1篇张进
  • 1篇张志强
  • 1篇熊叶

传媒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被引量:133
2021年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明确、治疗方式及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样、随访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发布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两版指南。破裂颅内动脉瘤(RI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相关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而我国关于RIA的规范性诊疗仍缺乏推荐,故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旨在对RIA的病因、诊断、治疗、并发症以及随访等内容进行更新与改写。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张鸿祺杨新健屈延贺民段传志张彤宇刘鹏向思诗冯华王天龙王坤刘海啸郭为李进田蕊郭慎全何旭英赵兵王轩陈周青吴建梁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症随访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1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通过CTA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成组t检验对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的年龄、血流角度、血管角度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高度、垂直高度、瘤颈宽度、动脉瘤高度/血管管径比值、垂直高度/瘤颈宽度比值、动脉瘤角度、入院时的WFNS分级及Fisher分级进行统计;两组间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过去卒中史、治疗方式、大脑前动脉A1段形态学及CTA图像上所示血管痉挛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进行自变量的筛选,以确定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319例患者中非脑梗死组253例、脑梗死组66例。非脑梗死组和梗死组年龄分别为(53±11)、(57±12)岁;入院时Fisher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3(9.1%)、27(10.7%)、74(29.2%)、129例(51.0%),1(1.5%)、7(10.6%)、13(19.7%)、45例(68.2%);治疗方式中栓塞和夹闭分别为155(61.3%)、98例(38.7%),23(34.8%)、43例(65.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5,P=0.016;Z=-2.541,P=0.011;χ2=14.81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方式(OR=3.28,95% CI 1.84~5.86,P〈0.001)及Fisher分级Ⅳ级(OR=10.36,95% CI 1.34~80.29,P=0.025)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脑梗死可能与Fisher评分及治疗方式相关,年龄在两组间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尚不能用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林博丽陈丽芳倪俊伟岳婷陈伟建赵兵陈勇春夏能志郭献忠杨运俊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中考虑患者个体化脑动脉网络结构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在脑动脉瘤血流建模计算中引入系统脑血流信息的重要性。方法 基于影像学数据重构多例脑动脉瘤和相应脑动脉网络的几何学模型。对每例动脉瘤,采用3种建模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计算,即,包含动脉网络的全局三维模型(Type-A...
张志强赵兵刘晓晟梁夫友
文献传递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致不同出血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破裂后出现颅内血肿和(或)脑室内出血[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0例AComA动脉瘤破裂患者,其中244例行栓塞治疗,172例行夹闭术,64例行保守治疗。根据出血类型将48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195例)、ICH和(或)IVH组(285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ComA动脉瘤破裂后出现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动脉瘤朝向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最大垂径、最大瘤体高度、血管管径、最大垂径与瘤颈的比值、最大瘤体高度与周边血管平均管径的比值、动脉瘤角度、血管角度、入射角度、动脉瘤形态及大脑前动脉瘤A1段发育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5,95%CI:1.009-1.041,P=0.002)和动脉瘤朝向(OR=1.698,95%CI:1.092-2.639,P=0.019)是AComA动脉瘤破裂后出现ICH和(或)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omA动脉瘤患者的年龄及动脉瘤朝向与其破裂后出现ICH和(或)IVH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密切注意高龄及AComA动脉瘤方位朝后的患者。
陈勇春盛文双黄定品陈伟建林博丽赵兵杨运俊熊叶
关键词:动脉瘤前交通动脉颅内血肿脑室内出血
小型与微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预测及其风险模型构建
赵兵许婷钟鸣杨运俊陈伟建
Pipeline Flex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运用——仁济单中心回顾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Flex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临床运用的适应症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2019.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运用第二代的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Flex连续诊治的3...
潘耀华赵兵丁圣豪万杰清
文献传递
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共50个微小动脉瘤进行数据分析,瘤体最大直径≤3.0 mm定义为微小动脉瘤。破裂微小动脉瘤常规急诊行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常规完善术前检查,评估动脉瘤形态及其位置,选择血管内栓塞,优先考虑单纯弹簧圈栓塞。研究主要观察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动脉瘤复发率和预后良好率。动脉瘤栓塞即刻评估采用Raymond-Roy分级(R-R分级);临床预后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所有动脉瘤成功治疗,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9个动脉瘤,包括破裂动脉瘤8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1个动脉瘤,包括破裂动脉瘤7个(22.6%)、未破裂动脉瘤24个(77.4%)。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治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8,P=0.143)。术中操作相关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2.1%),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1例(2.1%),动脉瘤无关远隔部位出血1例(2.1%)。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R-R分级Ⅰ级)41个(41/50,82.0%);术后6个月随访46例患者的48个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R-R分级Ⅰ级)43个(43/48,89.6%),未见动脉瘤复发;总体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率为95.6%(44/46)。未破裂动脉瘤与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栓塞程度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对于破裂和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安全可行。
肖志朋崔雨迪潘耀华万杰清张晓华赵兵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出血
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强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HRMR-VWI检查的8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通过HRMR-VWI明确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特征,同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工作站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囊性动脉瘤瘤壁强化的形态学参数。结果80例患者的103个动脉瘤中,囊性动脉瘤89个(86.4%),非囊性动脉瘤14个(13.6%)。与囊性动脉瘤相比,动脉瘤瘤壁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动脉瘤(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瘤壁强化多见于较大的(P<0.001)、宽颈(P<0.001)、具有较大的动脉瘤高度与血管管径比(P<0.001)和垂直高颈比(P<0.001)、血流角度大(P=0.004)以及伴子瘤形成(P=0.004)的囊性动脉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瘤的大小是囊性未破裂动脉瘤瘤壁强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6,95%CI=1.242~1.800,P<0.001)。结论瘤壁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而在囊性未破裂动脉瘤中,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瘤壁强化。HRMR-VWI显示的影像学特征可能有助于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陈勇春陈勇春赵辉林丁圣豪张进张健健李晓万杰清潘耀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成像形态学
不同年龄人群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临床特征及破裂风险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临床特征及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5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并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65岁)及老年组(≥ 65岁),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动脉瘤形态参数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共390例,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最大瘤体高度、最大垂径、动脉瘤最大瘤体高度与周边血管平均管径比值(SR值)、动脉瘤最大垂径与瘤颈的比值(AR值)、动脉瘤角度、A1段变异情况、动脉瘤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动脉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1,95% CI 1.027~2.079,P=0.035)。老年组共129例,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最大瘤体高度、最大垂径、SR值、动脉瘤周边血管管径、动脉瘤角度及动脉瘤朝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只有S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516,95% CI 1.782~74.445,P=0.01)。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后发现,两组性别构成、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周边血管管径及S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人中,前交通动脉瘤以男性为好发,特别是吸烟者,动脉瘤大小是判断其破裂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老年人中,前交通动脉瘤以女性为好发,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而SR值的大小与其动脉瘤破裂有明显关系。
林博丽杨运俊陈丽芳黄颖宝万杰清赵兵陈勇春
关键词:年龄前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
基于镜像脑中动脉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分析的动脉瘤破裂机理研究
2021年
目的在同一个患者左右脑中动脉部存在的破裂、未破裂动脉瘤(亦称为镜像动脉瘤)可在动脉瘤的破裂机理研究中构成有效的对比对象。针对小批量镜像脑中动脉瘤开展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分析,探寻可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参数。方法基于CTA图像构建26例镜像脑中动脉瘤的几何模型,并对各动脉瘤进行形态学参数测量。
辛尚哲赵兵梁夫友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未破裂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分析镜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