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31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教学
  • 9篇实验教学
  • 4篇动物
  • 4篇实践教学
  • 3篇动物实验
  • 3篇生命科学
  • 3篇教学改革
  • 2篇大学生
  • 2篇生物实验
  • 2篇生物学
  • 2篇实验动物
  • 2篇实验室
  • 2篇纤维素
  • 2篇纤维素酶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菌株
  • 2篇开放性
  • 2篇活性
  • 2篇活性研究

机构

  • 31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31篇刘洋
  • 10篇汤海峰
  • 10篇刘艳
  • 8篇姜丹
  • 7篇孟庆繁
  • 6篇滕利荣
  • 5篇权宇彤
  • 5篇闫国栋
  • 4篇徐立新
  • 4篇逯家辉
  • 4篇程瑛琨
  • 4篇周毓麟
  • 4篇李帅
  • 3篇谢秋宏
  • 3篇孟令军
  • 3篇王德利
  • 2篇孟兆丽
  • 2篇张洋
  • 2篇邵妍
  • 2篇滕乐生

传媒

  • 4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国教育技术...
  • 2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酿酒科技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兰台世界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 1篇东北三省生物...
  • 1篇吉林省第六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7
2013年
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改变传统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内容;必须以实验教学现状为出发点,以药学学科发展为方向,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手段,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提升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王德利汤海峰刘永红刘洋孟庆繁滕利荣
关键词:药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蝙蝠蛾拟青霉质量标准及免疫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建立蝙蝠蛾拟青霉菌100 L发酵菌丝体质量标准,并验证其安全性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在测定菌丝体产量和腺苷含量的基础上,测定其水分、一般杂质、酸不溶性杂质和重金属含量.此外,进行了小鼠免疫增强实验.结果:菌丝体产量不少于20.80 g/L,菌丝体中腺苷含量不少于0.27%,水分含量不超过6.71%,总灰分含量不超过1.26%,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超过0.15%,重金属含量少于国家标准计入质量标准正文.小鼠免疫增强实验显示,发酵菌丝体显著提高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对IL-10、IL-12、IL-12R、IFN-α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具有上调作用.结论:初步建立了蝙蝠蛾拟青霉菌100 L发酵菌丝体质量标准,并证实其在小白鼠体内的安全性和免疫调节活性.
周毓麟李兰洲胡文继滕伟卓郑德庆刘洋
关键词:发酵免疫调节
化学·生命科学跨专业学科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需求,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国家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出的任务。跨学科建设是培养具有复合型能力和知识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吉林大学化学·生命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是整合了校内五个基础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的资源,更新了实验教学观念,构建"5个层次、3个结合、2个贯穿"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与实验平台、教学队伍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
刘洋汤海峰刘艳徐立新
关键词: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高校实验室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档案建设的现状,以真实的实验室档案管理为依托,详细阐述了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方法,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姜丹刘洋邵妍权宇彤逯家辉刘艳
关键词:实验室档案信息化
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于里氏木霉VDE-3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5
2010年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以纤维素粉、豆饼粉、KH2PO4、(NH4)2SO4、尿素、MgSO4、CaCl2和吐温-80为相关因素分析。确定了影响纤维素酶活力的关键因素为纤维素粉、豆饼粉和(NH4)2SO4。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纤维素酶活力的关键因素最佳水平范围进一步研究,并通过二次方程回归求解确定纤维素粉、豆饼粉和(NH4)2SO4的浓度分别为18.18 g/L、10.58 g/L和2.03 g/L时,模型预测的纤维素酶FPA活力为2.23 IU/mL,实验验证结果为2.19 IU/m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较好。
刘洋胡伟孟兆丽胡欣欣崔永坤滕利荣谢秋宏
关键词:响应面法纤维素酶
虚拟系统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网络的机能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通过建立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在数据库的支持下,提供各种机能虚拟实验所需素材库并能顺利应答客户端的访问.系统采用网络化的体系结构,可以直连校园网或Internet网络上。该系统既可单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自学提供很好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形象逼真,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王德利汤海峰刘洋孟威孟庆繁滕利荣
关键词: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室
一株酸性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用含有淀粉的选择培养基,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淀粉酶的菌株,其发酵液酶活力达到123U/mL。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lincheniformis BW-2。对其产生的淀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4.5,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Ca2+和Mg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Mn2+和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抑制剂PMSF(苯甲基磺酰氟)及DTT(二硫苏糖醇)对该酶活力影响较小。通过PAGE分析发现BW-2产生的淀粉酶与已知热稳定淀粉酶分子量或结构可能存在差异。Bacillus lincheniformis BW-2是一株具有研究开发潜力的产酸性淀粉酶的菌株。
刘洋王一琰白黎婧相宏宇朱洪亮谢秋宏
关键词:菌株筛选酶学性质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生物化学开放性创新实验探析
2019年
开放性创新实验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延续途径。吉林大学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了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大学生生物化学开放性创新实验。通过贴近生活的开放性创新实验的开设,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科学研究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作为生物化学基础综合实验的延伸,获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闫国栋姜丽艳刘洋逯家辉程瑛琨孟庆繁
关键词:维生素C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生物科学开放性创新实验课程建设与改革
2023年
生物科学开放性创新实验课程建立了“四基础一综合”的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包括“微生物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药剂学实验”5个课程模块,以生物学科竞赛的优秀项目作为实验基础,发挥实验的先进性、创新性等特征,构建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以综合型实验项目代替单一型实验项目、以创新性实验项目取代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教学目的。改革后的创新实验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创新性。通过综合性实验的科研训练,学生的科研技术及创新手段得以加强,进一步推动了新工科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刘洋姜丹汤海峰闫国栋
关键词:生物科学实验教学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在小分子药物小鼠血药浓度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小鼠血药浓度的实验方法,探讨该方法测定庆大霉素、地高辛和丙戊酸钠3种常见小分子药物小鼠血药浓度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庆大霉素、地高辛和丙戊酸钠标准品,采用荧光偏振(FP)值非线性拟合法确定药物检出限及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分别设置低、中和高3个浓度组,检测质控偏差、日间精密度和小鼠血清干扰水平。选用30只KM小鼠进行药物代谢曲线测试,分为庆大霉素组(肌肉注射5μg·g-1)、地高辛组(灌胃20ng·g-1)和丙戊酸钠组(灌胃15μg·g-1),每组10只,给药后24h内取5个时间点(1、3、6、12和24h)测定小鼠血药浓度。结果:FPIA法检测3种药物的检出限均在50μg·L-1以下,线性范围较宽(大于10倍检出限),检测质控误差小于5%,日间精密度较高[中和高浓度组变异系数(CV)<5%],小鼠血清对庆大霉素和地高辛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误差百分比(ER)<5%],高浓度血清对丙戊酸钠的检测效果有一定的负向影响(50%血清组ER为-12.84%)。小鼠给药1h后庆大霉素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消期3h;1h后地高辛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消期>24h;3h后丙戊酸钠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消期6~12h。结论:FPIA法测定小分子药物小鼠血药浓度所需样本量小,精确度高,前处理简单,具有高通量和快速检测的优势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药理学、药剂学和临床检测研究中。
刘洋刘艳刘宸辛冯志桐姜丹
关键词:荧光偏振免疫分析血药浓度地高辛丙戊酸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