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2篇“ PBMC“的相关文章
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外周血PBMC中m6A甲基化调节酶的表达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m6A甲基化调节酶及脑小血管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m6A甲基化调节酶及脑小血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ETTL3、ILF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TTL3、KAA1429及ILF3的mRNA呈低水平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METTL3和ILF3的蛋白呈低水平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METTL14、DGCR8、FTO、WTAP、RBM15、YTHDC1、ATF3和ERBIN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化转移酶METTL3和ILF3可能介导了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的发病。
孟晨曦孙洪英张佳毛戬杨阳策乐木格
关键词:基因表达
体外诱导PBMC中的DC前体细胞分化为pDC细胞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外诱导PBMC中的DC前体细胞分化为pDC细胞的方法,包括步骤:将PBMC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述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GM‑CSF、Poly(I:C)、Flt3l、TNF‑α、ODN2006、Compo...
白宗科陈复兴张月圆
双特异性anti-PD-L1&CXCR4纳米抗体联合吉西他滨协同PBMC对胰腺癌治疗作用的探究
2025年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生存率低,预后极差。一线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效果有限,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活化树突状细胞,促进抗原提呈,提高肿瘤对免疫疗法的敏感性。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疗法临床响应率仍较低。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能够募集免疫抑制细胞,形成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在胰腺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本研究通过双特异性anti-PD-L1&CXCR4纳米抗体(anti-PD-L1&CXCR4 bispecific nanobody,BsNb PX4)联合吉西他滨,能够协同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hPBMC)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在吉西他滨预处理的hPBMC与肿瘤细胞共孵育体系中,加入双特异性anti-PD-L1&CXCR4纳米抗体,能够提高hPBMC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证明,BsNb PX4与吉西他滨联用能够增加CD8^(+)/CD4^(+)T细胞的比例;体内实验表明,联合用药组的胰腺癌荷瘤NOD/SCID小鼠肿瘤组织中有更多CD8^(+)T细胞浸润,并且抑瘤效果优于单药组,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方式。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实验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地方伦理委员会批准,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A2024246)。
胡海徐舒怡郑玥江朱建伟吴明媛
关键词:胰腺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BMC中CSF2RB mRNA和GZMA mRNA表达水平与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集落刺激因子2受体β亚单位(CSF2RB)和颗粒酶A(GZMA)的mRNA表达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1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心室重构进一步分为非重构组(n=105)与重构组(n=56);以同期该院收治的未发生心肌梗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PBMC的CSF2RB mRNA,GZMA mRNA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参数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CSF2RB mRNA,GZMA mRNA水平与心脏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CSF2RB mRNA(1.15±0.28 vs 1.80±0.37),GZMA mRNA(0.85±0.16 vs 1.15±0.26)表达及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002~-4.854,均P<0.05)。随访截止2024年8月,161例行PCI术AMI患者中56例发生心室重构;AMI患者中重构组CSF2RB mRNA(1.85±0.31),GZMA mRNA(1.27±0.2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构组(1.71±0.34,1.1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4,3.057,均P<0.001)。术后AMI患者中重构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室间隔厚度(IVST)均高于非重构组(t=11.247~26.008),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重构组(t=-15.2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CSF2RB mRNA,GZMA mRNA水平与LAD,LVEDD,LVPWTd,IVST呈正相关(r_(CSF2RB mRNA)=0.657~0.754,r_(GZMA mRNA)=0.512~0.745,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84,-0.754,均P<0.05)。重构组与非重构组在Cys C和Hcy在使用醛固醇受体拮抗剂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5,20.710,30.90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2RB mRNA>1.79,GZMA mRNA>1.18,Hcy>20.15μmol/L,未使用醛固醇受体拮抗剂是AMI患者发生
郝翠君王蕊洪洋李晓颖韩少洁李方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室重构
PBMC衍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新用途
本发明涉及:使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癌症类器官的混合物用于评价抗癌药物的功效的方法、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的方法、用于评价抗癌药物的功效的系统或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的系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用由PBMC分化而来的细胞毒...
李宝𤨒S·金金东炫李蕙知金恩贞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IM2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和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G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基因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和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收治的83例晚期GC患者,均给予曲妥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4周/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靶向治疗疗效。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BMC中AIM2mRNA表达水平,按其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IM2表达与肠道菌群相对丰度、靶向治疗疗效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门水平上,AIM2高表达组拟杆菌门(0.70±0.15)和变形菌门(0.71±0.21)相对丰度明显低于低表达组(0.81±0.17,0.80±0.16),厚壁菌门(0.73±0.12)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0.64±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8,2.210,4.061,均P<0.05);在属水平上,AIM2高表达组拟杆菌属(0.13±0.02)相对丰度明显低于低表达组(0.19±0.04),肠球菌属(0.31±0.08)和大肠埃希菌属(0.18±0.04)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0.12±0.05,0.1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72,15.462,11.722,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门水平上,AIM2表达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598,P<0.05),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0.641,-0.520,均P<0.05);属水平上,AIM2表达与肠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属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529,0.577,均P<0.05),与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0.574,P<0.05)。83例晚期GC患者中靶向治疗有效17例,靶向治疗无效66例,总客观缓解率(ORR)为20.48%;AIM2高表达组病灶直径(5.73±0.74cm)和cTNM分期IV期占比(53.85%)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08±0.51cm,75.00%),靶向治疗ORR(30.77%)高于低表达组(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Z=2.477,6.558,4.780,均P<0.05)。结论晚期GC患者PBMC中AIM2表达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及靶向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检测AIM2表达有利于指导临床筛选出对靶向�
李爱丽魏宏英高先凤
关键词:晚期胃癌肠道菌群
PBMC悬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4年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并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三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USP<108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从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供试品干扰初筛试验2个方面,初步建立PBMC样本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并用此方法对3批PBMC悬液样品的细菌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中,得到线性回归方程:lgt=2.9109-0.3001lgC,r=-0.9998,阴性对照的t>3600 s,平行管t的RSD均小于3%,表明标准曲线建立成功;干扰初筛试验结果显示,PBMC悬液在10倍稀释时对鲎试剂检测有干扰作用,在80倍稀释时回收率接近100%,表明80倍为最佳干扰稀释倍数;3批供试品的试验结果显示,在80倍稀释下,其内毒素含量均小于限值1.0 EU·mL^(-1),RSD均≤10%,阳性回收率在80.8%~100.3%,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本方法能有效定量检测PBMC悬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李思梦张晓博王元元韩东雷韩忠阳徐增辉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旋毛虫钙网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和大鼠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旋毛虫钙网蛋白(TsCRT)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旋毛虫钙网蛋白(rTsCRT)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将rTsCRT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NO释放和凋亡的影响;将rTsCRT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大鼠PBMC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TsCRT可以被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所识别;rTsCRT可促进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和NO的分泌,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rTsCRT下调大鼠PBMC转录因子T-bet、Gata-3和PU.1的转录水平,上调Foxp3、Ahr、RORγt和Bcl-6的转录水平;rTsCRT上调大鼠PBMC细胞因子IFN-γ、IL-17、IL-10、TGF-β、Il-9和IL-22的转录水平,下调IL-4和IL-21的转录水平。[结论]旋毛虫钙网蛋白可刺激宿主产生Th1、Th17、Treg、Th9和Th22等多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抑制Th2和Tfh免疫,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复杂。
张朝莹文兆海张玥李嫄徐立新陆明敏宋小凯李祥瑞严若峰
关键词:旋毛虫钙网蛋白巨噬细胞PBMC免疫调节
GARP、Foxp3及TGF-β在桥本甲状腺炎病人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蛋白A重复序列为主的蛋白(GARP)、叉头框蛋白p3(Foxp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选取HT病人3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2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抗体TmAb、TgAb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HT病人PBMC中GARP、Foxp3、TGF-βmRNA,分析HT病人PBMC中GARP、Foxp3、TGF-βmRNA表达量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组TT3、T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Ab和TmA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GARP、Foxp3、TGF-β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T病人PBMC中GARP mRNA表达水平与TgAb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TT3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HT病人PBMC中GARP、Foxp3、TGF-βmRNA表达降低。GARP mRNA与TgAb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TT3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可能与HT的发生、发展相关。
程极于磊裴晓艳汪琼金国玺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转化生长因子Β
rHBsAg刺激下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PBMC的CD28、PD-1等表达量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在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rHBsAg)刺激下分化抗原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CD28)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等共刺激分子表达量与乙肝疫苗有应答者的差异,为探索提升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的应答能力提供一定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志愿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准物(HBV serum marker,HBV-M)检测结果筛选,随机抽取30名符合条件的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入组,并随机抽取30名乙肝疫苗有应答者作为对照进入实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和有应答者的离体PBMC同步进行rHBsAg体外刺激,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及PD-1表达量检测。所有测量数据校对后使用SPSS 23.0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行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量比较。结果乙肝疫苗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乙肝疫苗有应答者,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PBMC初始CD8+PD-1+表达量略高(z=2.775,P=0.006),在rHBsAg刺激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CD4+CD28+、CD4+CTLA4+、CD8+CTLA4+、CD4+PD-1+、CD4+Tim3+、CD8+Tim3+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8+CD28+的表达量低(t=2.606,P=0.012),CD8+PD-1+的表达量偏高(z=2.339,P=0.019)。结论乙肝疫苗有应答及无应答两类人群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能否通过调节PD-1+表达量提升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的应答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邵美琪刘晓光苏百乔万莹高金霞王栋牛莹莹范兴君靳革唐颖谷红梅
关键词:乙肝疫苗共刺激分子

相关作者

王健
作品数:246被引量:1,187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PBMC 慢性乙肝患者 MIL-2R CD2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范瑞强
作品数:341被引量:897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中药 SLE 白念珠菌 系统性红斑狼疮
杨锡强
作品数:478被引量:3,396H指数:2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 川崎病 哮喘 免疫学
李幼姬
作品数:371被引量:2,07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狼疮肾炎 狼疮性肾炎 IGA肾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狼疮
赖梅生
作品数:79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阴虚内热证 SLE 滋阴清热方 PBMC 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