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三华
作品数: 148被引量:1182H指数:17
  • 所属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黄祥成
作品数:164被引量:1,13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巴明臣
作品数:173被引量:1,185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热灌注
李国新
作品数:447被引量:3,047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胃肿瘤 胃癌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检查
闻英
作品数:52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诊治分析 间质瘤 直肠癌 5-FU 直肠肿瘤
姚学清
作品数:79被引量:38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癌 结直肠癌 腹腔镜 细胞凋亡 大肠癌
空回肠间质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空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对我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 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头晕、乏力、黑便 ,发病至确诊时间 2月~ 7年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 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 1例 .剖腹探查确诊 7例 ,腹腔镜探查确诊 4例 ,因其他疾病腹腔镜探查确诊 1例 ,术前确诊仅 1例 .随访 2月~ 9年 ,除 1例患者死于其它疾患外 ,余 12例患者均健在 ,未发现空回肠间质瘤复发 .结论 空回肠间质瘤预后甚好 ,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 ,易致长期延误诊治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是避免空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李国新石汉平闻英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间质瘤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影像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 8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部位乳头区 5 3例、降段 18例 .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 5 7例、黄疸 5 3例、消化道出血 4 1例 .乳头区肿瘤多表现为腹痛、黄疸 ,乳头区以外肿瘤常则多表现为腹痛、黑便及腹部包块 .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 (72例 ) ,平滑肌肉瘤 (5例 )、恶性淋巴瘤 (3例 )次之 .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但缺乏特征性 .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 .CT、B超和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蔡伟升巴明臣卿三华李国新石汉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恶性肿瘤
创伤后低温被引量:6
2005年
盛新华卿三华
关键词:创伤复温
热疗联合MMC诱导LoVo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近年来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凋亡与肿瘤关系是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因为恶性肿瘤的产生和发展,不但是由于细胞的无限增殖,还由于细胞内部控制细胞死亡通道即凋亡(apoptosis)的机制障碍或二者失去平衡所致。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电镜和琼脂糖DNA电泳,研究热疗联合MMC对诱导LoVo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表达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由第一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提供。丝裂霉素C为日本东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产品。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是美国Sigma公司的产品。RNA酶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产品。 1.2 方法 LoVo细胞常规贴壁于37℃,50mL·L^(-1)
侯宝华董凤英张成德卿三华张刚庆齐德麟
关键词:肿瘤细胞细胞凋亡
直肠癌术式和热灌注化疗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方式和热灌注化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例。结果860例中,局部复发98例(11.4%)。其中施行Dixon术510例,Miles术325例,局部切除术25例。Dixon术后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1.8%和50.8%;Miles术则分别为11.1%和56.3%。1991年后手术并腹腔热灌注化疗与1990年前单纯手术者相比,两种术式术后局部复发率均下降(7.3%比14.3%),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64.0%比30.4%)。结论直肠癌术式选择应严格按肿瘤病理分期、细胞学类型、远切缘距离和肿瘤大小来进行,正确选择术式及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
吴承堂黄祥成卿三华
关键词:直肠肿瘤热灌注化疗预后直肠癌手术方式
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20 g/d)1周,检测及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IL-2R、NK、C3、C4、CH50、IgG、IgA、IgM等指标)。结果结直肠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4+/CD8+NK、IL-2R)在术后第4天、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精氨酸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增进肠外营养的效果。
宋京翔卿三华黄祥成齐德林
关键词:精氨酸胃肠外营养结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治体会(附26例报告)
2005年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 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6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息肉样腺瘤9例,间质瘤5例,管状腺瘤5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异位胰腺、胰岛细胞瘤、 神经鞘瘤、胃泌素瘤、血管瘤各1例。内镜检查发现17例,上消化道钡气双重对比X线造影检查发现 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3例,因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发现2例。9例病人在内镜下 行肿瘤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加括约肌成形术,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1例行肿瘤切除加胃大部切除术。随访6个月~10年,除1例局部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癌变、2 例死于非相关恶性肿瘤、2例失访外,其余病人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 典型,术前确诊困难。反复腹痛和黑便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内镜检查和X线造影是 主要的诊断手段,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预后良好。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闻英李国新
关键词:十二指肠良性肿瘤X线造影诊治体会内镜检查腺瘤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人大肠癌细胞裸鼠腹腔种植的影响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研究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perfusion chemotherapy,CHPPC)的抗癌疗效,探讨 CHPPC 的抗癌机制.方法采用人结肠癌 LoVo 细胞裸鼠腹腔种植模型(n=35),模拟结肠癌术后两个时期,即术后腹腔内散在游离癌细胞期和肉眼可见的广泛癌细胞种植期,进行腹腔灌注(MMC 0.01 g/L~0.02 g/L,10mL/min,41.5℃)治疗,观察其对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影响.结果早期 CHPPC 组的致瘤率为40%(4/10),延期 CHPPC组为60%(6/10),单纯热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均为80%(4/5),对照组的致瘤率为100%(5/5).生存时间(d):早期 CHPPC 组(59.4±4.9)较单纯化疗组(36.2±8.5)和单纯热疗组(35.6±9.1)明显延长(P=0.000),CHPPC 早期与延期(41.4±7.9)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 CHPPC 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早期 CHPPC 的抗癌作用显著高于延期 CHPPC 及单纯热疗、单纯化疗.实施 CHPPC 的时机是越早越好.
侯宝华卿三华董凤英齐德麟张刚庆赵峰姚学清彭明
关键词:腹腔灌注丝裂霉素C结肠肿瘤
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间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研究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975/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大肠癌1374例,对全部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建立 ACCESS 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逐个分析年龄、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肿瘤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统计方法采用行×列表资料的 X^2检验.结果小于30岁年龄组大肠癌浸润肠管周径较其他年龄组高,其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22.7%(17/75),14.7%(11/75),较其他年龄组均多(P=0.000 X^2=72.22);与肿瘤浸润肠管周径有关的因素有肿瘤浸润肠壁深度(P=0.000 X^2=353.58),肿瘤生长方式(P=0.000X^2=155.35),肿瘤分化程度(P=0.035 X^2=13.53)肿瘤病理类型(P=0.000 X^2=31.64),肿瘤部位(P=0.000X^2=44.73);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层的比例为81.6%(120/147)和86.36%(19/22)显著高于腺癌组67.7%(574/848);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及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其浸润肠壁的深度增高;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浸润到肠壁外的比例分别为要较其他组低(P=0.000 X^2=36.96).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均较乙状结肠及直肠高(P=0.000X^2=83.55),其中横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高达38.5%(40/104).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癌中浸润性生长者分别为55.8%(191/342),62.5%(226/361),68.9%(59/8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02 X^2=21.48).结论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能以单一的某种因素作为判断其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临床上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才能对病情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卿三华蒋会勇齐德林周正端黄祥成张福明盛权根
关键词:病理学淋巴结转移大肠癌
溃疡胆道疾病综合征诊治探讨被引量:2
1998年
溃疡病合并胆道疾病(溃疡胆道疾病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发病时其症状可相互掩盖,术前确诊率较低。本文总结了2 441例经手术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确诊溃疡胆道疾病综合征21例(0.9%)。根据作者诊治经验,对该疾病命名、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等作了有益的探讨,认为只要术前应用B超、胃镜、胃肠钡透和手术探查等相结合,则可提高诊断率,保证手术安全。
吴彩新卿三华刘斐球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