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英
-

-

- 所属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黄祥成

- 作品数:164被引量:1,13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巴明臣

- 作品数:173被引量:1,18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热灌注
- 卿三华

- 作品数:148被引量:1,18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结直肠癌 大肠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预后
- 李国新

- 作品数:447被引量:3,047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胃肿瘤 胃癌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检查
- 吴承堂

- 作品数:157被引量:1,03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炎 严重腹腔感染 肠黏膜 细菌移位
- 胃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10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3例G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首发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28例,其中包括腹部包块1例;腹痛或腹胀25例,其中包括腹部包块3例。胃镜检查发现37例,其中活检明确诊断11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发现25例,CT检查发现33例,B超检查发现38例。本组患者均行切除,手术切除不全(1例)、术后复发(4例)或远处转移(1例)的患者应用甲磺酸依马替尼(Gleevec)辅助治疗。病理检查:良性GST患者16例(30.2%),交界性GST患者8例(15.1%),恶性29例(53.9%);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19例、上皮样细胞构成11例、梭形细胞与上皮样细胞共同构成23例,恶性患者3例发现瘤巨细胞。随访1~6年,8例患者死亡,16例手术后复发,其中5例服用Gleevec部分缓解,余29例患者健在。结论GST临床表现以消化道慢性出血、上腹部不适等为主。内镜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是诊断GST的主要方法。恶性多见,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与上皮样细胞共同构成。手术切除是GST的主要治疗方式,GLeevec辅助治疗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的GST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病理特征
- 胃肠道间质瘤113例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13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消化道出血就诊者58例,上腹疼痛或腹胀45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肿瘤位于食管2例,胃53例,小肠47例,结肠4例,直肠7例;肿瘤体积2cm×2cm×2cm^10cm×12cm×15cm。病理检查结果:良性34例(30·1%),交界性31例(27·4%),恶性48例(42·4%);表现为梭形(43例)、上皮样(32例)或多形性(38例)。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不全(3例)、术后复发(8例)或远处转移(4例)的患者应用Gleevec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9年,13例患者死亡,31例术后复发,其中12例服用甲磺酸依马替尼(Gleevec)部分缓解,69例患者健在。结论:GIST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慢性出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内镜及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是胃及结直肠间质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早期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Gleevec治疗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术后复发的GIST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巴明臣崔书中陆勤闻英黄祥成
- 关键词:胃肿瘤腔内超声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胃肠道异位胰腺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9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部包块1例,无明显症状1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7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3例,回肠3例,其中美克尔憩室内2例。术前误诊11例,漏诊6例,仅1例确诊。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1~10年异位胰腺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胃肠道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 严红巴明臣黄祥成闻英卿三华李国新
- 关键词:异位胰腺病理检查胃肠道
- 胰酶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肠损伤中的作用
- 2004年
- 目的通过观察胰蛋白酶抑制剂ANGD的作用,分析胰酶与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后肠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剖腹术(创伤)后分别经肠腔或静脉内给予ANGD或生理盐水,随后经受T/HS或创伤/假休克(T/SS),90 min后林格液复苏;复苏后3 h评估肠损伤情况。结果肠腔内给予ANGD的T/HS大鼠肠绒毛损伤明显少于肠腔内无ANGD灌注及静脉给予ANGD的T/HS对照组。肠腔内灌注林格氏液与不行肠腔内灌注相比,对T/HS所致的肠损伤显示出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肠腔内的胰蛋白酶可能是T/HS后肠损伤的重要促进因素。
- 石汉平闻英张策薛琪雷尚通
- 关键词:休克创伤性休克失血性胰酶肠损伤
- 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探讨直肠癌Dixon术式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1984~1993年行Dixon术510例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510例Dixon术式术后局部复发60例(11.8%),复发时间为术后3~20月,平均8.9月,1年内复发者45例。复发部位为吻合口46例,淋巴结5例,会阴部4例,吻合口周围3例,切口2例。Dukes A期者5例,B期37例,C期18例。粘液性腺癌占33例,低分化腺癌17例,印戒细胞癌6例,腺癌4例。肿瘤远切缘距离<3cm者48例,>3cm者12例。结论 直肠癌Dixon术式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Dnkes分期、细胞学类型、远切缘距离、术前灌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 黄祥成吴承堂闻英齐德林张志凌
- 关键词:直肠癌DIXON术复发
- 雌激素受体与大肠癌
- 2005年
- 雷尚通闻英石汉平
- 关键词:雌激素大肠癌
- 小肠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及诊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的病理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47例SIS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8例,上腹疼痛或腹胀5例,腹部包块3例,肠梗阻1例。病理检查:良性18例(38.3%),潜在恶性14例(29.8%),恶性15例(31.9%);肿瘤呈梭形细胞形17例、上皮样细胞形11例、多形性19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不全(2例)、术后复发(5例)或远处转移(2例)的患者应用甲磺酸依马替尼(Gleevec)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9年,5例患者死亡,15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7例服用Gleevec治疗部分缓解),27例患者健在,SIST无复发。结论:SIST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腹部包块;表现为梭形细胞形、上皮样细胞形或多形性;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避免SIST长期误诊的关键;Gleevec辅助治疗SIST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巴明臣崔书中陆勤王斌闻英黄祥成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病理特征
-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5-FU腹腔化疗的临床研究(附36例报告)被引量:17
- 1996年
- 对3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在术后早期行大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IPC)。全组共接受109疗程545次IPC,完成1疗程36例,2疗程26例,3疗程18例,4疗程14例,5疗程8例,6疗程7例。化疗期间无明显血毒性反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结果表明:IPC简便易行、安全,无严重毒副作用和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一种颇有前途的辅助化疗措施。
- 卿三华周正端齐德林梁立德闻英黄祥成
- 关键词:直肠肿瘤术后腹腔化疗5-FU结直肠癌
- 大肠癌380例漏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大肠癌漏诊原因,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我院1984 年至1993 年期间收治的1 020 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该1 020 例大肠癌中,有380 例被漏诊,漏诊率高达37 .3 % 。漏诊的主要原因是: ①忽视大肠癌早期症状,未做直肠指诊及粪便潜血检查; ②患者讳疾忌医; ③医生满足于原有良性疾病的诊治; ④早期未作肠镜、X 线钡灌肠等特殊检查。结论 为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对有大便性状和卫生习惯改变的患者,应常规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必要时做肠镜和X 线钡灌肠检查,同时也应加强对本病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 黄祥成吴承堂张志凌齐德林闻英
- 关键词:大肠肿瘤漏诊
- 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大出血的处理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大出血的原因及纱布填塞压迫法的止血效果。[方法]5例直肠癌患者中3例(1例Miles术、2例Dixon术)因术中解剖层次错误、游离直肠后壁时撕裂骶前静脉引起的大出血,2例因Dixon术中骶前静脉渗血处理不当撕裂骶前静脉引起的大出血,使用纱布填塞压迫法止血。[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止血,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2h去除纱布,无再次继发性出血发生,患者恢复好,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未掌握正确的解剖层次或骶前渗血处理不当是骶前静脉大出血主要原因;纱布填塞压迫法仍然是目前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大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 温文鸿巴明臣黄祥成卿三华闻英李国新
- 关键词:直肠肿瘤骶尾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