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宾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通气
  • 5篇脓毒
  • 5篇重症
  • 5篇机械通气
  • 4篇衰竭
  • 4篇脓毒症
  • 4篇脓毒症患者
  • 4篇疗效
  • 4篇临床疗效
  • 3篇预后
  • 3篇重症肺炎
  • 3篇呼吸机
  • 3篇肺炎
  • 2篇心衰
  • 2篇有创
  • 2篇源性
  • 2篇神经源
  • 2篇神经源性肺水...
  • 2篇肾脏
  • 2篇肾脏替代

机构

  • 21篇肇庆市第二人...

作者

  • 21篇吴海宾
  • 2篇尹志斌
  • 2篇陈以明
  • 2篇谷岩
  • 1篇李振兴
  • 1篇曾凡猛
  • 1篇陈广幸
  • 1篇梁燕媚
  • 1篇方凯
  • 1篇李朝辉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智慧健康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106例,死亡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并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治疗6 h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患者6 h乳酸清除率,采用ROC曲线评估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时及入院治疗6 h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且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良好,当血液乳酸浓度≥2 mmol/L时,预测患者死亡率的敏感度为83.33%(30/36)、特异度为78.30%(83/106)、准确性为79.58%(113/142)、阳性预测值为56.60%(30/53)、阴性预测值93.26%(83/89);当乳酸清除率≥10%时,预测患者死亡率的敏感度为86.11%(31/36)、特异度为80.19%(85/106)、准确性为81.69%(116/142)、阳性预测值为59.62%(31/52)、阴性预测值94.44%(85/90)。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预后越差,且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可有效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评估价值。
陈以明吴海宾廖梅嫣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1例。甲组患者通过早期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撤机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为(12.21±2.47)分,高于乙组的(8.45±2.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撤机时间为(7.17±2.34)d,短于乙组的(12.36±3.4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来说,早期给予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昏迷情况,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曾凡猛方凯吴海宾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重型颅脑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疗效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联合多因素评估对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联合多因素组成的新评分系统对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3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658例,根据28 d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112例)和存活组(546例)。评估两组患者入院1周内AGI的最高分级,依据AGI最高分级,赋予相应分值(0~4分),得出AGI评分;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各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GI分级联合多因素评估组成的新评分系统对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第1周内AGI得分、24 h内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ROC曲线判别出AGI、APACHEⅡ、SOFA、AGE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AGI≥2分、APACHEⅡ≥21分、SOFA≥7分、年龄≥71岁。以患者生存状态为因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GI≥2分(β=1.608,OR=4.994,95%CI=3.258~7.654)、APACHEⅡ≥21分(β=0.762,OR=1.587,95%CI=1.328~1.896)、SOFA≥7分(β=1.590,OR=4.904,95%CI=3.354~7.171)、年龄≥71岁(β=0.715,OR=1.122,95%CI=1.063~1.183)均是危重症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死亡预警评分、AGI、APACHEⅡ、SOFA评分再绘制ROC曲线,死亡预警评分AUC值为0.909,高于单用AGI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AUC值(0.796、0.715、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I分级评分联合多因素评估组成的新评分系统能够预警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对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评分。
潘朝勇曾汇霞吴家圣廖梅嫣吴海宾钟友娣罗永杰
关键词:危重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CRRT治疗,对照组使用IHD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利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脏指数(CI);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包括尿素氮、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R均明显减慢,MAP及CI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有较好的效果,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廖梅嫣潘朝勇吴家圣吴海宾曾汇霞
关键词:连续性肾替代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重症急性肾衰竭
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单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体温恢复时间、WBC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性吸收时间、咳喘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WBC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不仅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白细胞计数,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还能加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考虑推广。
吴海宾吴家圣曾汇霞
关键词:重症肺炎莫西沙星糖皮质激素
呼吸机依赖患者的营养支持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营养支持状况进行分析以指导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29例呼吸机依赖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依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卡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过高、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结论:营养不良是造成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予呼吸机依赖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提高撤机成功率。
吴海宾卓友光
关键词:呼吸机依赖营养支持
老年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脓毒症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有无继发PICS将其分为PICS组和对照组(未发生PIC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会影响其发生继发PICS的相关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半年病死率。结果性别、BMI、感染部位、手术治疗、降钙素原、淋巴细胞以及基础疾病和患者继发PICS无明显关系(P>0.05),年龄、ICU时间、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前白蛋白和患者继发PICS存在明显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ICU时间、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前白蛋白(P<0.05)。PICS组患者半年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ICU时间、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前白蛋白,继发PICS会对患者预后带来明显影响,容易增加患者病死风险,临床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尽量改善患者预后。
吴家圣曾汇霞吴海宾廖梅嫣尹志斌
关键词:老年脓毒症预后分析
益气扶正法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IL-6、IL-10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法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18年12月—2020年7月接受诊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2组均为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扶正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清IL-6、IL-10、PCT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67.50%;相较于治疗前,2组患者PT、TT、APTT、血清IL-6、PCT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益气扶正法可有效缓解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曾汇霞潘朝勇吴海宾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功能中医药疗法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 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8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例)与实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实验组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以及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撤机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IL-6(34.42±3.48)pg/ml、TNF-α(42.27±4.32)pg/ml、CRP(42.27±4.01)mg/L、WBC(7.96±0.9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64±4.06)pg/ml、(54.86±5.91)pg/ml、(54.54±5.11)mg/L、(10.48±1.0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撤机成功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水平,降低机体内炎性指标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效果理想。
吴海宾曾汇霞黄滔
关键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炎症反应
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高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讨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高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5例高龄机械通气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危重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术前气管插管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气管切开术前气管插管时间>7d,47例)和研究组(气管切开术前气管插管时间≤7d,58例)。对比两组气管切开后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气管切开后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分别为(18.76±4.05)、(15.04±5.56)d,均短于对照组的(25.93±5.12)、(19.42±6.2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率、1个月内死亡率、院内死亡率、1年死亡率分别为20.69%、27.59%、48.28%、60.34%,与对照组的29.79%、38.30%、57.45%、68.0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可以缩短高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ICU监护时间、通气时间,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廖梅嫣黄滔朝勇吴海宾曾汇霞
关键词:高龄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