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鸣

作品数:72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细胞
  • 25篇抗体
  • 19篇单克隆
  • 19篇单克隆抗体
  • 18篇克隆
  • 12篇免疫
  • 9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7篇活性
  • 6篇凋亡
  • 6篇肿瘤
  • 6篇基因
  • 6篇骨髓
  • 6篇分子
  • 5篇免疫抑制
  • 5篇白细胞
  • 5篇白细胞介素
  • 4篇蛋白
  • 4篇细胞系
  • 4篇骨髓瘤

机构

  • 71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市红十字...

作者

  • 71篇于鸣
  • 48篇沈倍奋
  • 29篇黎燕
  • 21篇孙瑛勋
  • 16篇胡美茹
  • 13篇郭宁
  • 12篇穆蕊
  • 11篇巩伟丽
  • 10篇李腾
  • 10篇高彦飞
  • 9篇冯健男
  • 8篇李松
  • 8篇施明
  • 8篇孙英勋
  • 8篇甄诚
  • 8篇陈亮
  • 7篇吕明
  • 7篇张维娜
  • 7篇李慧艳
  • 6篇肖鹤

传媒

  • 1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0篇科学技术与工...
  • 8篇中华微生物学...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癌症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0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2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cl—1在人骨髓瘤细胞系XG—7凋亡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IL—6对XG—7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我们首先将XG—7细胞在2%FCS1640培养基中进行去IL—6饥饿处理18h,然后再补加10ng/mLIL—6刺激细胞12h。收集细胞样品进行PI染色和FACS分析。结...
宋伦黎燕孙英勋于鸣沈倍奋
关键词:MCL
文献传递
抗人重组IL-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1995年
以重组人IL-1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653融合,得到一组分泌抗人重组IL-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对其中的3株YA133、YA140和YA163进行了初步鉴定;抗体类别为IgG,亚类均为lgGl;免疫转印显示,3株抗体均能特异性地识别分子量为17.5kD的IL-1蛋白条带;ELISA法证明与其它细胞因子如:IL-2、IL-6、TND-α、IFN-γ和GM-CSF均无交又反应;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证实,3株抗体分别识别IL-1分子上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于鸣孙瑛勋杨子义孙启鸿沈倍奋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单克隆抗体
RACE策略克隆抗人CD16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被引量:5
2003年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应用于人体治疗首先需对其进行基因工程化改造.目前, 常用的克隆mAb可变区基因的方法, 是利用抗体可变区内骨架区(FR)序列的保守性, 设计一组通用引物, 采用RT-PCR法扩增可变区基因[1,2].但由于引物的简并性, 克隆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抗体可变区两侧(FR1、FR4)的氨基酸序列, 这些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工程抗体亲和力降低[3].我们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 RACE)克隆的策略, 获得了抗人CD16 mAb轻链可变区(VL)基因的真实序列.
解志刚郭宁冯健男施明孙瑛勋于鸣沈倍奋
关键词:基因克隆基因序列
抗人CD3嵌合抗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构建并表达抗人CD3嵌合抗体, 以克服鼠源单克隆抗体(mAb)用于临床的局限性。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抗体VL、VH 基因分别克隆入嵌合抗体表达载体VLExpress及VHExpress中。共转染COS- 7细胞后, 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嵌合抗体的表达水平; 采用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 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用FACS检测嵌合抗体结合抗原的活性;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抗体的功能。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VH Express VH 及VLExpress VL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 表达的抗人CD3抗体为人鼠嵌合抗体。FACS的结果显示, 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结合抗原活性;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 该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功能。结论: 成功地构建、表达了抗人CD3嵌合抗体, 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吕明赖春宁于鸣郭宁黎燕沈倍奋
关键词:CD3嵌合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免疫抑制
SOX11结合p53并上调其转录活性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SOX11对p53转录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二者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在H1299(p53缺失)和H460(含野生型p53)2种细胞中分别过表达SOX11和p53,用双萤光素酶方法测定p53的转录活性;用大肠杆菌DH5α表达GST和GST-p53融合蛋白并将其纯化,用GST pull-down实验检测SOX11与p53在体外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在H1299和H460细胞中,过表达SOX11分别能促进外源p53和内源p53的转录活性;GST pull-down实验表明SOX11能在体外与p53发生相互作用。结论:SOX11能在体外与p53发生相互作用并促进p53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53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常艳张维娜李腾高彦飞李慧艳满江红梁冰巩伟丽于鸣潘欣
关键词:P53相互作用转录活性
E-选择素突变体的构建和表达
1998年
从pUC18/E-选择素(E-selectinCD62E)重组质粒,以PCR的方法扩增得到E-selectin突变体CD62E1和CD62E2基因。将其分别插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SA1175的单一SmaⅠ位点,在痘苗病毒真核系统中进行了表达。初步的细胞粘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E-selectin分子不同结构域的缺失可削弱其粘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E-selectin公子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胡美茹蔡铀庆孙英勋于鸣裴武红汲言山沈倍奋
关键词:E-选择素疫苗病毒突变体
Tet-off诱导表达CUEDC2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2011年
CUEDC2(CUE domain containging protein 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功能尚未十分明确的蛋白质。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CUEDC2通过影响孕激素受体PR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此外,研究还发现CUEDC2通过招募PP1磷酸酶,促进IKK复合体的去磷酸化,抑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为了深入研究CUEDC2的功能,构建了CUED2可诱导表达载体(p617-neo-T-CUEDC2-I-tTA4),并通过逆转录病毒系统获得tet-off可诱导表达CUEDC2的稳定细胞系。该诱导表达细胞株的建立为CUEDC2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徐金敬王玉博王芊艺周杰梁冰穆蕊于鸣巩伟丽张维娜
关键词:CUEDC2稳定细胞系
CUEDC2突变体的构建及在原核和昆虫表达系统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为构建CUEDC2的突变体并在原核和昆虫表达系统中表达验证,根据人cuedc2序列设计引物,以其突变体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目的片段,酶切后连接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以及pFastBac1-Flag-N和pFastBac-HTA昆虫表达系统的表达载体。转化至DH5α后提取质粒,经菌液PCR、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及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中表达后用Ni-NTA亲和纯化,SDS-PAGE检测。昆虫表达载体提取杆粒,转染至昆虫细胞Sf9中表达。最后用western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CUEDC2的突变体,并在原核和昆虫表达系统中表达。说明在原核和昆虫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的CUEDC2突变体蛋白为CUEDC2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玉博高彦飞李腾常艳穆蕊徐金敬王芊艺巩伟丽于鸣李慧艳
关键词:CUEDC2昆虫突变体
AWP1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
2011年
AWP1含有A20样锌指蛋白结构域。在人乳腺文库中克隆了AWP1 cDNA序列。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明过表达AWP1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转录激活,并且AWP1与TNFα受体复合物中的TRAF2、IKKγ存在外源相互作用,为AWP1抑制TNFα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穆蕊高彦飞陈亮李腾甄诚于鸣巩伟丽潘欣夏晴
关键词:TNFΑNF-ΚB
FTY720主要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归巢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FTY720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诱发的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并对其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C57BL/6小鼠(供鼠,H-2Kb)脾脏以及骨髓细胞。在BALB/c(受鼠,H-2K...
肖鹤崔健张磊董波孙瑛勋于鸣李松沈倍奋黎燕
关键词:FTY720FACS归巢淋巴结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