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桂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乳杆菌
  • 4篇乳酸
  • 4篇乳酸菌
  • 4篇小鼠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网络
  • 2篇油脂
  • 2篇属名
  • 2篇通路
  • 2篇通路分析
  • 2篇肽聚糖
  • 2篇寇氏隐甲藻
  • 2篇甲藻
  • 2篇DHA
  • 1篇调节网络
  • 1篇多不饱和脂肪...
  • 1篇婴儿
  • 1篇婴儿配方
  • 1篇婴儿配方奶
  • 1篇婴儿配方奶粉

机构

  • 10篇江南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丰益(上海)...

作者

  • 10篇常桂芳
  • 7篇施用晖
  • 7篇孙进
  • 7篇乐国伟
  • 2篇徐子伟
  • 2篇原雪琦
  • 2篇周婷婷
  • 2篇胡晓丽
  • 1篇王兴国
  • 1篇原雪琪

传媒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杆菌肽聚糖调节小鼠免疫细胞基因表达的通路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索乳杆菌肽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乳杆菌肽聚糖,从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提取RNA,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基于已知的基因网络数据库利用PathwayExplorer和GeneMAPP分析乳杆菌肽聚糖刺激特异性的基因网络。结果:PathwayEx-plorer分析得到的最显著变化的基因网络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分子"。GeneMAPP分析得到最显著基因网络是核糖体蛋白、炎性反应基因网络和血红素合成基因网络。结论:乳杆菌肽聚糖刺激引起大量蛋白表达,引起保护性炎性反应,激活Th细胞,可能引起Th1免疫反应。
孙进常桂芳乐国伟施用晖
关键词:乳杆菌肽聚糖基因网络
乳酸菌黏附小鼠派伊尔结及影响因子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乳酸菌结合小鼠派伊尔结(PP)的性质,确定乳酸菌黏附小鼠PP的影响因子。方法测定10株荧光标记的乳酸菌对PP组织切片黏附性,分析细菌表面疏水性和酵母、红细胞凝集性与黏附性的关系。结果凝集酵母、红细胞能力强的乳酸菌,PP黏附性强。除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外,其他9株乳酸菌的表面疏水性与凝集酵母、红细胞的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60和r=-0.53,P<0.05)。L.acidophilus黏附PP的能力最强。L.acidophilus黏附PP能力和红细胞凝集性均可被D(+)-甘露糖、D(+)-半乳糖抑制。结论乳酸菌黏附PP的能力受疏水性和表面特异性凝集素的影响。L.acidophilus表面D(+)-甘露糖、D(+)-半乳糖特异性凝集素可能参与黏附PP的过程。
周婷婷孙进乐国伟常桂芳施用晖
关键词:乳酸菌凝集素
通过商品化DHA藻油的脂肪酸组成推测其微藻属名被引量:3
2011年
DHA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我国卫生部相继批准了寇氏隐甲藻、裂壶藻、吾肯氏壶藻DHA藻油为新资源食品。收集并分析了9个商品化DHA藻油的脂肪酸含量,结合文献数据,发现通过商品化DHA藻油的脂肪酸特征推测其微藻属名是可行的。其中寇氏隐甲藻DHA藻油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只含DHA,几乎不含DPA。裂壶藻与吾肯氏藻DHA藻油中长链多不饱脂肪酸主要以DHA和DPA为主,DHA/DPA比例随藻种而恒定,几乎不随发酵条件而有明显变化;DHA/DPA比例在2~3的DHA藻油多半来自裂壶藻;DHA/DPA比例在4~6的DHA藻油既可能来自裂壶藻也可能来自吾肯氏壶藻。
常桂芳王兴国
关键词:DHA寇氏隐甲藻脂肪酸组成
10株乳酸菌黏附小鼠派伊尔结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索乳酸菌黏附派伊尔结效率与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10株乳酸菌黏附派伊尔结的能力,利用乳酸菌与派伊尔结组织块共培养测定乳酸菌调节派伊尔结细胞因子释放活性。选择诱导细胞因子谱相似、黏附派伊尔结性质不同的菌株进行动物实验,测定其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以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10株乳酸菌黏附派伊尔结的性质具有菌株依赖性,其中L.rhamnosusGG、L.acidophilusFn037、L.plantarumFn008和L.caseiFn012黏附性依次降低,但诱导派伊尔结TNF-α、IL-10和IL-12释放的性质相同。这4株菌增强OVA致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升高粪便sIgA的能力与其黏附性相关。结论乳酸菌黏附派伊尔结是决定其免疫调节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原雪琦孙进常桂芳乐国伟施用晖
关键词:乳酸菌黏附性免疫调节
乳杆菌调节小鼠空肠派伊尔结基因表达的通路分析
2009年
目的:探索乳杆菌免疫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灌胃乳杆菌,从小鼠空肠派伊尔结提取RNA,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基于已知的基因网络数据库利用Onto-Tools分析乳杆菌刺激引起的特异性基因网络。结果:Onto-Tools分析得到的通路中,涉及到免疫的通路有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通路、抗原加工和呈递等;涉及到粘膜屏障的有粘着斑、粘着连接、紧密连接和细胞粘附分子;还有涉及到细胞周期和凋亡的通路;其中通路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为MAPK信号通路和粘着斑。结论:乳杆菌刺激引起大量蛋白表达,激活粘膜屏障,引起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通路等通路,从而造成免疫应答。
常桂芳施用晖乐国伟徐子伟孙进原雪琦胡晓丽
关键词:基因芯片空肠乳杆菌基因网络粘膜屏障
通过DHA藻粉的18S rDNA序列验证藻油脂肪酸组成推断DHA微藻属名
2012年
我国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的DHA藻油包括产自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吾肯氏壶藻(Ulkenia ameoboida)和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通过对几种商品DHA藻粉的18S rDNA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结合藻油的脂肪酸组成,对藻油的生产藻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基于18S rDNA序列分析数据建立的系统进化树可进一步确定DHA微藻属名。
常桂芳柴丹戴小军田桂尾王兴国
关键词:DHA寇氏隐甲藻
嗜酸乳杆菌黏附派伊尔结及抑制病原菌侵袭性的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FN001黏附小鼠派伊尔结的黏附介导物,以及L.acidophilus FN001抑制病原菌黏附及侵袭派伊尔结的效果。方法通过化学、酶预处理研究黏附因子性质,通过单糖抑制黏附的性质研究黏附特异性。利用3种竞争黏附试验研究L.acidophilusFN001抑制病原菌黏附的作用,利用小肠结扎段法及电镜观察L.acidophilusFN001抑制大肠杆菌侵袭派伊尔结的效果。结果蛋白酶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黏附,高碘酸处理可以显著增强黏附,甘露糖和甲基-α—D-甘露糖可以显著抑制黏附,L.acidophilusFN001可不同程度抑制病原菌黏附派伊尔结,对大肠杆菌效果最佳。结论L.acidophilusFN001通过蛋白样物质利用甘露糖特异方式黏附大鼠派伊尔结。L.acidophilusFN001可抑制通过相似方式黏附派伊尔结的病原菌。
孙进周婷婷常桂芳乐国伟施用晖
关键词:乳酸菌
利用文本提取工具构建乳杆菌肽聚糖特异性免疫调节网络
2008年
目的探索乳杆菌肽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乳杆菌肽聚糖,从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提取RNA,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利用Medscan从pubmed文献摘要提取肽聚糖相关基因网络,映射芯片数据获得乳杆菌肽聚糖特异基因网络。结果乳杆菌肽聚糖主要通过TLR2-NF-κB信号通路激活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但是PGRP-L可能通过降解肽聚糖对此通路有负调节作用,NF-κB的激活可能诱导NOD2表达,对此通路进行负调节。结论乳杆菌肽聚糖通过与多种受体作用诱导独特的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
孙进常桂芳乐国伟施用晖
关键词:乳杆菌肽聚糖基因网络
我国母乳脂肪和婴儿配方奶粉油脂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10年
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我国对母乳脂肪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母乳脂肪酸的分析研究,以及关注母乳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AA和DHA)对婴儿健康的影响。国内婴儿配方奶粉油脂目前的设计也限于模仿母乳脂肪酸含量,而没有充分注意到母乳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位置分布对婴儿消化吸收的重要影响,也没有注意到母乳中含有的脂肪酶能更好地促进消化吸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母乳脂肪和婴儿配方奶粉油脂研究现状,试图给婴儿配方奶粉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常桂芳王兴国
关键词:母乳婴儿配方奶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脂肪酶
乳酸菌内化小鼠小肠派伊尔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探索乳酸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红细胞凝集性与其内化派伊尔结(PP)之间的关系,分别用细菌黏附正十六烷法(BATH)、ε电位仪、接触角和液体表面张力测定疏水性、细胞表面电荷和表面自由能;并用兔红细胞凝集活性评价乳酸菌表面凝集素表达性质;3H标记的乳酸菌,分析其在PP内化的能力,并在体内分析了3H标记的三株乳杆菌体内内化于PP的性质。体外试验证明,22株乳酸菌体外内化PP的性质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细菌的疏水性和内化PP的能力没有相关性;而细菌的表面自由能和内化PP的能力呈负相关趋势。选用的4株乳酸菌在体内内化PP的能力也和体外的结果一致。乳酸菌内化PP的能力具有菌种依赖性。细菌表面电荷、疏水性和红细胞凝集能力与内化能力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但细菌的表面自由能与内化能力呈负相关趋势。
常桂芳施用晖乐国伟孙进徐子伟原雪琪胡晓丽
关键词:乳酸菌内化表面自由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