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丽
- 作品数:54 被引量:280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MR)检查资料,分别采用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加扫描(DCE)图像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DWI和DCE图像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浅肌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91.7%和88.9%、95.8%;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7%、83.3%和95.8%、88.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序列诊断肿瘤浸润浅、深肌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705,与DCE(0.833、0.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DCE均可作为优选序列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
- 邓凯张成琪李伟王广丽董桂青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分析,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常规MRI(磁共振成像)扫描及DWI扫描。其中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12例,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0.88±0.11)×10-3mm2/s和(1.19±0.13)×10-3mm2/s,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1.00×10-3mm2/s作为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100%和93.3%。结论 DWI中,通过ADC值的测量能够初步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
- 邓凯王文文张成琪王广丽李伟庞涛王新怡史浩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子宫内膜病变表观扩散系数子宫内膜癌
- 能谱CT在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预处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疗预处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宝石能谱CT扫描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0例(腺癌34例,鳞癌1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设定肿瘤给定空间位置感兴趣区,测得肿瘤内碘浓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空气含量(实体型肿瘤44例,磨玻璃影型肿瘤6例)肺肿瘤碘浓度的差异。按肿瘤最大直径(d)分为3组:d≤2 cm组(n=18)、23 cm组(n=2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碘浓度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碘浓度与肿瘤最大直径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与鳞癌组碘浓度[(21. 71±4. 12)×100 mg/L,(21. 29±3. 93)×100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4,P>0. 05)。实体型肿瘤组与磨玻璃影型肿瘤组碘浓度[(19. 81±6. 89)×100 mg/L,(18. 27±3. 01)×100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54,P>0. 05)。d≤2 cm组、23 cm组的碘浓度分别为(23. 12±5. 35)×100 mg/L,(19. 10±3. 33)×100 mg/L,(13. 90±5. 99)×100 mg/L,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 62,P <0. 01)。肿瘤直径与肿瘤内碘浓度呈负相关(r=-0. 71,P <0. 05)。结论随着肿瘤增大,肿瘤内碘浓度降低,可能与肿瘤的相对血容量降低有关。碘浓度可能是对肿瘤内缺氧细胞群产生放射治疗抵抗作用的一种非侵入性的定量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肿瘤放射治疗的预后情况。
- 苑呈秀盛华强王广丽张添钰
- 关键词:能谱CT碘浓度血容量
- 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肺部病变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不同b值下的ADC值在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行不同b值(分别为0、500、700、900s/mm2)的DWI扫描,对70个病灶进行分析,全部病灶依据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为标准,对所获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值为500、700、900s/mm2时,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恶性组ADC值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诊断阈值,则b值为500、700、900s/mm2时,诊断阈值分别为1.687×10-3 mm2/s、1.465×10-3 mm2/s、1.543×10-3 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时ADC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作用,显示b值为700s/mm2时价值最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76.92%、82.50%、93.57%和66.67%。结论:b值为700s/mm2时获得的ADC值效能较高。
- 于伟伟张成琪李嵩王广丽
- 关键词:肺疾病弥散
- 能谱CT成像对肺癌分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肺癌分型方面的初步应用。方法选取60例首次诊断为肺癌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然后利用GSI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肿块内同一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度、能谱曲线及40 keV下的CT值,分析不同类型肺癌的能谱CT表现。结果鳞癌与腺癌的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各组病例40 keV下CT值的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水浓度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可对肺癌提供定性、定量的相关信息,对肺癌分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李明英王广丽崔丁也张成琪
- 关键词:肺肿瘤碘浓度
- 肺癌的功能成像及其与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其中80%~9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2]。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基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精确分期,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然而,这些进步仅轻微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 王广丽张成琪
- 关键词:功能成像生物标志物肿瘤血管生成恶性结节对比剂
- 多模态影像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影像组学是集多模态医学影像处理分析技术与影像资料于一体,早期被定义为医学影像(如CT、PET、MRI、超声等)对病变表型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包括病变的形状、体积、纹理、衰减,以及许多不明显或数量过多的特征,通过对提取的有价值的影像学特征来进行分析,进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良恶性肿瘤鉴别、后期精准治疗以及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PET/CT、MRI、CT等多种影像学方法的影像组学逐渐应用于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与预后的评估。本文对多模态影像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齐淑娜王广丽
- 关键词:肺癌PET/CTMRICT
- ^(18)F-FDG PET-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的价值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无远处转移的79例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同期CT对照,比较二者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价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PET-CT和CT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79例患者中共有268枚淋巴结转移。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PET-CT分别为:82.84%、96.70%、89.83%;CT分别为58.58%、72.89%、65.8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 73例,CT 58例,PET-CT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χ2=10.05,P<0.01)。结论18F-FDG PET-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分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 张成琪王广丽宋吉清姚树展刘庆伟陈静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肿瘤分期
- ^(18)F-FDG 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卵巢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化疗或放疗,临床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F-FDG PET-CT发现了9例患者,有复发或转移,共发现病灶直径0.3~3.2cm 23处病灶。手术病理证实9例(56%)无假阳性,无假阴性,诊断准确率100%;诊断复发或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78%、78%、90%和58%。PET-CT显示与术中所见病灶的大小、部位均一致。结论:18F-FDGPET-CT在卵巢癌的术后监测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张成琪邓凯刘庆伟姚树展陈静刘松涛李昕宋吉清王广丽
-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X线计算机
- 基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Logitboost模型用于肺腺癌和肺鳞癌鉴别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利用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Logitboost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用于鉴别肺鳞癌与肺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为肺癌的患者222例,包括肺腺癌125例(肺腺癌组)、肺鳞癌97例(肺鳞癌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表达水平。以肿瘤分型作为因变量,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自变量,拟合Logitboost模型,采用10折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肺腺癌组患者SCC、NSE、pro-GRP、CYFRA21-1水平低于肺鳞癌组,肺腺癌组CEA水平高于肺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NSE、CEA、pro-GRP、CYFRA21-1用于鉴别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2、0.577、0.647、0.579、0.627。利用5种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拟合Logitboost模型,训练集AUC为0.882,10折交叉验证后,验证集预测准确率为71.9%,AUC为0.784。结论利用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的Logitboost模型对鉴别肺鳞癌和肺腺癌有一定价值。
- 张桐睿申敏王广丽李军宋歌声
-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肺鳞癌肺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