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乙醇
  • 1篇正中神经
  • 1篇置换术
  • 1篇手内在肌
  • 1篇手舟骨
  • 1篇舟骨
  • 1篇无水乙醇
  • 1篇脑损伤
  • 1篇脑瘫
  • 1篇脑性
  • 1篇脑性瘫
  • 1篇脑性瘫痪
  • 1篇内囊
  • 1篇痉挛
  • 1篇痉挛性
  • 1篇肌萎缩
  • 1篇肌支
  • 1篇骨折
  • 1篇3D打印
  • 1篇尺神经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4篇曹冉
  • 4篇于亚东
  • 2篇白延彬
  • 2篇田方涛
  • 2篇于晓飞
  • 1篇步玮
  • 1篇周彤
  • 1篇马涛
  • 1篇李亮
  • 1篇张旭
  • 1篇崔海斌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肘关节以近的单纯尺神经高位损伤的7例志愿者患者,在常规修复尺神经的同时,采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的第4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最长达5.5年。术后观察手内在肌的外形、肌力、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和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小指指端感觉恢复时间约18个月;两点辨别觉检查显示患手感觉有效恢复,为(5.13±0.73)mm但明显较健手[(4.14±0.25)mm]差。术后7个月左右,患手尺神经相关运动开始恢复,最先恢复的是小指内收、外展功能;其次是环、中、示指;最后是拇收肌。术后1.5年,手内在肌肌力为Ⅱ-Ⅳ级不等,夹纸试验(-),Froment 征(-)。6例无明显爪形手畸形,3例有不同程度的拇内收肌萎缩。结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可一定程度减缓手内在肌萎缩。
于亚东马涛田方涛孙庆禄曹冉崔海斌
关键词:手内在肌肌萎缩
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2022年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内囊靶向注射建立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60只,鼠龄2~3月龄,体质量290 g~320(304.2±11.6)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ETH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空白对照组(CK组),每组20只。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使用脑立体定位仪确定大鼠右侧内囊位置后,ETH组注射80μL无水乙醇,NS组注射80μl生理盐水,CK组不注射任何试剂。术后观察各组大鼠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3、7、14、21天采用神经系统安全性评分(NSS)标准评估大鼠脑损伤程度,Faden评分标准评估大鼠运动损伤状态,改良Ashworth评分标准评价肌肉痉挛状态。术后第21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备切片,HE染色观察内囊损伤情况;取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左侧下肢腓肠肌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肌纤维百分比。结果术后3天内,ETH组大鼠死亡5只,NS组死亡2只,CK组死亡1只。ETH组大鼠术后第1天即出现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症状持续直至术后第21天处死前;NS组、CK组大鼠均无左侧上、下肢痉挛症状。NS组、CK组大鼠术后第3、7、14、21天NSS、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为0分,Faden评分均为22分;ETH组第3、7、14、21天NSS评分分别为(15.5±1.9)、(15.8±1.8)、(15.4±1.7)、(15.1±1.8)分,Faden评分分别为(3.5±1.8)、(3.2±1.7)、(3.7±1.9)、(3.9±1.8)分,改良Ashworth评分分别为(3.5±0.5)、(3.5±0.5)、(2.9±0.7)、(2.9±0.6)分。术后第21天脑组织形态学检测提示:ETH组右侧内囊部位空洞样坏死,神经细胞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结构松散,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消失,未累及其他脑区;NS组、CK组脑部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细胞核无扭曲、变形,核仁清楚。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TH组、NS组、CK组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和左侧下肢腓肠肌Ⅰ型肌纤维百分比分别为10.2%±6.3%、6.5%±2.9%、6.7%±2.9%和13
周彤周彤步玮张旭于晓飞白延彬曹冉曹冉
关键词:脑损伤脑性瘫痪痉挛无水乙醇内囊
脑瘫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微观表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在出生前至生后1个月内,由多因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组织损伤及发育缺陷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和自身异常综合征,是继小儿麻痹症被控制后儿童主要的运动残疾性疾病和康复对象。中国6省调查显示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2‰~2.7‰,患儿400~500万,致残率42%~45%,增速为3~4万/年,已经是当今公共卫生的新问题;并且现在更多的有产伤及产前缺陷的婴儿被挽救,所以脑瘫患儿的数量将逐年上升[1]。面对这种现状,要达到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目标,就要深入研究脑瘫的病因,尽早对其进行干预、诊断及治疗,从而减低患病率和致残率[2];成年人由于脑损伤造成的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数量每年也在增加,而痉挛性脑瘫约占所有脑瘫患者的2/3,而且脑瘫患者残疾程度高,生活往往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脑瘫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脑瘫患者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和不自主运动,病程长,受累肌肉及关节将继发挛缩畸形,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对脑瘫痉挛性畸形进行矫治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在脑瘫研究过程中,动物模型的制作是进行基础研究的前提,通过动物模型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脑瘫复杂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虽然国内外对脑瘫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已涉及多学科、多层次、多水平,尤其对脑瘫模型微观研究及相关治疗成为新热点,但由于脑瘫发病过程复杂,是多病因综合作用结果,所以至今没有获得人们公认的脑瘫动物模型。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脑瘫动物模型的各种制作方法,结合相关微观研究的最新成果,综述如下。
曹冉于亚东田方涛孙庆禄李亮
关键词:脑瘫
3D打印部分手舟骨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2024年
目前手舟骨骨折临床疗效普遍较差,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舟骨骨折近端骨坏死,导致腕关节炎及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1例应用三维打印(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打印)部分手舟骨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报道,为手舟骨骨折近端坏死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丰富了3D打印技术在手外专业领域的应用,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舟骨骨折诊疗水平的目的。
曹冉于亚东于晓飞白延彬白润泽
关键词:舟骨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