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岩

作品数:45 被引量:1,70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艾滋病
  • 21篇病毒
  • 14篇艾滋病病毒
  • 13篇性行为
  • 8篇男男性行为
  • 6篇免疫缺陷
  • 6篇获得性
  • 6篇获得性免疫
  • 6篇获得性免疫缺...
  • 6篇肝炎
  • 6篇丙型
  • 5篇哨点监测
  • 5篇缺陷综合征
  • 5篇综合征
  • 5篇免疫缺陷综合...
  • 5篇男男性行为人...
  • 5篇获得性免疫缺...
  • 5篇感染者
  • 5篇HIV
  • 5篇病例

机构

  • 4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山东省疾病预...
  • 3篇青岛市疾病预...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黑龙江省疾病...
  • 2篇人民卫生出版...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卫生部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 1篇梁河县疾病预...
  • 1篇西安市疾病预...
  • 1篇雅安市疾病预...
  • 1篇潞西市疾病预...
  • 1篇西藏自治区疾...

作者

  • 45篇崔岩
  • 30篇郭巍
  • 18篇秦倩倩
  • 17篇葛琳
  • 16篇丁正伟
  • 16篇李东民
  • 15篇王丽艳
  • 14篇李培龙
  • 11篇蔡畅
  • 10篇陈方方
  • 5篇王璐
  • 5篇孙江平
  • 4篇王岚
  • 4篇卢姗
  • 3篇汪宁
  • 3篇曲书泉
  • 3篇陶小润
  • 3篇廖玫珍
  • 3篇吴尊友
  • 3篇吴迪

传媒

  • 1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1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疾病监测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1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4年中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0
2015年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王丽艳丁正伟秦倩倩蔡畅郭巍崔岩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病毒
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流动隋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分析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的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自述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系统中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户籍和现住址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2015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动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的差异;采用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拟合模型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5年共收集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15862例,其中流动病例54714例(46.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流动病例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2.0%(1335/3182)上升到2015年的47.9%(15623/32610)(X2=130.93,P〈0.001)。户籍为东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3580例,其中89.8%(12201例)在东部地区内流动,户籍为中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26088例,其中52.0%(13570例)流动到东部地区,户籍为西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4106例,其中30.5%(4298例)流动到东部地区。52627例(96.2%)流动病例的现住址位于城市地区,其中40.8%(21452例)户籍为农村地区者流动至城市地区,58.4%(30722例)在城市地区之间流动。病例诊断后每年仍有部分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08年报告流动病例1335例,在2009年其中16.9%(225例)的流动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15年仅有5.7%(76例)发生变化。分别与〈25岁、初中及以下、已婚者相比,25—49岁、高中以上、未婚者流动可能性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1.30(1.26~1.34)、1.68(1.64~1.73)、1.95(1.87~2.02);与HIV感染者相比,艾滋病患者流动可能性较低,DR(95%咖值为0.71(0.69~0.74);与户籍地区为农�
秦倩倩郭巍王丽艳丁正伟蔡畅崔岩孙江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2013年中国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2013年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网络系统下载数据库,将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且2013年有随访记录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纳入分析,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块分析研究对象现住址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在2013年有5.4%(16088/300349)发生流动,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占69.1%(11114/16088);其中,云南省有85.8%(2377/2771)、广东省有58.5%(1534/2621)、广西壮族自治区有78.1%(1470/1883)的流动均发生在本省内。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12478例,OR=1.97,95%CI:1.03—1.12)、HIV感染者(12125例,OR=1.99,95%CI:1.92—2.07)、0~14岁(89例,OR=1.52,95%CI:1.18~1.96)、15—49岁(15144例,OR=2.16,95%CI:2.00~2.32)流动性较大。结论2013年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且年轻的男性HIV感染者更易于发生流动。
李培龙王丽艳郭巍秦倩倩丁正伟崔岩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居住流动性统计学
巴西艾滋病防治工作考察报告
2007年
孙新华崔岩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工作抗病毒治疗药品采购知识产权保护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风险的队列研究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访观察。网络交友的MSM发生被动插入性肛交的比例和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会所酒吧和浴池交友的MSM。随访研究期间HIV平均阳转密度为4.3/100人年,被动接受肛交性行为者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主动插入方的2.20倍(95%CI:1.49~3.24);使用助性剂(aRR=1.55, 95%CI:1.10~2.17)、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aRR=2.24,95%CI:1.62~3.08)和梅毒感染(aRR=2.95,95%CI:2.00~4.35)是HIV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了其他因素后,3种交友方式与HIV新发感染的关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中造成HIV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亟需多角度开展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郭巍李一周宁吴国辉常文辉还锡萍惠珊佟雪郭燕于茂河卢戎戎欧阳琳董丽芳李华李建军刘晓燕刘岩琳罗超卫晓丽黄晓丹崔岩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阳性和阴性暗娼的行为学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与阴性暗娼的高危行为,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暗娼哨点监测中发现的既往已报告的HIV感染者作为HIV抗体阳性组,按1∶2配比选择HIV抗体阴性者作为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在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及接受干预服务等差异。结果 2012-2013年暗娼哨点共发现既往HIV感染者224例,共匹配205对。HIV抗体阳性组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8.8%,HIV抗体阴性组为80.7%,粗比值比(OR)值为2.273,95%可信区间(CI):1.271~4.066,调整后OR值为2.178,95%CI:1.053~4.505;既往HIV阳性暗娼亚组分析中,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报告年限1年以上组高于1年以内组,P=0.036),其余各因素在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报告年限亚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阳性暗娼在知晓阳性结果后,高危行为有所改进,但仍存在感染嫖客的危险,且干预效果不受报告年限影响。常规干预措施对该人群效果不明显,应积极探索早期抗病毒治疗等有效干预手段,借助社区组织等感染者小组干预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阳性暗娼的管理。
葛琳崔岩郭巍李培龙李东民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暗娼性行为病例对照
四川省雅安市嫖客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调查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雅安市嫖客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雅安市开展横断面调查,滚雪球法招募708例嫖客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嫖客基本人口学、艾滋病有关知识和行为学等信息,抽取调查对象5ml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708名嫖客中,≥50岁年龄组人数占51.27%(363/708);汉族占99.72%(706/70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11%(638/708);在婚/同居占74.15%(525/708);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27.40%(194/708)。HIV抗体阳性7例,其中4例年龄≥50岁;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病例7例,年龄均≥50岁;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99%(95%CI:0.30%~1.70%);未发现HIV和梅毒合并感染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发生商业异性性行为年龄〈30岁(OR=6.61,95%CI:1.09~40.18)的嫖客其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雅安市嫖客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尤其是/〉50岁的嫖客文化程度较低,其经商业性行为感染HIV和梅毒的风险较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李培龙李东民葛琳岳潇梁莉郭巍崔岩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梅毒
2004—2015年重庆市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空间聚集性及行为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空间聚集性特点,并通过访谈方式进行男男性行为者(MSM)相关行为调查.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04—2015年报告的现住址为重庆市、自述传播途径为男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信息,包括病例录入时的年龄、现住地址、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剔除地址不详者后,共收集HIV/AIDS 6604例.采用ArcGIS 10.3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此外,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5月,采用立意抽样法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3名MSM进行面对面访谈.纳入标准:在重庆市城区进行自愿咨询检测并通过口头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访谈者;男性并自述为MSM.访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取向、性角色、主要交友活动场所、主要发生性行为场所、有无长期外出重庆市经历和药物滥用等.结果2004—2015年期间,仅2010年报告例数比2009年有所下降,其余年份整体呈增长趋势;6604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34岁,约占68.5%(4522例).除2005年以外(Moran's I指数为-0.046,P值为0.823),2004—2015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呈正相关关系(Moran's I分别为0.308、0.254、0.335、0.683、0.673、0.558、0.620、0.673、0.685、0.654和0.649,P值均〈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重庆市2004—2015年高-高型聚集区发展分为两个时间阶段,从2004—2007年仅有的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扩充到2008—2015年的九龙坡区、南岸区和渝北区.23名访谈对象的年龄为20-44岁,其交友方式多为手机App、网络等联系方式,共17名;交友活动地点多集中在酒吧,共11名;大部分受访者与刚认识不久的人发生男男性行为时,会要求对方或自己采取保护措施,共19名.如是熟人,在对方不同意带安全套的情�
郝尹婋秦倩倩吴国辉张维郭巍崔岩刘惠胡翼云孙江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空间自相关
中国2010-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39
2014年
目的:了解我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高危行为等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MSM人群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MSM 149848人。其中,12.3%来自浴池(A组)、30.1%来自网络招募(B组)、其他来源占57.5%(C组),历年样本来源构成相似。A组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最低,从2010年的30.2%上升至2013年的37.8%,B组从34.7%上升至42.9%,C组从35.3%上升至43.1%,趋势检验P<0.01。HIV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7.8%上升至2013年的9.2%、B组从5.0%上升至6.8%、C组从5.6%上升至6.5%,趋势检验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13.2%下降至2013年的9.5%、B组从6.1%下降至5.7%、C组从8.7%下降至6.2%,趋势检验P<0.01。监测对象中,21~40岁年龄组占77.1%,41~50岁占9.4%,>50岁占2.8%。>50岁年龄组的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10.1%和13.6%。结论近年来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来自浴池和高年龄组MSM的HIV感染状况更为严重,应重点对该两组MSM人群有效干预。
李东民葛琳王岚郭巍丁正伟李培龙崔岩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阳性率
我国2010-2016年新发现≥15岁女性HIV/AIDS的时空分布特征
目的:了解我国2010—2016年新发现≥15 岁女性HIV/AIDS 病例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全国2010—2016年历年新发现、报告年龄≥15 岁的女性HIV/AIDS 病例,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
陈方方郭巍秦倩倩蔡畅崔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