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琳

作品数:43 被引量:1,32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盖艾滋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艾滋病
  • 21篇性行为
  • 19篇病毒
  • 16篇艾滋病病毒
  • 14篇男男性行为
  • 9篇男男性行为人...
  • 8篇行为者
  • 8篇男男性行为者
  • 8篇HIV
  • 6篇哨点监测
  • 5篇毒品
  • 5篇新型毒品
  • 5篇肝炎
  • 5篇暗娼
  • 5篇丙型
  • 4篇性传播
  • 4篇阳性
  • 4篇梅毒
  • 4篇高危
  • 4篇HIV/AI...

机构

  • 43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青岛市疾病预...
  • 4篇山东省疾病预...
  • 3篇黑龙江省疾病...
  • 2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雅安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石家庄市疾病...
  • 1篇建水县疾病预...

作者

  • 43篇葛琳
  • 35篇李东民
  • 29篇李培龙
  • 17篇崔岩
  • 17篇郭巍
  • 11篇丁正伟
  • 11篇秦倩倩
  • 10篇陈方方
  • 10篇王璐
  • 10篇汤后林
  • 8篇蔡畅
  • 7篇王丽艳
  • 7篇吕繁
  • 6篇宋鑫
  • 5篇王岚
  • 5篇丁国伟
  • 4篇廖玫珍
  • 3篇阎瑞雪
  • 3篇惠珊
  • 3篇许艳

传媒

  • 18篇中华流行病学...
  • 13篇中国艾滋病性...
  • 6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4年中国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分析我国自2008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以来,艾滋病经性传播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14年MSM人群、暗娼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预数据和哨点监测数据,采用历史资料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干预工作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2年,MSM人群的月均干预人数和月均干预覆盖率分别从4.9万人和8.6%升至25.2万人和78.5%,暗娼人群月均干预人数和月均干预覆盖率分别从32.9万人和30.9%升至62.5万人和87.0%.2013-2014年两类人群上述指标有小幅回落.全国哨点监测数据显示:MSM人群和暗娼人群的行为学、知晓率指标逐年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预覆盖率从2008年的4.7%升至2014年的10.0%左右,哨点监测数据显示,男性流动人口的行为学、知晓率指标低于其他高危人群.结论 艾滋病经性传播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新的疫情态势又为艾滋病干预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董薇周楚葛琳李东民吴尊友柔克明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人群性传播男男性行为者暗娼外来务工人员
中国2010-2012年丙型肝炎哨点5类监测人群HCV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丙肝)哨点5类监测人群(肾透析人群、无偿献血人群、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单位体检检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及趋势,为丙肝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2010-2012年,在每年46月,使用连续性监测方法收集5类监测人群的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102012年,5类监测人群中,肾透析人群哨点HCV抗体阳性率(均数)均超过5%(0-25.3%);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HCV阳性率为0.7%~0.9%;除2010年无偿献血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6%外,其他年份单位体检人群、无偿献血人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均低于0.5%。结论肾透析人群的感染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丙肝哨点监测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血液传播是目前中国HCV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避免或降低HCV传播的风险,是当前和今后应当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葛琳王岚丁正伟阎瑞雪王璐崔岩李东民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哨点监测血清学检测
HIV抗体阳性和阴性暗娼的行为学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与阴性暗娼的高危行为,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暗娼哨点监测中发现的既往已报告的HIV感染者作为HIV抗体阳性组,按1∶2配比选择HIV抗体阴性者作为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在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及接受干预服务等差异。结果 2012-2013年暗娼哨点共发现既往HIV感染者224例,共匹配205对。HIV抗体阳性组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8.8%,HIV抗体阴性组为80.7%,粗比值比(OR)值为2.273,95%可信区间(CI):1.271~4.066,调整后OR值为2.178,95%CI:1.053~4.505;既往HIV阳性暗娼亚组分析中,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报告年限1年以上组高于1年以内组,P=0.036),其余各因素在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报告年限亚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阳性暗娼在知晓阳性结果后,高危行为有所改进,但仍存在感染嫖客的危险,且干预效果不受报告年限影响。常规干预措施对该人群效果不明显,应积极探索早期抗病毒治疗等有效干预手段,借助社区组织等感染者小组干预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阳性暗娼的管理。
葛琳崔岩郭巍李培龙李东民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暗娼性行为病例对照
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猴痘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MSM的猴痘知识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22年9月5-10日在我国30个省份开展调查,在MSM社会组织协助下,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调查员一对一招募MSM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登录问卷星企业版参加线上匿名调查。样本量根据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25%进行估算。样本量估计为5070人。采用线上自填式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行为学、HIV检测和猴痘有关知识认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猴痘知识知晓的相关因素。结果MSM调查对象为5780人,猴痘知识知晓率为31.8%(1840/57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猴痘知识知晓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现住址为东部地区(OR=1.26,95%CI:1.01~1.5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0,95%CI:1.14~1.97)、最近1个月肛交性伴数≥3人(OR=1.71,95%CI:1.28~2.28)或2人(OR=1.36,95%CI:1.07~1.73)、最近1个月无同性群交(OR=1.20,95%CI:1.01~1.43)、无异性性行为(OR=1.28,95%CI:1.02~1.62)、已知自己HIV感染状况为阴性(OR=1.85,95%CI:1.44~2.36)或阳性(OR=1.65,95%CI:1.27~2.16)、经常关注(OR=7.08,95%CI:5.28~9.48)、偶尔关注(OR=4.52,95%CI:3.49~5.86)和极少关注猴痘信息(OR=2.55,95%CI:1.93~3.37)。结论我国MSM对猴痘信息有一定关注和了解,但猴痘知识知晓率不高,应加强在MSM中的猴痘知识宣传教育,促进MSM的猴痘预防和自我监测,尤其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猴痘信息关注较少、未做HIV检测和发生同性群交或异性性行为者。
李培龙汤后林李东民葛琳于茂河吕繁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猴痘
部分省市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构成及特征分析被引量:43
2011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直辖市)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的构成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艾滋病疫情严重程度及地理分布不同的4个省,选取各省HIV异性性传播报告病例较多且较集中的地区作为调查现场。抽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的HIV感染者,对其HIV异性性传播方式、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等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并知情同意的HIV感染者676例,其中经商业性伴传播者占47.6%(322/676);经固定性伴传播者占28.1%(190/676);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者占24.3%(164/676)。在经商业性伴传播者中,男性占73.9%,≥50岁年龄组占35.1%。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者以<30岁年龄组为主,占54.9%。结论所调查城市/地区HIV异性性传播方式以经商业性伴传播为主,但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及固定性伴传播HIV感染者同样不容忽视。
惠珊许艳王璐郭巍葛琳丁国伟
关键词: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性行为
395例HIV/AIDS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对广西A区、河南B县和云南C市3个调查点内符合条件的395例HIV/AIDS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将未治疗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调查对象选择的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8种,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其中主观原因占大多数(62.5%),且均排在前6位;第1位未治疗原因是"自觉健康状况良好"(48.1%),该原因在3个调查点中均排在第1位,选择该原因的调查对象大多数(61.1%)没有出现AIDS临床症状,而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也相对较高,在200~350个/μL之间,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位未治疗原因是"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路费和检测费"(19.7%),该原因主要出现在广西和云南调查点,河南调查点没有病例选择该原因。结论主观原因成为影响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医务工作者需继续加强对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宣传,帮助病人利用科学指标做出正确的判定,而不是仅仅依靠病人的主观判定。
李培龙秦倩倩王丽艳丁正伟黑发欣葛琳朱秋映罗红兵孙定勇王璐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中国2010-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36
2014年
目的:了解我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高危行为等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MSM人群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MSM 149848人。其中,12.3%来自浴池(A组)、30.1%来自网络招募(B组)、其他来源占57.5%(C组),历年样本来源构成相似。A组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最低,从2010年的30.2%上升至2013年的37.8%,B组从34.7%上升至42.9%,C组从35.3%上升至43.1%,趋势检验P<0.01。HIV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7.8%上升至2013年的9.2%、B组从5.0%上升至6.8%、C组从5.6%上升至6.5%,趋势检验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13.2%下降至2013年的9.5%、B组从6.1%下降至5.7%、C组从8.7%下降至6.2%,趋势检验P<0.01。监测对象中,21~40岁年龄组占77.1%,41~50岁占9.4%,>50岁占2.8%。>50岁年龄组的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10.1%和13.6%。结论近年来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来自浴池和高年龄组MSM的HIV感染状况更为严重,应重点对该两组MSM人群有效干预。
李东民葛琳王岚郭巍丁正伟李培龙崔岩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阳性率
2015-2021年我国丙型肝炎病例报告与哨点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WHO提出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以来我国丙肝病例报告与哨点监测情况,为下一步推进我国消除丙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艾滋病哨点和丙肝人群哨点监测数据以及丙肝医院哨点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15-2021年新报告丙肝病例人口学特征、不同监测人群历年抗-HCV阳性比例,以及2017-2021年医院哨点监测人群抗-HCV检测人数、抗-HCV阳性比例、HCV核酸检测比例和抗病毒治疗比例等。结果2015-2021年全国历年报告丙肝病例数均在20万以上,40岁以上年龄组丙肝病例数占比超过75.00%,职业主要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在所有监测人群中,吸毒者抗-HCV阳性比例最高,由2015年的35.85%降低到2021年的25.30%。医院就诊人群的抗-HCV阳性比例由2017年的1.97%降至2021年的1.67%,新报告病例HCV核酸检测比例由55.13%提高至66.34%,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比例由9.42%提高至14.30%。结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消除病毒性肝炎愿景后,我国丙肝核酸检测、抗病毒治疗等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实施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奠定了基础,但是丙肝诊断发现、抗病毒治疗等核心指标距消除目标差距较大,亟需全面落实消除丙肝各项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
李健庞琳李东民丁国伟叶少东葛琳汤后林刘中夫周宇辉
关键词:丙型肝炎
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疾病进程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MSM不同年龄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进展变化,进一步探索HIV感染的疾病进程。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5月31日、≥15岁、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抗病毒治疗前CD4检测次数≥2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抗病毒治疗前的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之间的线性消除关系,利用含有末次HIV阴性检测日期和首次阳性检测日期的CD4值估计截距,采用t检验和Z检验对模型参数进行检验,并反向估计从HIV阳转到达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计26754例,含有HIV末次阴性检测日期的共146例;年龄为M=27(P25~P75:23~35)岁;线性消除模型中,15~、25~和≥35岁年龄组的截距24.84(95%CI:23.76~25.92)、23.94(95%CI:22.86~25.02)、23.44(95%CI:21.91~24.96);15~、25~、35~和≥45岁年龄组的斜率为-1.31(95%CI:-1.33^-1.25)、-1.37(95%CI:-1.40^-1.33)、-1.53(95%CI:-1.58^-1.47)、-1.59(95%CI:-1.68^-1.51);从HIV抗体阳转到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9(95%CI:0.79~1.81)、3.92(95%CI:3.36~4.48)和7.21(95%CI:6.58~7.81)年,其中1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长,分别为1.89(95%CI:1.05~2.85)、4.68(95%CI:3.80~5.77)、8.17(95%CI:7.23~9.42)年,≥4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短,分别为0.68(95%CI:0.00~1.72)、2.98(95%CI:1.91~4.14)、5.85(95%CI:4.62~7.16)年。结论MSM中CD4的消除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进展加快,高年龄组从HIV阳转到达不同CD4阈值的进展时间比低年龄组更短,提示MSM中高年龄组受HIV感染的影响更大,早诊断并及早开展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
唐林凌倩吕繁汤后林李培龙葛琳陈方方蔡畅李东民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CD4+T淋巴细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224
2016年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CD4计数水平推算这些病例可能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结果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2014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是2008年的4.2倍,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8.0%)。其中,83.9%自述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该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占95.1%),女性病例经非婚异性传播和配偶间传播分别占53.4%和46.6%。根据首次CD4检测结果推测病例感染与发现时间间隔,估计近3年感染者比例为15.5%,从感染到被发现时间间隔在8年以上者比例为43.6%。新发现的年龄50岁及以上病例中,约有66.5%的病例可能是在50岁及以后感染,从感染到被检测发现的平均时间为(6.8±2.7)年。结论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的增加是该年龄段高危行为暴露和既往感染晚期发现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以诊断病例为线索进一步开展溯源和专题调查,排查与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王丽艳秦倩倩葛琳丁正伟蔡畅郭巍崔岩
关键词:年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