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新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核因子κB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黄志新张志坚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转基因干细胞技术治疗脑梗死实验研究
- 张志坚张彦定俞晓岚周海涛陈柏龄陈东平王伟黄东煜黄志新
- 项目属神经病学领域。来源于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资助项目(WKJ2005-2-011)“利用转基因干细胞技术预防与治疗脑梗塞的研究”。项目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干细胞转治疗基因技术提高脑梗死后神经功能...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工程
- 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脑内转移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携带TH、GDNF基因并含启动子为Palb的四环素应答元件的慢病毒(Lv-TH-GDNF)和四环素反式作用子rtTA2s-M2病毒共同注射到SD大鼠左侧纹状体,用强力霉素(DOX)诱导大鼠目的基因GDNF和TH的表达。1周后在大鼠的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纹状体的DA能神经元。通过旋转行为、黑质TH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DA含量评估其保护效应;通过RT-PCR、免疫印迹观察Lv-TH-GDNF在脑内的表达。实验与健康对照组、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6-OHDA损伤后4周,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效应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1),损毁侧的的黑质区TH阳性细胞表达强度、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T-PCR、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比较,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纹状体TH、GDNF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在强力霉素诱导下可减缓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具有保护作用。
- 张阳张志坚俞晓岚黄志新吴秀丽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羟化酶慢病毒帕金森病
- 过表达Nanog基因的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小鼠NF-κB表达的影响
- 帕金森病成为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能阻止本病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最终治疗将寄希望于新技术的成熟,如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尤其,多项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与NF-κB的过度表达...
- 黄志新
- 关键词:帕金森病骨髓间质干细胞
- 文献传递
- 过表达Nanog基因的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激活被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进展有关。新近报告Nanog能抑制NF-κB的表达,为验证这一发现,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携带Nanog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NL-Nanog-IRES2-EGFP,经PCR检测以及测序鉴定后,在脂质体介导下与包装质粒HELPER、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所获慢病毒感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在mMSCs中Nanog基因的表达,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所克隆的Nanog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NL-Nanog-IRES2-EGFP经SalI和BamHI双酶切后电泳鉴定正确。所获慢病毒感染mMSCs后荧光激发mMSCs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Nanog-mMSCs组表达Nanog,其他两组基本不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Nanog-mMSCs组的NF-κB表达较空载体-mMSCs组及mMSCs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构建携带Nanog基因慢病毒载体并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成功表达,Nanog基因的表达可抑制NF-κB表达,这结果为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黄志新张志坚张阳俞晓岚吴秀丽
- 关键词:NANOGNF-ΚB慢病毒载体
- 共表达EGFP和CXCR4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及其迁移能力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CXCR4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中的表达,观察转CXCR4基因后对rMSCs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RT-PCR扩增大鼠CXCR4编码区片段,将其插入慢病毒载体质粒PNL-IRES2-EGFP,获得的PNL-CXCR4-IRES2-EGFP与包装及包膜质粒用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所获慢病毒转染rMSCs后,用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CXCR4基因rMSCs组、转空载体rMSCs组中CXCR4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两组rMSCs在SDF-1作用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双酶切和测序证实,PNL-CXCR4-IRES2-EGFP构建正确,转CXCR4基因rMSCs组CXCR4表达明显增多,在SDF-1α作用下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成功构建带有EGFP和大鼠CXCR4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CXCR4-rMSCs基因工程细胞,为深入研究SDF/CXCR4轴在rMSCs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俞晓岚张志坚吴秀丽黄志新
- 关键词:CXCR4EGFP慢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预测ⅠA期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一种新方法
- 目的:低剂量CT的广泛应用提升了ⅠA期肺癌的检出率。尽管分期较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TNM分期系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基石,然而对于处在同一分期且手术方式相同的患者,其预后却仍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可能还有其他...
- 黄志新
-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复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