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桐 作品数:26 被引量:17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的分层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定位的分层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3年2月—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肢体创面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5~60岁,创面面积为7 cm×4 cm~14 cm×11 cm。皮瓣移植术前应用CDU准确定位旋髂浅动脉浅支的深筋膜穿出点,术中分层削薄SCIP皮瓣,修复11例患者的手部、前臂创面和3例患者的足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5 cm~15 cm×12 cm。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观察皮瓣供区内旋髂浅动脉浅支的深筋膜穿出点,并与术前CDU定位情况进行比对;测量皮瓣厚度。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和质地、供区创面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肢腕、手功能进行评价,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患肢足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中观察到所有皮瓣供区内旋髂浅动脉浅支的深筋膜穿出点与术前CDU定位一致,二者距离均<10 mm;皮瓣厚度为5~8 mm,平均6.2 mm。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5~12个月,所有皮瓣外观和质地良好;供区创面均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患肢腕、手功能评定为优者9例、良者1例、可者1例;患肢足踝功能评定为优者1例、良者2例。结论CDU检查能够为分层削薄SCIP皮瓣提供术前精确的穿支定位,有助于优化皮瓣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术前设计不当导致的皮瓣坏死问题,提升手术安全性。此外,分层削薄SCIP皮瓣对供区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张文桐 杨勇 李峰 李斌 王丹丹 陈涛 李建峰关键词: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旋髂浅动脉 创面修复 椎体强化术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0年 张文桐 唐海关键词:骨水泥渗漏 椎体强化 骨折患者 骨质疏松 老龄化社会 椎体压缩性 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应用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2~68岁,平均(42.0±11.3)岁。按照Lawrence and Botte分区标准,均为Ⅰ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全部采用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法;从受伤时间到手术时间1~5 d,平均(2.0±0.8)d。术后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e foot and ankle soeiety,AOFAS)足评分系统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1)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4~6周;完全负重时间8~10周,平均(9.0±2.1)周。骨折全部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8.5±1.2)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术后1例(3.3%)出现切口红肿,换药后缓解;2例(6.6%)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Ⅰ区骨折,固定强度叠加,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刘井达 李建峰 李海雷 张文桐 张涛 李冬梅 赵亮 赵民 李大村关键词:骨折 内固定 空心螺钉 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 研究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掌侧横形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掌侧横形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6例28指,创面面积为4.0 cm×2.0 cm~2.0 cm×1.5 cm.急诊手术6例,亚急诊手术20例.结果 术后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 12个月,平均9个月.26指皮瓣顺利存活,2指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瘢痕愈合;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10mm,平均7mm,皮瓣感觉恢复至S3.腕部供区遗留线性瘢痕,腕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减小.结论 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掌侧横形微型皮瓣供区隐蔽,手术在同一术野,质地与手指皮肤相似,可携带神经及肌腱形成复合组织,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赵民 邵新中 吴金英 田德虎 李大村 刘井达 赵亮 李海雷 王晓磊 张文桐 李建锋 袁作雄关键词:外科皮瓣 指损伤 桡动脉掌浅支 头孢唑林钠对手外科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创面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头孢唑林钠对手外科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创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86例手外科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炎症因子及两组用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TNF-α、IL-8、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8、IL-6及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钠治疗手外科感染患者,可有效修复其创面感染,降低其因感染带来的疼痛,改善其炎症因子水平,可效有避免其再次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张文桐 李建峰 王翠关键词:头孢唑林钠 创面感染 手术治疗退行性掌指关节绞索 2022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行性掌指关节绞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7年10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退行性掌指关节绞索共20例,其中包括3例手法解锁后复发病例,5例手法解锁失败后手术治疗病例,12例直接手术病例。术中切除增生的骨赘,或清除阻挡U型复合体屈伸活动的痛风石,直至主被动活动掌指关节活动不受限。结果术后2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掌指关节稳定,无疼痛,掌指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无屈曲及伸直受限,掌指关节绞索症状无复发。结论对于退行性掌指关节绞索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赵亮 李建峰 张涛 张文桐 李海雷 刘井达关键词:掌指关节 手术治疗 游离腓动脉穿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选择9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深部组织及骨外露患者,施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5cmX3.0cm ~ 4.5cmX6.0cm.结果本组... 刘井达 李大村 李建峰 赵民 赵亮 李海雷 王小磊 张文桐 崔健礼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方法与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50例,均采用急诊或早期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4周拔出克氏针,6周拆除外固定架,在康复师指导下行系统功能训练。结果 5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4~8周,平均5.8周,患者末次复查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关节面平整。所有患者愈合后均关节稳定,活动度协调,未出现脱位及半脱位,无感染及指体坏死病例,3例(6%)出现轻度关节退变。末次随访采用美国手外科协会TAFS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42例,良6例,可2例。TAM功能评分:优45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94%。结论 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操作简单,能最大限度地从不同维度纠正骨折力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减少对关节周围结构的激惹,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刘井达 李建峰 张文桐 李海雷 王志梦 张涛 李冬梅 赵亮 赵民 李大村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架 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横行微型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7 2013年 目的对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横行微型皮瓣进行解剖观测,为临床采用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38只,男22只,女16只;年龄26~72岁,平均36岁。左侧19只,右侧19只。各取2只标本分别制备动脉铸型标本及红色乳胶灌注标本,观察桡动脉掌浅支及其分支情况,为在龙胆紫灌注标本上显微解剖桡动脉掌浅支提供依据。34只标本于桡动脉掌浅支灌注1%龙胆紫溶液,并于腕部掌侧以远侧腕横纹为轴心线,设计一横行椭圆形皮瓣,解剖观测桡动脉掌浅支分支情况及皮肤皮下组织染色情况。结果 34只标本均存在腕部桡动脉掌浅支,距离桡骨茎突近端1.09~3.60 cm处自桡动脉主干桡侧发出后,斜向舟骨结节尺侧缘走行,其间发出2~5支皮支营养腕部掌侧皮肤。桡动脉掌浅支起始处直径为1.00~3.00 mm,舟骨结节处直径为1.00~2.90 mm。皮瓣静脉回流有桡动脉掌浅支伴行静脉及真皮下浅静脉2套系统,神经支配以正中神经掌皮支为主,皮瓣可切取范围为4 cm×2 cm~6 cm×2 cm。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起始与走行恒定,直径与指动脉直径相似,可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带正中神经掌皮支及掌长肌腱的腕部掌侧横行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及肌腱缺损。 赵民 田德虎 邵新中 李大村 李建锋 刘井达 赵亮 李海雷 王晓磊 张文桐 吴金英 袁作雄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 显微解剖 腕管综合征易患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调查腕管综合征的易患因素。方法设计腕管综合征调查表,对2008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4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易患因素进行调查,针对患者一般情况、婚育史、既往病史、职业情况、手外科专科情况等研究因素分别进行调查,总结腕管综合征的易患因素。结果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年龄、手别、职业、女性生理期、既往病史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推断性统计分析中,工作时间、糖尿病患病时间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管综合征作为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有明显的易患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叠加产生的症状,应对易感人群进行健康宣教,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李建峰 肖焕波 李海雷 刘井达 赵亮 王小磊 赵民 张文桐 李大村关键词:腕管综合征 流行病学 易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