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最欣
- 作品数:4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钱氏吴越国文献文学考论
-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钱氏吴越国的文献和文学。关于此研究对象,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如下条则:
第一,作为研究钱氏吴越国历史最基本最重要史书的《吴越备史》,其版本现存于中国大陆者共有二十三个;这二十三个版本分三个源流:...
- 李最欣
- 关键词:吴越国
- 文献传递
-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失误举隅——《吴越备史》馆藏等情况的记载舛漏之正补
- 2005年
- 中国大陆现存《吴越备史》一书的善本共有二十一个,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仅著录了十一个,而且对此十一个版本的著录颇多舛漏。本文先对这些舛漏予以订补,然后补充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漏载的十个版本,并修正了相关图书馆对此十个版本内容的记载失误。
- 李最欣
- “实践诗学”的开拓研究——评易闻晓的《中国古代诗法纲要》被引量:3
- 2006年
- 作为“实践诗学”的诗法之学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主要内容,易闻晓的《中国古代诗法纲要》首次对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探讨。此书的特点表现为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引用资料的丰富性,以及论诗材料的广泛类聚和具体问题的深细阐述等方面。
- 李最欣冯国栋
- 《锦瑟》主旨新解被引量:2
- 2016年
- 李商隐七律诗《锦瑟》产生一千年来,其主旨至少有16种说法。这些说法因难以自圆其说而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以至于有至少11名学者认为《锦瑟》一诗无解。其所以如此,一是该诗的四个典故比较晦涩,二是该诗有四个词汇未能得到透彻解释。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看出,《锦瑟》是处于热恋或单相思中的李商隐对意中人的热情赞美。至于这个意中人为谁,今日只可存疑。这是对《锦瑟》这首诗在文本字义、逻辑事理、生平行迹、诗歌风貌诸多方面都顺畅无碍的解释。
- 李最欣
- 关键词:锦瑟
- 论属对被引量:1
- 2004年
- 属对者造语之则也,推其本法一气贯通之理、阴阳正反之道,言其用则属辞类合之则、而遣字巧构之工也。其为法也,要在工稳的切而妙合自然;其为格也,概以字形音义之运用精巧。古者作诗不离偶对,而其论之也夥矣。今且遍检群籍,悉为梳理;于兹商酌众说,略有发明。虽不免饤饾琐屑之失,庶不堕渺茫虚廓之道也。
- 易闻晓李最欣
- 关键词:假借
- 耿介映千秋 文学名后世——论陈师道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被引量:1
- 2000年
- 陈师道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一大宗师 ,在历代诗坛上均有不俗声誉 ,但解放后的文学史著作对其评价一直不高 ,含有种种误解。本文通过考察陈师道诗文并参考有关史料 ,论述了陈师道的用世之心、困厄际遇、耿介性格、士林声望以及文学成就 ,并认为其人其诗在文学史上皆卓异不凡 。
- 李最欣
- 关键词:陈师道瘦硬
- 后唐“安重诲事件”的真相和实质初探被引量:1
- 2008年
- 后唐天成四年(929)九月,枢密使安重诲听说使者乌昭遇谒见吴越国王钱镠时舞蹈称臣,就上奏明宗皇帝李嗣源赐乌昭遇死,并奏削钱镠王爵、元帅、尚父等官职,这就是学界所称的"安重诲事件"。此事件的真相是:钱镠上贡给后唐枢密使安重诲的礼物没有使安重诲满意,安重诲就诬陷钱镠不礼君命,进而怂恿唐明宗削夺了钱镠的官爵;其实质是后唐时枢密使的权力进入"枢密之权等于人主"阶段的典型反映;其施加给吴越国的影响是,此后的几十年中,吴越国尽可能诚恳和优厚地给朝廷重臣奉献礼物,从而加重了吴越国百姓的经济负担。
- 李最欣
- 关键词:后唐吴越国枢密使
- 论钱镠的文学成就
- 2020年
- 钱镠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其文艺观点和诗歌成就两方面。在文艺观点方面,钱镠喜好文艺而不沉迷文艺,符合"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古训;在诗歌成就方面,钱镠诗以爱民保民为突出的主题,以乐观开朗为主要的情调,以笔力雄健为基本的特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钱镠唱《还乡歌》时在乡民面前载歌载舞的表演,既流露了率真个性,又体现了朴实人品,还说明了他与民同乐的可贵人格。而钱镠《陌上花开》的故事在赠予后人一个艳称千古的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 李最欣
- 关键词:文学成就文化人格
- 李翱是韩愈弟子吗被引量:3
- 2005年
- 李最欣
- 关键词:历史研究
- 罗隐“凡十上不中第”之说辩正被引量:1
- 2006年
- “十年”一词在罗隐诗中频繁出现,其含义往往乃近十年或十数年之谓,说成十年仅是取其整数。罗隐以诗自述科名蹭蹬时所说的“十年”,用法正是如此。《吴越备史》一书首创罗隐“凡十上不中第”之说的时候,或者是误解了罗隐诗“十年”的含义,或者如罗隐一样,也是取其整数。此后的学者谈及罗隐时一直因袭《吴越备史》之说,从无异议,从而使今日的研究者在罗隐应举的次数上总是认识不清。罗隐一生应举的次数,如罗隐自己所说,是十二三次,今日引用“凡十上不中第”之说的时候,需要仔细辨正。
- 李最欣
- 关键词:罗隐科举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