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钰森
- 作品数:82 被引量:62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对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眼前房角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 8例 16眼的眼前房角分别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方法进行检查 ,采用 Spaeth分级系统记录结果 ,采用线性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对 2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检查方法在判断房角入口角度、虹膜根部附着点和周边虹膜形态 3个方面均有相关性 ,其中房角入口角度相关性最好 ;窄角状态时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基本不受照明光和机械作用干扰 ,能定量测量房角入口角度 ,对周边虹膜形态判断准确 ,信息保存方便 。
- 王智鹏姚瞻周增超黄钰森应良
- 关键词:眼前节分析系统前房角镜眼科诊断
- miR-204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0
- 2016年
- 背景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对LECs的凋亡发挥调控作用,但miRNAs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miR-204在体内及体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和20个正常供体眼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个组晶状体前囊膜中miR-204的表达量。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进行培养,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0μmol/LH2O2建立LECs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将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拮抗物对照组,分别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相应的转染剂,未用H2O2处理的LECs作为正常对照组。转染后24h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LECs中miR-204mRNA的表达以验证转染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体外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LECs中TP53INPl及p53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miR-204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拮抗物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1±O.12、4.90±0.28、2.60±0.15、4.39±0.20、5.74±0.13和4.34±0.63,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9,P〈0.01);miR-204拟似物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拟似物对照组,而miR-204拮抗物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拮抗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0,P〈0.01;t=3.79,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细胞中TP53INP1、p53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
- 苏现华王晔黄钰森
- 关键词:微小RNAP5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对向角膜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导航系统引导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上行对向透明角膜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队列研究.选择35例(40眼)术前角膜散光度均大于1.0 D白内障患者为实验组,在表面麻醉下于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上做2.8 mm对向透明角膜切口;另选27例(30眼)术前角膜散光度均大于1.0 D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在表面麻醉下于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上做2.8 mm单个透明角膜切口.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及平均角膜曲率的变化.根据Jaffe's矢量分析原理计算手术源性角膜散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84±0.40)D和(1.49±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P<0.05).实验组分别为(1.89±0.74)D和(0.71±0.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5).术后3个月2组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2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38±0.18)D和(1.55±0.84)D.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曲率分别为(44.18±1.31)D和(44.14±1.3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实验组分别为(44.33±1.51)D和(44.29±1.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中行对向透明角膜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
- 詹营黄钰森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导航系统散光
- 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 代云海吴祥根黄钰森宫华青银红梅谢立信
- 晶状体发育转录调控基因在大鼠后发性白内障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建立大鼠后发性白内障(PCO)动物模型,检测大鼠 PCO中晶状体发育转录调控基因和晶状体蛋白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探讨PCO的发病机制。方法:对SD大鼠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在术后不同时间行裂隙灯观察、照相及组织学检查;...
- 黄钰森谢立信
- 文献传递
- 大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纤维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在组织学和mRNA水平上初步了解大鼠后发性白内障模型形成过程中晶状体纤维的分化。方法对48只SD大鼠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在术后即刻、1d、3d、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HE染色;取不同时间点后发性白内障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晶状体蛋白基因-αA、αB、βB1、βB2、βA2、γD的表达水平。结果所有大鼠术后均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术后即刻,晶状体前囊膜下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术后1d,LEC已增殖迁移至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区;术后3d,晶状体后囊膜中央轻度混浊、皱缩,晶状体囊袋内布满增生的LEC,周边部发生晶状体纤维分化。术后7d,后囊膜中央混浊继续加重,呈放射状皱褶,周边形成Seommering环。术后14d,瞳孔区囊膜组织纤维机化,Seommering环更为明显;术后1个月。新生晶状体纤维填满晶状体囊袋,形成类似正常晶状体的赤道部。术后2、3个月,晶状体纤维继续增生,体积接近正常晶状体。半定量RT-PCR显示术后αA、αB、βB1、βB2、βA2、γD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结论SD大鼠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短期内即会发生明显的后发性白内障,并表达α、β和γ晶状体蛋白。该动物模型可用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晶状体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 黄钰森谢立信
- 关键词:白内障晶体蛋白质类
- 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被引量:9
- 2001年
- 观察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疗效。方法 :对 17例角膜皮样瘤患者 ,用比瘤体直径大 0 .2 5 mm的环钻划界 ,在病灶处做部分板层角膜及巩膜切除 ,在供体眼球相应部位钻取直径比植床大 0 .2 5 mm的植片 ,行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术后随访 4月~ 6年。结果 :17例 ( 17眼 )中 ,15例 ( 15眼 )上皮光滑 ,植片透明。 2例 ( 2眼 )术后 3周出现层间新生血管 ,经抗排斥治疗后消退。无一例肿瘤复发。全部恢复正常眼表结构。结论
- 史伟云黄钰森谢立信
- 关键词:角膜皮样瘤术式疗效
- 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蓝婕黄钰森谢立信
- 关键词:儿童人工晶状体多焦点
- 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6~2006.6年10年中11025只眼白内障手术病例,对其中患眼内感染病例的感染原因进行分析;选择连续 80例(8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 谢立信黄钰森孙士营代云海林萍
- 文献传递
- 我院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 目的 分析2016年我院白内障科手术患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方法搜集2016年于我院白内障科施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年我院白内障科手术患者4175人(双眼手术计为1人),其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 葛佳佳黄钰森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高度近视先天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