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东

作品数:65 被引量:381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0篇盆地
  • 15篇鄂尔多斯盆地
  • 14篇油气
  • 12篇地质
  • 10篇烃源
  • 10篇凹陷
  • 9篇源岩
  • 9篇烃源岩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地质意义
  • 6篇歧口凹陷
  • 6篇成藏
  • 5篇延长组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新生代
  • 4篇造山带
  • 4篇三叠
  • 4篇山带
  • 4篇生烃

机构

  • 65篇西北大学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西安石文软件...
  • 1篇广州能源检测...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65篇张东东
  • 35篇刘池洋
  • 33篇王建强
  • 12篇黄雷
  • 12篇赵红格
  • 11篇赵俊峰
  • 10篇刘池阳
  • 9篇邓煜
  • 8篇黄翼坚
  • 7篇刘文汇
  • 5篇毛光周
  • 5篇赵岩
  • 4篇王飞飞
  • 4篇邱欣卫
  • 4篇陈思谦
  • 3篇宋立军
  • 3篇吴柏林
  • 3篇曲少东
  • 3篇王文青
  • 3篇赵晓辰

传媒

  • 10篇西北大学学报...
  • 5篇地学前缘
  • 4篇岩石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气中氦气含量检测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然气中氦气含量检测装置,涉及稀有气体检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质谱仪;进样机构,一端连接样品,被配置为选择样品的类型和浓度;稳压工段,一端连接于质谱仪,另一端连接于进样机构,被配置为监测与控制进样管路内...
李孝甫王晓锋刘文汇罗厚勇张东东赵栋张珈毓陈科羽
盆地复杂系统特征与研究思想和方法论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沉积盆地及地球复杂巨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思想和方法论。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全面总结归纳和系统对比。结果沉积盆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型开放、耗散动力系统和成藏(矿)系统,具有典型复杂性系统中诸多鲜明的个性特征。将其复杂性总结为10方面特征。结论当前认识到盆地等地球系统为复杂巨系统,处理和解决相关地质、矿产等问题应有与传统还原论不同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论,并有意识从新的视角去探索是重要的。
刘池洋张东东
关键词:沉积盆地复杂系统科学方法论地球科学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纪末抬升剥蚀事件及热年代学记录被引量:13
2020年
三叠纪末期大型鄂尔多斯盆地遭受了中生代成盆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显著改造了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面貌,并控制了侏罗纪早期沉积格局和油藏分布,对盆地演化及矿产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地质及大量钻井资料揭示了该期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剥蚀改造特征,盆地及周邻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记录并约束了此次构造抬升的时限与过程;综合周邻区域构造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末期的剥蚀具西南强、东北弱的特点,西南部大范围内延长组地层残缺不全,剥蚀量最大可达1000余米;前侏罗纪沉积古地貌总体呈西南高、北东低的特点;其抬升时间始于205~190Ma,西南部稍早于盆地腹部,抬升速率大于1℃/Myr,可持续至中侏罗世(约160Ma)。该期抬升剥蚀事件范围可涉及至盆地西南缘更广阔的区域,与同期秦岭造山带内出现的快速抬升冷却事件具有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是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响应和纪录。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三叠纪末期构造事件在华北克拉通的影响,对该区油气、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建强刘池洋赵红格张东东ZATTIN Massimiliano彭恒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秦岭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新生代活动演变及其沉积-改造效应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根据对覆盖区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精细解释和深入剖析,揭示在渤海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由东、西两条分支断裂带构成,二者又分别由两条主断层及多条次生断层和其间的断块组成。分支断裂带的两条主断层的间距因地而异,一般在5km左右;其结构构造和空间展布特征有别,西支表现为"两断夹一凸"的不对称地垒式,东支主要呈"花状"构造结构。通过古地质构造恢复和分期动态构造演化分析等综合研究,厘定了在新生代不同时期两条分支断裂带在该区不同单元的活动特点和构造-改造效应,进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新生代主要阶段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认为在古近纪早中期,研究区处于区域伸展沉降环境,郯庐断裂带对该区的沉积展布无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活动的明显控制沉积效应始于古近纪晚期,总体具伸展兼右行走滑属性,主要表现为切割和改造了研究区原近东西向展布的优势构造-沉积格局,同时控制了前期沉积地层的剥蚀强度及其分布范围和同期沉积。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带两条分支断裂带的活动表现出差异显著的东强西弱;于第四纪,在东支断裂带出现正花状反转构造,可能与幕式走滑兼挤压活动有关。
邓煜刘池洋王建强张东东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新生代
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被引量:36
2014年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和规模,同时明显控制或影响着大中型油气田(藏)的形成和相对集中分布。富烃凹陷控制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认识,是对之前沉积盆地和烃源岩控制油气理论的延展和深化,集"盆控论"宏观评价预测的整体性和"源控论"局域评价的缘源性之长于一体,强调在盆地诸多凹陷中识别和遴选富烃凹陷,是油气勘探和评价预测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关于富烃凹陷,无论是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需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地学条件和动力学环境及主控因素。本文综述了以下诸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1)水体中有机质的高产出;(2)沉积时丰富有机质的保存埋藏;(3)优质烃源岩的特征;(4)沉降与充填关系、地热场与热演化、湖盆咸化、全球或大区域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地质事件与构造变动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在富烃凹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对富烃凹陷形成条件和环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尚待深化的问题主要有:(1)在研究的内容和主次方面,总体仍是围绕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发育的研究居多,关注富烃凹陷特征及形成的讨论明显要少;(2)在探究思路和形式上,"由此及彼"较多,"由表及里"或"由果索因"尚少;(3)在研究地区和类型上,以我国东部,特别是近海断陷型富烃凹陷为主,对陆相坳陷型富烃凹陷的研究甚少;(4)微生物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贡献尚需加强;(5)对无机元素参与和其作用重视不够;(6)对深部作用和过程研究薄弱;(7)研究结果受研究对象表观特征和地区局
刘池洋赵俊峰马艳萍王建强熊林芳陈建军毛光周张东东邓煜
关键词:动力学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坳陷形成的动力学环境与构造属性被引量:19
2020年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来自盆地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富烃坳陷,其中贡献最大的长7段页状优质烃源岩以富铀、夹多层凝灰岩为特征。延长期大型富烃坳陷具南深北浅的坳陷型结构,内部接受统一的湖相沉积。在富烃坳陷的深湖-较深湖区,为优质烃源岩发育区;亦为烃源岩中较高铀含量(测井高伽马异常)和凝灰岩夹层较厚分布区,在位置上三位一体、彼此交互叠置。盆地上古生界-中侏罗统多层系高热演化区上下同位,早-中侏罗世多期持续沉降区先后叠置,均位于延长期富烃坳陷范围内。综合调查研究揭示,在延长期,特别是长7段沉积期间,各类深部物质上拱挤入构造(如砂岩墙(脉)、泥岩脊和热液碳酸盐岩结核)、同沉积变形构造(如断裂、褶皱、揉皱、滑塌、滑坡等(软)地层变形)和事件沉积(如浊流沉积、震积岩及湖底扇等)发育,主要分布在富烃坳陷深湖-较深湖区。在烃源岩等地层中,检测出多种指示深部热流体活动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异常。深部探测显示,在富烃坳陷深部400km以上壳幔各界面呈上拱的结构特征。这表明延长期富烃坳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是在构造活动明显、深部作用活跃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中形成演化的,从深层次揭示了其形成条件与发育环境。延长期富烃坳陷与印支期秦岭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其岩浆活动,在空间上相邻、发育时限相当、演化阶段响应、活动兴衰同步,是在华北-扬子两大陆块汇聚碰撞,进而向板内构造环境转换的动力学环境中进行的。延长期富烃坳陷两次较长距离的沉积-沉降中心迁移,是对秦岭碰撞造山环境重大变革始发的响应和纪录。在南北两大陆汇聚碰撞过程中,在仰冲华北板块后陆地带深部积聚的巨量俯冲物质发生熔融和热量转换,促使该区深部物质过饱和聚集、热能及压力超常骤增,形成较小尺度地幔�
刘池洋王建强邱欣卫张东东赵俊峰赵红格邓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深部作用秦岭造山带
一种基于重矿物稳定系数恢复盆地古沉积边界的方法
一种基于重矿物稳定系数恢复盆地古沉积边界的方法,先对沉积‑重矿物区样品进行等时层段归位,将各等时层段样品中的各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重矿物算术平均值分别相加求和、然后相除,求得该等时层段的重矿物稳定系数代表值,或进一步拟合...
刘池阳宋立军王建强黄雷赵红格张东东
中亚造山带北山下—中二叠统物源分析及古地理意义
2023年
甘蒙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端,该区广泛出露的海相二叠系是中亚造山带最年轻的海相沉积之一,是解析古亚洲洋晚期演化的理想载体。然而,北山地区的物源学数据分布不均衡、缺少统计对比,直接限制了学界对古亚洲洋古地理结构的探讨。本文在贯穿北山地区中部至南部的8条剖面中获得了681个碎屑锆石U-Pb年龄和192个Hf同位素数据;在等时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统计计算了北山地区已发表的下—中二叠统碎屑锆石数据,重建了区域古地理面貌。早—中二叠世,红石山洋向南俯冲至旱山地块之下,形成了黑鹰山弧和弧后裂谷盆地。该盆地北侧的物源分别来自于旱山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926~775 Ma)和奥陶纪—志留纪岩体(485~421 Ma),而南侧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马鬃山隆起。马鬃山隆起是早古生代红柳河—洗肠井洋闭合的产物,主要由奥陶纪—泥盆纪岩体(470~367 Ma)组成,包括早古生代马鬃山岛弧和双鹰山地块的大部分地区。北山南部发育柳园裂谷盆地,盆地南北两侧的碎屑物质分别主要来自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322~270 Ma)和马鬃山隆起的早古生代岩体,这两种碎屑物质在盆地中心交汇。本文古地理重建结果表明:红石山洋可代表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在北山地区的分支,弧后位置发育多个裂谷盆地。
张东东王建强牛亚卓牛亚卓史冀忠史冀忠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古亚洲洋物源分析古地理重建
歧口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和始新世末构造事件
歧口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黄骅坳陷的中北部,处于燕山、太行和鲁西为代表的3个不同结晶基底的交汇部位。研究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及改造,形成了现今凸凹相间且断裂复杂的结构特征。歧口地区在新生代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第...
张东东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新生代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剖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22年
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长7段沉积期为延长组湖盆鼎盛阶段,沉积了一套厚度100~120 m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细粒碎屑岩建造,可划分为3个亚段,长7_(1)、长7_(2)为当前页岩油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为了加深对长7段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特征的理解,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重点对渭北铜川地区衣食村、背阴村、瑶曲、霸王庄、淌泥河长7段典型露头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富烃凹陷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从长7_(3)到长7_(1),湖盆经历了由鼎盛逐渐收缩、湖平面下降的过程,砂岩含量向上部逐渐增多。研究剖面处于延长组湖盆沉积的深水区,长7段沉积类型既有正常深水细粒沉积岩,也发育类型丰富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以及异地搬运形成的火山凝灰岩、具有深部流体成因特征的碳酸盐岩结核等。这些重要现象记录了延长组沉积期富烃坳陷形成的特殊地质背景和过程,对理解陆相盆地烃类生成和富集机理、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
赵俊峰刘池洋张东东郭懿萱齐亚林吕奇奇张龙马奂奂
关键词:页岩油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