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静脉
  • 4篇超声
  • 3篇手术
  • 3篇腹腔
  • 2篇喷射通气
  • 2篇麻醉
  • 2篇颈内静脉
  • 2篇颈总动脉
  • 2篇静脉穿刺
  • 2篇股动
  • 2篇股动脉
  • 2篇股静脉
  • 2篇股静脉穿刺
  • 2篇穿刺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定位
  • 1篇胸科
  • 1篇胸科手术
  • 1篇血流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李浩
  • 9篇汪小海
  • 7篇陆利冲
  • 4篇李文媛
  • 4篇郑曼
  • 2篇顾小萍
  • 2篇陶佳
  • 1篇王幸双
  • 1篇骆璇
  • 1篇徐鑫
  • 1篇李四保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下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解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深静脉穿刺的首选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误伤动脉的并发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变化特点。方法记录139名成年患者右颈部高位(胸锁乳突肌上乳头突起至锁骨中点)、中位(胸锁乳突肌的胸骨段与锁骨段的交叉点)、低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靠近锁骨区域)3处位置上的动颈内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静脉夹角及重叠距离。结果与高位相比,中位和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则显著增大。与中位相比,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也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显著增大。结论高位处颈内静脉变异较小,临床上用解剖定位法在该处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动脉损伤概率小。
陆利冲汪小海李浩郑曼
关键词:超声颈内静脉颈总动脉
青春期患者脊柱矫形术中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林格液输注对血液酸碱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李四保汪小海李浩
关键词:血液酸碱度脊柱矫形术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输注林格液补充体液
股静脉穿刺定位的超声学测量
2011年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双侧股静脉与股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手术患者275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动静脉相对解剖位点。研究指标:动静脉中心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1),静脉中心与动脉壁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2),静脉中心与内侧方向静脉壁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3),静脉深度(d4)及动脉半径(d5)。结果双侧d1平均为(4.9±0.9)mm,d2平均为(2.0±2.5)mm,d3平均为(4.6±2.0)mm,d4平均为(25.1±6.1)mm,组d5平均为(3.3±0.9)mm。M组双侧d1及d5均显著增加,左侧股d3显著增加及d4显著减少。老年患者左侧d2显著减少,双侧d5显著增加。B3组右侧d1显著减少,B2、B3组右侧d2显著减少,B2组右侧d3显著增加,B2、B3组双侧d4显著增加(P均<0.05),P均<0.01)。结论临床上穿刺选择股静脉最好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内侧5 mm进针。
陆利冲汪小海李浩郑曼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股动脉超声
浅表超声观察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的解剖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06例成年患者,男171例,女135例,年龄18~86岁,BMI16~36kg/m2。超声探测右颈部高位(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中位(环状软骨水平)和低位(环状软骨水平下至2cm)三处位点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覆盖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BMI的患者高、中、低位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覆盖情况差异。结果中、低位未覆盖率明显低于高位(P<0.05),而部分覆盖、完全覆盖率明显高于高位(P<0.05)。女性中位未覆盖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60岁患者低位未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完全覆盖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BMI≥25kg/m2患者中、低位未覆盖率明显降低(P<0.05),而完全覆盖率明显升高(P<0.05)。影响覆盖程度的因素依次为:位点>BMI>性别>年龄,判别符合率为71.24%。结论高位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覆盖程度低,行静脉穿刺时能减少损伤动脉概率。
陆利冲汪小海李浩郑曼
关键词:超声定位右颈内静脉颈总动脉
腹腔常频和高频喷射给氧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犬低血氧的改善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经腹腔常频喷射通气(CFJV)和高频喷射通气(HFJV)给氧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犬低血氧的改善效果。方法 15只家犬常规麻醉后在温盐水肺灌洗诱发ARDS模型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CFJV组和HFJV组,并进行各组相应处理。观察三组建模前(T0)、建模时(T1)、建模后15min(T2)、30min(T3)、60min(T4)、90min(T5)、120min(T6)时动、静脉血氧分压、电解质、HR、MAP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PaO2、PvO2明显降低、PaCO2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6时HFJV组、T2和T3时CFJV组PaO2明显升高(P<0.05);T2~T4时HFJV组PaCO2和T3~T6时HFJV组和CFJV组PvO2明显升高(P<0.05)。与CFJV组比较,T5、T6时HFJV组PaO2明显升高(P<0.05)。三组电解质、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CFJV和HFJV给氧对急性肺损伤家犬低血氧均有显著改善效果。
李浩陆利冲李文媛汪小海
关键词:家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喷射通气
次侧听诊法在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快速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次侧听诊法在右双腔支气管导管(R-DLT)快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全麻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150~178cm,29~7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E组),每组各20例。前者采用传统听诊法,后者采用次侧听诊法,即右DLT插入气管后,听诊左肺,边予肺通气边推进导管,当左侧呼吸音突然减弱时视为导管刚进入右主支气管,继续推进3.5/3.4cm(即导管前端至支气管套囊近端边缘的距离),两组定位后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并调整。该实验中,需记录:①两组DLT插管及定位良好时所需时间;②两组定位好及改变体位后FOB检查导管移位并调整的次数;③两组单、双肺通气后10 min时动脉血气值;④术后喉部水肿、气道黏膜损伤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插管时间、PaO2、PaCO2、pH、术中调整DLT次数及操作损伤人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E组DLT定位时间(154.5s)及一次性定位成功率(95%)明显优于C组(216.7s,10%)(P<0.05)。结论次侧听诊法操作简单,定位快速准确,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且不增加插管后并发症。
李文媛汪小海骆璇陆利冲李浩
关键词:胸科手术双腔支气管导管听诊法导管定位
腹腔喷射通气对家猪腹膜氧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腹腔喷射通气对家猪腹膜氧合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4只,雌雄不拘,12—16周龄,体重35~45k,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腹腔常频通气组(N组)及腹腔高频通气组(H组)。麻醉诱导后经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气道机械通气35min时进行腹腔喷射通气,驱动压0.5kg/cm2,纯氧流量1.8L/min,吸呼比1.0:1.5,N组和H组通气频率分别为16和150次/min,腹腔通气期间每隔30s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当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停止腹腔通气。记录无通气安全时间(腹腔通气开始至PaO2〈60mmHg的时间)。结果与S组和N组比较,H组PaO2升高,无通气安全时间延长(P〈0.05),3组间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高频喷射通气可提高家猪腹膜氧合的效果,且可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间,而腹腔常频喷射通气对家猪腹膜氧合无影响。
李文媛汪小海徐鑫李浩王幸双
关键词:腹腔腹膜体外膜氧合作用
全身麻醉患者左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患者左右侧肱动脉无创血压值(NIBP)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全麻诱导后患者315例,分别测量三次左、右肱动脉NIBP,取平均值并分析。结果:两臂收缩压(SBP)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56.8%患者左侧SBP偏高,38.1%右侧偏高,5.1%两侧相等;两臂舒张压(DBP)及平均压(MAP)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两臂SBP、MAP绝对差值均逐渐增大;Logistic回归法显示,左右SBP、DBP绝对差值>10mmHg的比例分别为27.3%、12.4%,且年龄和臂围是其差异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人术中应同时监测左右臂血压;两臂血压绝对差值明显时,应排除臂围因素。
李文媛汪小海李浩陆利冲
关键词:无创血压肱动脉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啶的镇静作用在区域麻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2年
区域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麻醉和神经阻滞等,是我国使用最多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此类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要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常需辅助镇静镇痛药。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镇静镇痛药右美托咪啶,它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作用,具有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无呼吸抑制,增加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减少其他麻醉及镇静用药等临床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咪唑安定分别用于区域麻醉患者的镇静疗效及安全性,以指导其临床应用。
陶佳顾小萍李浩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区域麻醉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手术中镇静镇痛药蛛网膜下腔麻醉
超声下股静脉与股动脉间解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探讨左右侧、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对股静脉与股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患者275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静脉位于股动脉的解剖方位关系,描述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下、外侧、外上这六种方位关系。结果左右侧股静脉均主要位于股动脉的内下方(左57.45%,右66.18%),其次位于内侧(左37.09%,右28.00%),少数位于外下方(左4.36%,右4.36%),极少数位于外侧(左0.36%,右1.09%)及内上方(左0.73%,右0.36%);与左侧相比,右侧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的概率显著减少(P<0.05),位于股动脉内下方的概率显著增加(P<0.05)。与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患者年龄(44.78±10.28)岁比较,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下方患者的年龄(50.74±9.92)岁显著增加(P<0.05),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外下方患者年龄(53.00±11.60)岁显著增加(P<0.05)。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下方的概率显著增加(男39.71%,女60.29%)(P<0.05)。结论股动脉和股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变异较大,临床上对于不同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左右侧、年龄及性别因素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
陆利冲汪小海李浩郑曼
关键词:股静脉股动脉超声股静脉穿刺置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