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焕庆
- 作品数:24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小学网络公开课,褒贬不一为哪般?
- 2012年
- 栏目寄语:新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新与旧的碰撞、前卫与传统的冲突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舆论,而身为教育者则需用更为理性、通透的眼光去审视现象的背后。本栏目每期邀请几位嘉宾,对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评论式的探讨,以开阔读者的思路,共同促进教育大发展。
- 孙众贺平吴焕庆
- 关键词:公开课教育领域褒贬教育改革社会舆论
- 系统化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进行得如火如荼。从笔者发放的《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校本教研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校本教研认识不到位、课题选择不恰当、教师受主客观因素限制、专家引领走向极端、学校制度建设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的实施,提出了系统化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策略:建立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理念;确定真实具体的主题;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全体参与,通力协作;遵循或体现研究的基本规范或基本程序;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等。
- 吴焕庆马宁
- 关键词:校本教研
- 以“跨越式”试验建构卓越课堂文化被引量:3
- 2012年
- "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是深圳南山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即构建具有南山特色、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学为本、和谐互动、网络支持、资源丰富、轻负高质的课堂。2010年10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引入了"跨越式"课题在南山区开展第二轮试验,9所试验学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促进了"卓越课堂文化"的构建。该文论述了"跨越式"试验促进"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的模式和策略,阐述了"跨越式"试验如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建构"以学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通过层次性教学活动设计和培养教师的精讲能力来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利用试验平台与工具促进和谐、互动的课堂文化的生成,以及运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快乐、开放的课堂文化的建构,从而为中小学校建构自主、高效、开放、快乐的课堂文化提供借鉴。
- 姚远王水发吴焕庆
-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合的“五步教学法”及其应用研究
- 在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它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实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领域和实施途径,是...
- 吴焕庆
- 关键词:初中英语信息技术五步教学法课程整合
- 文献传递
- 行动研究究竟给教师带来了什么被引量:2
- 2003年
- 吴焕庆
-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教学改革
-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 2011年
-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片段组成:《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引导,
- 邱斌宁吴焕庆
-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设计
- 从技术与教育整合角度谈网络教育
- 2003年
-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新理念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和加强了网络的教育功能,同样,教育也为技术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促进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技术和教育的整合推动了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
- 吴焕庆杨改学
- 关键词:教育理念网络教育网络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 从课程的角度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被引量:2
- 2003年
-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指引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如何去适应、如何去发展和创设整合的环境?反之,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形态又能为课程整合带来什么呢?
- 吴焕庆
-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信息化课程
- 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7
- 2014年
- 信息时代教师必备TPACK是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宣言。教师TPACK的发展方式是教师TPACK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学习作为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化过程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该研究将协同知识建构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教师TPACK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模型包括基于吸收生成的个人知识建构、基于参与协作的协同知识建构、基于共享创造的集体知识建构三个方面,具体包含吸收、反思、生成、内化、共享、论证、协商、应用、共享、创造等认知环节。基于此模型,团队在深圳南山区开展了促进TPACK发展的课程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能够促进教师TPACK发展,促进教师协同建构和智慧共享。
- 吴焕庆余胜泉马宁
- 关键词:TPACK课程
- 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在借鉴协同知识建构相关研究,并结合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面向过程、任务驱动为导向的,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相关模型包括以个体知识建构为主的准备、以群体知识建构为主的面对面研训、以及以实践反思为主的双重建构三大阶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出包括计划与准备、面对面研训、远程在线研训和面对面分享等四个阶段的应用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该模型的实践应用策略与方法。
- 马宁吴焕庆崔京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