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联
  • 2篇心电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单纯性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散点图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 1篇心律
  • 1篇胸导联
  • 1篇右胸导联
  • 1篇早搏
  • 1篇造影

机构

  • 4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孙星星
  • 3篇朱映红
  • 1篇朱明华
  • 1篇景永明
  • 1篇茆艾芹
  • 1篇宋洁
  • 1篇包杰
  • 1篇马红丽
  • 1篇王金芳
  • 1篇陈开祥

传媒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电散点图在交界性早搏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交界性早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两例分别误诊为频发房性早搏(房早)及成对房早的动态心电图病例,分析其散点图特征,并结合逆向技术修正诊断结论。结果一例心电散点图符合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散点图特征,另一例符合室性并行心律伴插入性室早的散点图特征。结合逆向技术,将原诊断分别修正为频发交界性早搏和插入性交界性早搏。结论交界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类似于频发室早的散点图特征,而插入性交界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类似于插入性室早的散点图特征。心电散点图是快速鉴别交界性早搏与房早的"秘密武器"。
孙星星朱映红景永明杜琼颍
关键词:心电散点图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并行心律
aVL导联R波峰值在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中的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aVL导联R波峰值与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关系。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查体或住院患者共计86例,有完整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资料,根据QRS波群改变及心电轴中度以上左偏将心电图表现分为A、B、C三组,A组为典型下壁心肌梗死组,B组为典型左前分支阻滞组,C组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组,观察其QRS波群中Ⅱ、Ⅲ、aVF导联r波、Q波形态、S波深度及aVL导联R波峰值,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C组在以QRS波群中Ⅱ、Ⅲ、aVF导联r波、Q波形态、S波深度作为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基础上,用aVL导联R波峰值对其诊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用aVL导联R波峰值提前于aVR导联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支阻滞进行诊断,可以增加其诊断的检出率并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增高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朱映红茆艾芹包杰王金芳孙星星马红丽宋洁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
单纯性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单纯性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SPAM I)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关系。方法本组共收集SPAMI 7例,并对其心电图和CA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均为Ⅱ、Ⅲ、aVF、V1~V3导联ST段抬高,以右胸导联ST段抬高显著。7例CAG示梗死相关动脉均为右冠状动脉。结论 V1~V3导联ST段抬高>2mm且V1>V3R-V4R是诊断SPAM I敏感指标。
朱映红朱明华陈开祥孙星星
关键词:单纯性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右胸导联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临床特征及消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射频导管消融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下成功行环肺静脉隔离(CPVI)及左心房基质标测,如合并低电压同时行基质改良,术中如果发现非肺静脉触发灶,同时进行消融。记录术中发现的非肺静脉触发灶的数量和分布。术后复发的定义为单次消融术后,空白期过后的临床随访中通过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持续>30 s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结果共入选738例患者,其中男385例,年龄(70.0±3.9)岁,年龄范围65~80岁,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根据有无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将患者分为未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组(组Ⅰ,n=679),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组(组Ⅱ,n=59),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静脉触发灶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8%,主要分布在上腔静脉(49.3%,33/67)、界嵴(14.9%,10/67)、卵圆窝(11.9%,8/67)等。组Ⅰ较组Ⅱ患者低电压区比例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252/679)对28.8%(17/59),P=0.204]。消融术后随访14.0(12.0,26.2)个月,两组间成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9%(484/646)对71.9%(41/57),P=0.459]。结论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较低,且主要分布于上腔静脉,CPVI联合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有满意的疗效。
吴松李钊敏孙星星居维竹杨刚郦明芳顾凯陈红武陈明龙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