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太英
- 作品数:48 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EC9706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ATRA对EC9706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cl-2的蛋白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TRA对EC9706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在G1期之前可出现Sub-G1峰,凋亡率最高为(32.6±0.4)%,并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TUNEL法显示凋亡小体形成;EC9706细胞在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强,bcl-2的蛋白表达减弱。结论ATRA作用于食管癌EC9706细胞后将引起细胞凋亡的增加,这主要与ATRA能促进caspase-3的活化,并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有关。
- 路太英樊青霞王留兴王瑞林赵培荣陆士新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食管肿瘤细胞凋亡
- 全反式维甲酸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系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系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常规传代培养的食管癌EC9706细胞分为4组,即ATRA作用组(加入终浓度为1μmol/L的ATRA)、5-氟尿嘧啶(5+Fu)作用组(加入终浓度为50mg/L的5-Fu)、联合用药组(加入终浓度为1μmol/L的ATRA和终浓度为5omg/L的5-Fu)和空白对照组(仅含EC9706细胞).采用原位酶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达89.7%,明显高于ATRA作用组(38.3%)和5-Fu作用组(40.3%,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达76.9%±2.7%,明显高于ATRA作用组(38.2%±2. 6%)和5-Fu作用组(45.2%±2.3%,均p<0.05).联合用药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达83.4%±3.0%,明显高于ATRA作用组(48.2%±2.5%)和5-Fu作用组(53.2%±2.6%,均P<0.05);联合用药组S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TRA作用组与5-Fu作用组的凋亡率和各期细胞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TRA有增加食管癌EC97O6细胞对5-Fu敏感性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增加细胞的凋亡有关.
- 路太英李鑫李文斌王留兴高冬玲王瑞林陆士新樊青霞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食管肿瘤细胞周期凋亡化疗敏感性
- 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5例经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帕替尼组(43例)和替吉奥组(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体力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体力状况改善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骨髓抑制、口腔炎及腹泻的发生率低于替吉奥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接近,但阿帕替尼骨髓抑制、口腔炎及腹泻发生率低于替吉奥,而发生率较高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出血,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可耐受,经短时间内对症处理后缓解。
- 王映路彦娟崔会娟都小晗李梦华路太英
- 关键词:晚期肝细胞癌
-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附17例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总结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2~60岁,中位发病年龄为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及排尿困难16例,病程10 d~1 a;IRSG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8例,12例Ⅲ~Ⅳ期中9例因肿瘤转移或复发死亡。影像学检查提示前列腺形态失常,表现为盆腔不规则巨大肿块,中央腺体与双侧外周带分界欠清;免疫组化检查显示13例为胚胎性,3例为多形性,1例为腺泡性;Desmin、MyoD1、Myogenin阳性各16例。17例患者均取得有效随访,随访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17例患者2年无事件生存期(EFS)率为25.5%,2年总体生存期(OS)率34.9%;单因素分析显示,高IRSG分期(Ⅲ/Ⅳ期)、Ki-67≥60%、未行根治性手术患者2年EFS率及OS率低,患者预后差(P均<0.05)。结论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与其他病理类型的前列腺肿瘤难以区分,诊断依靠免疫组化检查,治疗可行前列腺根治性手术,Ki-67高表达(≥55%)、高IRSG分期(Ⅲ/Ⅳ期)、未行根治性手术者2年EFS率和OS率低,患者预后差。
- 裴家鑫苏彦威周雅淑邓雨抒路太英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 022例初治结直肠癌,将117例黏液腺癌与1 905例非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非黏液腺癌组患者,黏液腺癌组患者更年轻(<45岁占23.9%,P<0.05),术前CEA值更高(>5 ng/ml占42.7%,P<0.05),肿瘤平均直径更大(6.0 cm,P<0.05),更多位于右半结肠(47.9%,P<0.05),更高的病理T分期(T3、T4占91.5%,P<0.05)。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发现时有更多处于晚期,且主要发生在右半结肠,预后差于非黏液腺癌。结直肠黏液腺癌需要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 路彦娟崔会娟李娜李珊珊桑露倩罗忠民路太英
- 关键词: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
- 甲胎蛋白-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白蛋白评分对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甲胎蛋白-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白蛋白评分在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9例经组织学病理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1周内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ALB)、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甲胎蛋白(AFP)、SII/ALB、AFP-SII/ALB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SII、SII/ALB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曲线,并用log rank检验分析各组PFS的差异,利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69例患者中随访期内64例复发,5例未复发。SII、SII/ALB、AFP-SII/ALB评分评估患者PF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95%CI:0.608~0.992)、0.797(95%CI:0.606~0.988)、0.850(95%CI:0.679~1.000),提示AFP-SII/ALB评分对PFS的诊断价值更高。AFP、SII、SII/ALB、AFP-SII/ALB评分与患者PFS有关(χ^(2)=9.574,P=0.003;χ^(2)=5.236,P=0.025;χ^(2)=5.753,P=0.019;χ^(2)=13.491,P<0.001)。AFP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结论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术前AFP-SII/ALB评分越低,应用射频消融术后的PFS越长。
- 孟园园李梦华梁曦月郭鹏路太英
- 关键词:早期肝癌甲胎蛋白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75%~80%,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化疗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成为肺癌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对顺铂强烈的消化道反应常难以承受.
- 马望路太英王留兴王瑞林樊青霞
- 关键词:一线化疗方案肺癌发病率腺鳞癌微管蛋白铂类药物
- 横纹肌肉瘤组织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观察横纹肌肉瘤患者肿瘤组织Ki-67表达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8例横纹肌肉瘤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4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Ki-67指数预测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效能。以Ki-67指数预测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界,将118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位置、组织病理类型、TNM分期、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分期等临床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总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随访至2023年4月30日,中位随访26.5个月,118例中生存77例,死亡41例。Ki-67指数以6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横纹肌肉瘤患者死亡的AUC为0.725(95%CI:0.633~0.817,P<0.001),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4.9%。(2)118例中61例Ki-67指数≤65%者为低表达组,57例Ki-67指数>65%者为高表达组。高表达组总生存率(47.4%)低于低表达组(82.0%)(χ^(2)=19.552,P<0.001)。(3)高表达组IRS分期Ⅳ期(33.3%)、中高危(57.9%)比率均高于低表达组(6.6%、31.1%)(P<0.05),男性、年龄>10岁、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位置、TNM分期Ⅲ~Ⅳ期、术后放疗比率及组织病理类型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10岁(HR=2.582,95%CI:1.336~4.990,P=0.005)、Ki-67高表达(HR=3.328,95%CI:1.517~7.301,P=0.003)是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放疗(HR=0.267,95%CI:0.079~0.903,P=0.034)、危险度为低危(HR=0.398,95%CI:0.166~0.954,P=0.039)是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Ki-67高表达的横纹肌肉瘤患者IRS分期晚,预后差;年龄>10岁、危险度为中高危、Ki-67指数>65%是影响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放�
- 裴家鑫吕新全周雅淑苏彦威路太英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KI-67预后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生长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1×10-7、1×10-6、1×10-5mol/L的ATRA,空白对照组为等量RPM I1640。该剂对照组为同等量RPM I1640和无水乙醇。)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测定survivin基因表达。结果ATRA作用后EC-970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凋亡比例明显增加,survivin mRNA的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ATRA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其凋亡,可能与survivin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 路太英杨成梁卢红樊青霞王留兴王瑞林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食管肿瘤SURVIVIN
- 全反式维甲酸对食管癌细胞系EC109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癌细胞系EC109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不同浓度ATRA作用于细胞EC109,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DNA梯状电泳证实凋亡存在;用RT-PCR方法检测凋亡诱导过程中p53、bcl-2和bax基因表达变化。结果ATRA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生长;琼脂糖电泳呈现凋亡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存在明显的凋亡峰;ATRA处理组bax和p53基因表达上调,但bcl-2基因表达下调。结论ATRA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株EC109生长作用,其机理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bcl-2/bax和p53的表达相关。
- 杨成梁樊青霞路太英王留兴王瑞林
- 关键词:食管癌全反式维甲酸BCL-2/BAX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