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大川

作品数:7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亚热带
  • 2篇珍稀
  • 2篇珍稀植物
  • 2篇珍稀植物群落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群落
  • 2篇种群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落叶阔叶
  • 2篇落叶阔叶混交...
  • 2篇径级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混交林
  • 2篇混交
  • 2篇混交林
  • 2篇后河自然保护...
  • 2篇八大公山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宜都市野生动...

作者

  • 7篇鲍大川
  • 6篇江明喜
  • 4篇卢志军
  • 3篇黄汉东
  • 3篇郭屹立
  • 2篇路俊盟
  • 2篇廖建雄
  • 2篇王庆刚
  • 2篇刘海波
  • 2篇孟红杰
  • 2篇徐耀粘
  • 2篇乔秀娟
  • 2篇陶敏
  • 2篇张奎汉
  • 1篇魏新增
  • 1篇周赛霞
  • 1篇何东

传媒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结构及更新特性被引量:7
2011年
以湖北五峰后河自然保护区1 hm2珍稀濒危植物群落为对象,应用固定样方法调查了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并对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和更新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依据胸径频率分布的形状,将19个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归纳为4种类型:单峰衰退型、间歇型、倒-J型、L型。②单峰衰退型树种在群落中几乎无更新苗出现;间歇型和倒-J型种群为主要的林冠构成种,通过实生苗繁殖和萌蘖繁殖两种方式进行更新;L型分布中常绿树种主要以实生苗方式更新。③除白辛外,稀有濒危植物能长期稳定地在群落中存在,群落可能处于演替顶极阶段。
周赛霞江明喜鲍大川陶敏黄汉东
关键词:种群结构珍稀植物群落萌蘖
武汉市51种园林植物的气体交换特性被引量:20
2010年
对湖北武汉市5个绿地共51种园林植物的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绿地间、灌木与乔木间、落叶与常绿植物间的光合能力(Amax)、蒸腾速率(Tr)和光合水分利用效率(PWUE)均有显著差异。绿地间的气体交换特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种间,不同绿地间的小气候或环境差异影响很小。根据51种植物的Amax、Tr和PWUE,可将它们划分为3大类群。其中大部分植物属于低光合低水分利用型(38种),其次为高光合高蒸腾型(10种),低耗水高水分利用型最少,仅有花榈木(Ormosia henryi)、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和黄心夜合(Michelia bedinieri)3种。
廖建雄史红文鲍大川段庆明
关键词:绿地光合能力蒸腾速率城市园林植物
三峡库区9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在植被恢复中的意义被引量:21
2011年
三峡大坝蓄水后形成的库区消涨带面临植被消亡、生态退化等问题。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库区消涨带植被恢复的植物,将9种1年生植物种子放置在库区消涨带不同海拔进行水淹(W 165-8 m,121 d;W 155-18 m,230 d;W 147-26 m,271 d),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萌发,研究在消涨带淹水胁迫下这些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除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种子在各条件下萌发率都较低外,不同水淹条件对萌发率影响不同:与新鲜种子相比,W 165水淹后,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和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其余种子萌发率均显著下降;W 155水淹后,所有种子的萌发率都显著下降且只有鱧肠(Eclipta prostrate)、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3个物种有萌发,萌发率分别为11.0%、7.3%和2.7%;W 147水淹后,旱稗和婆婆针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鱧肠种子无显著差异,其余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2)鱧肠、黄花蒿、婆婆针和旱稗种子比其它物种更耐水淹。W 165水淹后,鱧肠、黄花蒿、婆婆针、旱稗种子萌发率分别为44.7%、42%、20.7%和4.3%,W 147水淹后分别为76.3%、23%、15%和26.3%,高于其他物种。(3)水淹后种子萌发时间格局也受到影响,大部分种子起始萌发时间推迟、萌发速度变慢。鱧肠、黄花蒿、婆婆针和旱稗的种子对三峡库区消涨带的水淹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根据它们对水淹条件适应能力的差异在消涨带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植被恢复。
陶敏鲍大川江明喜
关键词:植被恢复种子萌发水淹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群落中所有物种对的亲缘关系程度构成群落的谱系结构。研究群落的谱系结构可以有效地揭示环境过滤、竞争排斥、中性过程三大生态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本文以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1hm2固定样地的珍稀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5m×5m、10m×10m、20m×20m、30m×30m、40m×40m、50m×50m6个空间尺度和在10m×10m、20m×20m、30m×30m、40m×40m、50m×50m5个空间尺度下5cm≤DBH<10cm、10cm≤DBH<15cm、15cm≤DBH<20cm、DBH≥20cm 4个径级对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谱系结构逐渐趋向聚集。随着径级的增大,群落谱系聚集程度越来越小。但当DBH≥20cm时,群落谱系聚集度较高。在25m2的尺度上群落谱系结构表现为随机,而在100m2及更大的尺度上群落谱系结构都表现为聚集,说明在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的群落构建过程中,小尺度上中性过程可能起主导作用,而大尺度上生态位过程可能更重要。
张奎汉鲍大川郭屹立卢志军黄汉东江明喜
关键词:珍稀植物群落径级
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根萌能力被引量:8
2014年
根萌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种群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群落中,地形因子以及进化历史对木本植物根萌能力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利用八大公山25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长期监测样地第一次调查数据,旨在分析根萌能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以及根萌能力是否具有显著的谱系信号.研究发现:(1)样地根萌总数为54184棵,具根萌现象的个体33039棵,占样地总个体数的17.71%;(2)Torus转换检验表明根萌能力与海拔、凹凸度、干旱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地形湿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低海拔的沟谷内受干扰较强,生产力较低,因而增强了物种的根萌能力;(3)样地常见的126个根萌物种的根萌能力有显著但较弱的谱系信号.在不同生活型中,只有灌木层和落叶植物具有显著的谱系信号,乔木层、亚乔木层和常绿植物谱系信号不显著.这说明根萌能力在进化历史中是一个不稳定的性状.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样地木本植物的根萌能力受地形因子以及进化历史的显著影响.
刘海波王庆刚路俊盟徐耀粘卢志军乔秀娟鲍大川郭屹立孟红杰江明喜
八大公山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被引量:46
2013年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1000~2000 m中山地带。八大公山位于武陵山系北端,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保护较好的典型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了研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和川东-鄂西植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标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于2010-2011年在湖南八大公山(Badagongshan,BDG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个25 hm2(500 m×500 m)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Forest Dynamic Plot)。本研究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不含竹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区系成分、群落组成、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样地属于典型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以泛热带分布科(24.50%)和北温带分布属(24.56%)占优势,包括9种珍稀濒危植物。样地内木本植物合计53科、114属、238种(含种下分类单位),186556株存活个体。落叶树144种,常绿树94种。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樟科(Laur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占据优势;个体数超过1000的有38个物种,以常绿树种(63.16%)为主;稀有种(<25株)103个(占样地物种总数43.28%)。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优势树种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亚乔木层(优势种长蕊杜鹃Rhododendron stamineum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和灌木层(优势种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和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个体数超过1000的树种和稀有种主要来自灌木层。由于生长型限制,样地内树种平均胸径较小(5.41 cm),DBH<5 cm的个体占优势(68.40%)。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
卢志军鲍大川郭屹立路俊盟王庆刚何东张奎汉徐耀粘刘海波孟红杰黄汉东魏新增廖建雄乔秀娟江明喜谷志容廖春林
关键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径级结构区系物种组成
三峡大坝下游残存疏花水柏枝种群结构和动态被引量:6
2010年
在三峡大坝下游的湖北宜都关洲设立1个40 m×40 m的固定样地,利用高度分级,比较2008与2009年两年间的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种群数量动态,并运用点格局的Ripley's K函数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及种群更新特征。结果表明,疏花水柏枝幼苗数量较少,种群更新存在一些障碍。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及植株的大小密切相关。种群总体呈集群分布,各大小级多在9 m时出现最大的聚集强度,随着大小级的增加,聚集强度有减弱的趋势。幼苗与中株有较强的正关联。由于种群现有生境变化较大,应考虑迁地保护,并对原生种群加强长期动态监测;同时,开展疏花水柏枝适应机理研究,实施科学保护。
鲍大川卢志军江明喜徐绍东姚清刘全芳王琼
关键词:疏花水柏枝河岸带种群动态点格局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