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为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细胞
  • 3篇肿瘤
  • 2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毒性
  • 1篇多向分化
  • 1篇信使
  • 1篇亚群
  • 1篇抑制剂
  • 1篇治疗胃癌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杀伤
  • 1篇杀伤细胞
  • 1篇受体
  • 1篇树突状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7篇林晓为
  • 7篇谢云青
  • 6篇郑秋红
  • 4篇龚福生
  • 3篇应敏刚
  • 3篇黄丽洁
  • 2篇汪相如
  • 1篇陈玮
  • 1篇陈蓉明
  • 1篇陈莉
  • 1篇魏晟宏
  • 1篇王晓盈
  • 1篇陈雪芳
  • 1篇陈路川
  • 1篇杨建伟
  • 1篇陈珊珊
  • 1篇陈雪芳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期传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功能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及FCM法检测终末期细胞衰老与凋亡情况,秋水仙碱处理检测细胞染色体稳定性,体外成脂、成骨诱导实验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以不同比例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后FCM检测T细胞亚群及表型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P10-hUC-MSC与P1-hUC-MSC的表型相似,表现为CD45、CD34、HLA-DR表达阴性而CD105、CD90阳性率≥95%。终末期的P1-hUC-MSC和P10-hUC-MSC均表现出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和早期凋亡特征,细胞染色体核型一致且保持稳定,未发生转化现象。P1-、P10-hUC-MSC在体外都可被诱导分化成脂肪、成骨细胞。P10-hUC-MSC与PBMC以1∶1混合培养7 d后,可显著上调CD4^(+)/CD8^(+)T细胞比值、CD4^(+)Treg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均P<0.01)。结论:长期传代的P10-hUC-MSC仍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并具备多向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能力,这为最大限度发挥hUC-MSC的临床放疗损伤修复与预防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和指导。
黄丽洁谢云青林晓为陈玮郑秋红应敏刚
关键词:细胞特性多向分化免疫调节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研究及其受体克隆
2020年
目的比较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各亚群体外特异性杀伤肿瘤功能,摸索TIL细胞表面受体(TCR)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体外扩增的方法,为寻找TIL细胞中肿瘤特异性抗原受体奠定前期实验基础。方法从肺癌肿瘤组织中分离出TIL细胞,利用CD8、PD-1抗体将TIL细胞分群,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分析比较各亚群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利用巢式RT-PCR的方法建立TCR VαCDR3区基因体外扩增的方法。结果TIL细胞中CD3^+CD8^+(CTL)细胞亚群占75.7%,PD-1的表达约为29.7%;CD8^+PD-1^+TIL细胞亚群比CD8^+PD-1-TIL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杀伤原代肿瘤细胞功能;巢式RT-PCR成功扩增出TCR Vα1CDR3区基因片段。结论CD8^+PD-1^+TIL细胞亚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杀伤肿瘤活性;建立了通过巢式RT-PCR体外成功获取TCR所有CDR3区基因片段的实验条件。
林晓为谢云青黄丽洁陈雪芳郑秋红
关键词: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CD8T细胞受体CDR3
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疗组(1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表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观察DC-CIK治疗的不良反应,Cox回归法分析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成熟DC中HLA-DR^+、CD8^+、CD83^+和CD8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6.16±1.51)%、(96.58±2.66)%、(96.44±2.20)%和(98.74±0.76)%。CIK中CD3^+、CD3^+CD4^+、CD3^+CD8^+和CD3^+CD16^+/CD5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1.98±5.9)%、(25.19±10.5)%、(71.15±7.8)%和(18.73±7.4)%。DC-CIK治疗组中位OS为77个月,与对照组的51个月相比差异明显(χ2=4.431,P=0.035)。DC-CIK治疗、辅助化疗和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DC-CIK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乏力。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的OS,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
龚福生陈路川杨建伟魏晟宏谢云青林晓为应敏刚郑秋红
关键词:胃癌免疫细胞治疗
5-Aza-CdR联合EBNA1-DC疫苗诱导的淋巴细胞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1(EBNA1)mRNA修饰的DC(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构建的EBNA1-pCDNA3.1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EBNA1 m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构建EBNA1-DC疫苗。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DC表型及5-Aza-CdR处理后的C666-1细胞凋亡情况。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EBNA1-DC疫苗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5-Aza-CdR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结果:转染EBNA1 mRNA后EBNA1-DC表面EBNA1阳性率为(59.3±5.85)%,HLA-DR的表达与未转染DC相比显著升高[(84.9±5.5)%vs(68.0±5.8)%,P=0.026],CD80的表达也显著升高([88.2±3.9)%vs(61.1±4.4)%,P=0.015]。低剂量5-Aza-CdR处理后的C666-1细胞凋亡情况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经低浓度5-Aza-CdR预处理的C666-1细胞中IRF7基因表达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显著升高(P=0.0001)。与空载的DC相比,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对EBV阳性表达的C666-1细胞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杀伤活性(P=0.049);经低浓度5-Aza-CdR预处理的C666-1细胞对EBNA1-DC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更敏感(P=0.019)。结论:5-Aza-CdR与EBNA1-DC疫苗联合可显著增强对C666-1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本研究为开拓以mRNA为基础的DC疫苗及其在临床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转化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谢云青黄丽洁林晓为陈莉陈珊珊
关键词: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DC疫苗鼻咽癌
人热休克蛋白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人热休克肿瘤抗原复合物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DC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加入分离纯化的人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原复合物及肿瘤细胞裂解物,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比较负载HSP70肿瘤抗原复合物、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及负载前DC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及HLA-D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培养基中加入HSP70肿瘤抗原复合物后,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成熟标记分子CD8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8.9±1.5)%、(98.3±1.3)%和(53.1±0.8)%,与负载前CD80、CD86和CD83的(66.2±1.6)%、(94.2±2.0)%和(16.3±1.4)%相比显著提高,P=0.013;与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表面CD80、CD86和CD83的(86.2±1.9)%、(96.5±1.1)%和(55.1±1.0)%相比,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显著提高,P=0.020。结论:人热休克肿瘤抗原复合物可提高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促进DC功能活化,有可能在抗肿瘤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林晓为陈雪芳汪相如谢云青龚福生郑秋红应敏刚
关键词:树突细胞
mRNA转染树突细胞协同CIK细胞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 mRNA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活化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体内协同抗瘤活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诱导培养为DC和CIK细胞。将人肺腺癌细胞mRNA转染DC细胞,并将转染后成熟DC与CIK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混合培养前后的CIK细胞表型变化,并通过建立人肺腺癌细胞移植模型研究其体内的协同抗肿瘤活性。结果:混合培养后的CIK细胞表面CD3+CD8+及CD3+CD56+表达显著升高,P<0.01;共孵育后的mRNA-DC-CIK细胞组与其余各组相比,体内肿瘤抑制效率明显增大。结论:利用该方法来负载DC瘤苗具有可行性,为临床上解决DC瘤苗因肿瘤抗原的来源困难问题及提高CIK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提供实验依据,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谢云青林晓为郑秋红汪相如龚福生王晓盈
关键词:树突细胞杀伤细胞信使细胞毒性
Flt3配体联合IL-15诱导小鼠脾脏NKDC功能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Flt3配体联合IL-15提高小鼠脾脏自然杀伤性树突细胞(natural killer dendritic cell,NKDC)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和增强刺激小鼠T细胞增殖的功能。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A组不予任何因子处理,B组腹腔注射小鼠重组F1t3配体(100 ng/只),C组腹腔注射小鼠IL-15(500 ng/只),D组同时腹腔注射F1t3配体(100 ng/只)和IL-15(500 ng/只)。分别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脾脏NKDC杀伤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活性、刺激小鼠T细胞增殖的功能及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结果在单独F1t3配体或单独IL-15作用下,NKDC杀伤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7%、66.5%vs 65.0%,P=0.12、P=0.13),与对照组比较,F1t3配体联合IL-15显著提高NKDC杀伤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活性(78.8%,P=0.03);F1t3配体作用下NKDC刺激T细胞活性增强(为对照组的1.6倍),而在IL-15作用下,刺激T细胞活性降低(仅为对照组的0.8倍)。在F1t3配体和IL-15联合作用下,其刺激T细胞活性较对照组高(为对照组的1.5倍),略低于F1t3配体的作用。F1t3配体单独作用下,细胞上清IFN-γ为(97.0±0.5)μg/L,与对照组(98.5±1.2)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L-15作用下或在F1t3配体和IL-15联合作用下,其IFN-γ分泌均有显著提高,在IL-15作用下,其IFN-γ分泌为(980±3.2)μg/L,而在F1t3配体和IL-15联合作用下,IFN-γ分泌为(991±2.5)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7)。结论 F1t3配体联合IL-15可增强NKDC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刺激T细胞增殖的功能及增加NKDC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
陈蓉明龚福生林晓为谢云青郑秋红
关键词:树突细胞白细胞介素15膜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