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晖 作品数:11 被引量:6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胰腺恶性间质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胰腺胃肠外恶性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胰腺EGIST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3岁,胰腺肿瘤大小30.0cm×25.0cm×20.0cm,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在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或短束状交织排列,伴上皮样细胞分化,核分裂象3-5个/10HPF。鉴别诊断包括胰腺平滑肌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117、CD34、DOG-1、CD99、Bcl-2和vimentin,不表达SMA、S-100、Desmin、CD31、Cytokeratin、NSE、CgA和Syn。患者行胰腺肿瘤切除术,诊断为胰腺EGIST。结论:胰腺EGIST临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 赵勇 刘巍 闫郡琴 林文松 郑朝晖关键词:胰腺 CD117 CD34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阳性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及TCT技术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利弊。方法收集2006-2015年121 851例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TCT筛查和TBS分类诊断结果,对细胞学阳性病变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CIN级别以上病变列为组织病理学阳性病变,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将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3 989例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93.26%);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93.84%);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6~55岁(91.8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60岁(98.53%);非典型腺细胞(AGC)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6~55岁(96.55%);鳞状细胞癌(SCC)/腺癌(AC)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1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9,P<0.05)。121 851例经TCT筛查的患者中,细胞学阳性病变3 989例(3.27%),病理确诊宫颈癌的检出率与TCT技术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5,P<0.05)。TCT筛查可提高CIN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与患者年龄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近似正态曲线分布情况,31~40岁组宫颈病变检出率最高,21~30岁、41~50岁年龄组次之。21~60岁年龄段的女性应成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目标人群。<21岁组宫颈病变的检出率较低,对于此年龄段女性应延迟初筛年龄。>60岁的女性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也较低,但筛查仍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TCT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方法,但其存在较高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率,对于细胞学阳性病例,� 纪巧云 邓巧玲 郑朝晖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查 TBS系统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USP18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18,USP18)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USP18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SP18在30例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宫颈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SP18在6例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宫颈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18在60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USP18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鲜组织中,宫颈癌组织的USP18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宫颈组织(P<0.01,P<0.01);石蜡组织中,宫颈癌组织的USP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宫颈组织(86.7%vs 33.9%,P<0.01),USP18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是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宫颈癌组织中USP18的表达显著升高,并与宫颈癌的分化转移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物。 赵海燕 郑朝晖 李晓燕 唐晓霞 朱正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 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的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2021年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ultiple lymphomatous polyposis,MLP),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原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胃肠道淋巴瘤发病的3%,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套细胞淋巴瘤(mental cell lymphoma,MCL)[1]。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blastic varia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BV-MCL)是一种少见的套细胞淋巴瘤亚型,约占套细胞淋巴瘤发病的6.3%[2]。 何艳 黄冠 朱正 郑朝晖 林文松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1月自愿在某院接受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21岁的妇女33 027例。先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查,结果显示TBS分级≥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者或HPV阳性者继续行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者继续进行宫颈锥切术和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将阴道镜拟诊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再将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完全符合率。结果共计2823例妇女接受了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拟诊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率为64. 86%(1831/2823),阴道镜拟诊的假阳性诊断率为20. 44%(577/2823),漏诊率为14. 70%(415/2823)。各分级间2种诊断方法的完全符合率有显著差异。有485例妇女接受了宫颈锥切术。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率为71.55%(347/485),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假阳性诊断率为24. 12%(117/485),漏诊率为4. 33%(21/485)。各分级间2种诊断方法的完全符合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宫颈癌筛查过程中可先行TCT和HPV联合检查,必要时转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以上者、部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应进一步行宫颈锥切术。 纪巧云 刘美霞 侯玉兰 郑朝晖关键词:阴道镜 宫颈活检 宫颈锥切术 宫颈癌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报道 2015年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MIFS)是一种独特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黏液样间质、炎细胞浸润和病毒细胞样细胞,主要累及手、足[1]。本瘤罕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发现左上臂肿物1年,逐渐缓慢增大入院。患者1年前有外伤史,行左肘部血肿清创术,术后切除部位肿物逐渐增大。 刘巍 赵勇 闫郡琴 林文松 黄冠 郑朝晖关键词:免疫组化 宫颈细胞学联合HC-Ⅱ-HPV DNA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具有普遍性,但绝大部分感染是暂时性的,可被机体清除掉,只有极少数人持续性或反复性HPV感染导致细胞向恶性转化,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大大增加。本研究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检测在宫颈异常细胞学中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7-12-01-2018-12-31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BS细胞分类诊断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检测(hybrid caprureⅡ,HC-Ⅱ)HPV-DNA的结果,筛选出细胞学异常者2 734例,其中HPV阳性1 934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1 676例。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Ⅰ,CINⅠ)及以上病变列为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病变,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对HC-ⅡHPV DNA检测结果分析,评价该筛检方法在宫颈细胞学异常中的临床诊疗价值。结果细胞学异常病例2 734例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1 00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1 094例、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15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436例、鳞状细胞癌/腺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adenocarcinoma,SCC/AC)19例和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23例,其中HPV阳性1 934例,HPV检出率依次为51.8%、82.3%、69.9%、86.5%、94.7%和39.1%,HPV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32,P<0.001。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升高,且HPV阳性组的病理诊断阳性率高达51.8%。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例1 676例,病理诊断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894例 纪巧云 郑朝晖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一例33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判读,并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超声及CT均提示患者腹腔有包块;大体标本检查肿瘤组织部分呈分叶状,界清、质硬、灰白,周边见部分网膜组织;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成熟透明软骨构成,呈小叶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S-100阳性,Ki67阳性指数<1%;随访患者3年无复发或转移,各项结果共同支持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法首选完整切除。结论:大网膜原发性软骨瘤极其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 赵海燕 刘腾飞 郑朝晖 黄冠 刘巍 林文松 朱正关键词:大网膜 骨外软骨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1例SPTP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9岁女性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入院,CT示胰尾部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由被覆数层上皮细胞的假乳头和囊腔形成,瘤细胞呈小圆形,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像,局部见包膜外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β-Catenin强阳性,NSE、α-AT、CD10和vimentin均阳性,Cg A、CKpan均阴性。随访二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为良性疾病,诊断依据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刘巍 赵勇 张波 林文松 赵海燕 郑朝晖关键词: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