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 作品数:19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宫颈鳞癌组织中miR-590-3P、FoxM1及Cdc25B细胞核内蛋白水平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微小RNA-590-3P(miR-590-3P)、叉头盆蛋白质M1(FoxM1)及细胞分裂周期因子25B(Cdc25B)细胞核内蛋白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9年12月医院通过宫颈活检、锥切以及子宫切除获取的宫颈组织标本300份纳入研究。将其分为正常组织5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组织62例,CIN2/3组织101例,宫颈鳞癌组织7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织中的miR-590-3P表达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M1、Cdc25B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23种基因型HPV DNA的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组织中的miR-590-3P以及FoxM1、Cdc25B蛋白表达情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宫颈鳞癌组织中的miR-590-3P以及FoxM1、Cdc25B蛋白表达情况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miR-590-3P以及FoxM1、Cdc25B蛋白诊断CIN2+的效能。结果:CIN2/3组织以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miR-590-3P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CIN1组织,且CIN1组织中的miR-590-3P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F=46.873,P=0.000);CIN2/3组织以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FoxM1蛋白阳性率及Cdc25B蛋白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织及CIN1组织,且CIN1组织中的FoxM1、Cdc25B蛋白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织(χ^(2)=47.293、51.041,P=0.000、0.000)。CIN2/3组织以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CIN1组织,且CIN1组织中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χ^(2)=67.293,P=0.000)。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宫颈鳞癌组织中miR-590-3、FoxM1、Cdc25B蛋白表达率均和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经ROC曲线分析发现:miR-590-3P以及FoxM1、Cdc25B蛋白联合检测诊断CIN2+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4、0.90、0.88,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miR-590-3P、FoxM1及Cdc25B细胞核内蛋白水平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有� 黄玺瑞 廖艳芳 唐剑 邹伟文 任洁 宋楚莹 朱正USP18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18,USP18)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USP18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SP18在30例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宫颈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SP18在6例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宫颈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18在60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USP18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鲜组织中,宫颈癌组织的USP18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宫颈组织(P<0.01,P<0.01);石蜡组织中,宫颈癌组织的USP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宫颈组织(86.7%vs 33.9%,P<0.01),USP18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是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宫颈癌组织中USP18的表达显著升高,并与宫颈癌的分化转移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物。 赵海燕 郑朝晖 李晓燕 唐晓霞 朱正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 恶性上皮性肿瘤中CK2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单克隆抗体CK2 0在恶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转移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S P法对鼻咽非角化性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肺的鳞癌和腺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胃腺癌和结肠直肠腺癌各组总计 6 7例和 4 1例分别进行了CK2 0和CK19检测。结果 CK2 0阳性率 :肺腺癌 1/ 7(14 3% ) ,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腺癌 3/ 12 (33 3% ) ,胃腺癌 3/ 9(33 3% ) ,结肠直肠腺癌组 2 1/ 2 2 (95 5 % ) ,其他癌组织均呈阴性。结肠直肠腺癌组组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K19在上述 4 1例癌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CK2 0表达对鉴别结肠腺癌和直肠腺癌与肺腺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 ;CK2 朱正 刘青 赵勇 许欣关键词:恶性上皮性肿瘤 CK20 单克隆抗体 CK19 细胞角蛋白 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的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2021年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ultiple lymphomatous polyposis,MLP),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原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胃肠道淋巴瘤发病的3%,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套细胞淋巴瘤(mental cell lymphoma,MCL)[1]。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blastic varia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BV-MCL)是一种少见的套细胞淋巴瘤亚型,约占套细胞淋巴瘤发病的6.3%[2]。 何艳 黄冠 朱正 郑朝晖 林文松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和杂交捕获法检测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对比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拟对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以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子宫颈HPV感染49例妇女为对照,同时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49例经HC2检测,44例为阳性,PG值1-1862不等;RDB检测31例阳性,两者相符31例;其中两者阳性26例,两者阴性5例;两者不符为18例,均为斑点杂交阴性而Hc2阳性(PG值1-1518不等),无HC2阴性而斑点杂交阳性。RDB技术的灵敏度59.1%(26/44),特异度100%(5/5,真阴性),两者一致率63.3%(31/49),RDB阳性预测值100%[26/(26+0)],阴性预测值21.7%(5/23),Kappa=0.23。结论完善RDB技术方法,能够使简便、快速和价廉的RDB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HPV感染检查,以取代昂贵的Hc2技术。 吴海雅 朱正 王绍娟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双杂交系统技术 呼吸性上皮腺瘤样错构瘤 呼吸性上皮腺瘤样错构瘤罕见,需要鉴别诊断的有:1.鼻息肉:鼻息肉组织内为多少不一的腺体,间质内水肿,杂有炎性细胞。2.内翻性乳头状瘤:部分瘤体为呼吸性上皮成分,甚至几乎全为 朱正文献传递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和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19例和NPC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13例(共计32例)CK20mRNA表达进行检测。CT证实两组患者均无远处转移病灶。对照组1为8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阳性对照分别为B95-8细胞株和NPC组织。结果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21.1%(4/19),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为7.7%(1/13),两组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K20mRNA阳性表达与鼻咽癌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无关。对照组1均为阴性表达。结论NPC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作为NPC细胞血行播散的指标可能是有价值的,有助于评估NPC患者的预后。 朱正 胡学锋 许瑞环 禤洁甜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角蛋白 巢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P-gp、GST-π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05年 李家梅 王绍娟 朱正关键词:GST-Π 妇科恶性肿瘤 谷胱甘肽转移酶 肿瘤综合治疗 临床医学研究 肿瘤耐药 P16、CyclinD1和P53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P16、CyclinD1和P53基因产物在葡萄胎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取葡萄胎和正常早孕流产标本各3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CyclinD1和P53抑癌基因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早孕绒毛组织中,P16表达100%(30/30),CyclinD1和P53为阴性。在葡萄胎组织中,P16、Cy- clinD1和P53表达分别为77%(23/30)、23%(7/30)和30%(9/30),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随着滋养层细胞增生表达减弱(P<0.05)。结论P16、CyclinD1和P53基因与人葡萄胎发生密切相关。 吴雪琴 梁劲荃 蒋德菊 朱正关键词:葡萄胎 绒毛膜绒毛 基因 P16 基因 P53 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一例33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判读,并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超声及CT均提示患者腹腔有包块;大体标本检查肿瘤组织部分呈分叶状,界清、质硬、灰白,周边见部分网膜组织;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成熟透明软骨构成,呈小叶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S-100阳性,Ki67阳性指数<1%;随访患者3年无复发或转移,各项结果共同支持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法首选完整切除。结论:大网膜原发性软骨瘤极其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 赵海燕 刘腾飞 郑朝晖 黄冠 刘巍 林文松 朱正关键词:大网膜 骨外软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