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如平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预后
  • 7篇梗死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心肌梗死患者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血栓
  • 3篇衰竭
  • 2篇型心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栓栓塞症
  • 2篇血栓形成
  • 2篇预后价值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恶化

机构

  • 18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0篇何如平
  • 10篇叶健烽
  • 5篇苏少辉
  • 5篇李大强
  • 4篇张晓明
  • 3篇黄虔
  • 3篇熊斌
  • 3篇简政威
  • 3篇刘冬生
  • 3篇杨燕华
  • 3篇黄志超
  • 3篇赵洪磊
  • 1篇何小萍
  • 1篇林爱玲
  • 1篇刘杨
  • 1篇卫展扬
  • 1篇刘品明
  • 1篇卢炯斌
  • 1篇廖梅芳
  • 1篇肖慧梅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铁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清铁水平对首次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首次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10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时行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检查,全部患者接受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记录入院时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住院期间死亡与缺铁的相关性。通过电话随访及病历查询统计分析5年内患者反复住院(≥3次)和全因死亡与首次住院时血清铁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为(92±14)g/L,血清铁为(6.3±3.5)μmol/L,没有显示血红蛋白与血清铁水平明显相关(r=0.402,P=0.098)。对于近期死亡,血清铁的HR=0.812(95%CI 0.710~0.922,P=0.002),血红蛋白的HR=1.018(95%CI 0.962~1.131,P=0.860)。随访5年,对于全因死亡,校正后的首次住院时血清铁HR=0.935(95%CI0.908~0.985,P=0.033);校正后的首次住院时血红蛋白HR=0.798(95%CI 0.712~0.907,P=0.017)。对于反复住院(≥3次),首次住院时血红蛋白的HR=0.854(95%CI 0.615~0.963,P=0.007),首次住院时血清铁的HR=0.968(95%CI 0.877~1.124,P=0.086)。结论 首次住院时血清铁的水平可能较血红蛋白水平更能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死亡;首次住院时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能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更能预测患者的反复住院率。
杨燕华叶健烽苏少辉何如平
关键词:贫血缺铁心力衰竭预后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108例高龄ACS患者(≥75岁组)和176例非高龄ACS患者(<75岁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治疗的情况,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72.2%比31.8%,P<001);2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达到心肌梗塞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患者比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手术操作时间非高龄组长[(68.4±25.4)min比(53.7±21.8)min,P<0.05];高龄组住院期间、随访期间累计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结论:对高龄ACS患者行PCI治疗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刘冬生赵红磊何如平苏少辉李大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采取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40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采取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的观察组(n=200)和采取常规救治模式的对照组(n=200)。比较两组患者多种诊疗时间、心功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随访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50.1±4.9)%vs(48.5±4.9)%,P<0.001];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49.7±4.3)mm vs(51.2±3.6)mm,P<0.001]。观察组从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8.3±3.5)min,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负荷量双抗给药时间(15.6±6.2)min,从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5.3±2.2)min,导管室激活时间(20.6±5.2)min,FMC-to-B时间(119.3±34.6)min、D-to-B时间(72.1±28.7)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0.5±7.6)min、(28.3±8.5)min、(12.3±5.4)min、(35.3±4.6)min、(152.3±39.7)min和(108.2±2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7.2±1.4)d和(36 018.8±556.5)元,均低于对照组的(11.4±2.9)d和(45 119.6±666.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个月内,观察组发生心源性猝死6例、再发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18例、恶性心律失常10例,均低于对照组的15例、32例、47例、21例(P<0.05)。结论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STEMI网络可行性强,可明显缩短患者诊断及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MACE发生率,是提升STEMI救治能力的有效方法。
何如平叶健烽苏少辉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救医疗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和预后价值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和预后价值。方法:入选了267例AMI患者,平均年龄67.4岁。AMI患者住院第1、2、3天各检测1次血浆肌酐(Cr)值,以后每3d检测1次,直至第15天或出院。以Cr值较入院升高≥44.2μmol/L判断肾功能恶化,计算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67例中32例(12.0%)住院期间发生了肾功能恶化。发生肾功能恶化的AMI患者年龄较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高,Killip分级较高,入院时尿素氮值、Cr值较高,GFR估算值较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恶化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发生肾功能恶化的AM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至4.287倍(95%CI为2.117~11.282,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发生率为12.0%,是其预后的预测因子。
曾汇庆何如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肾功能恶化发生率预后
51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回顾性研究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何如平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预后血栓形成
文献传递
ACS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对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探讨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240例,其中188例确诊为ACS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82例;CAG检查阴性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IL-6、IL-10、IL-6/IL-10、TNF-α与hs-CRP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中IL-6、IL-10、TNF-α含量、IL-6/IL-10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6含量与hs-CRP含量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IL-6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IL-6/IL-10比值、TNF-α及hs-CRP的含量与ACS的病症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对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何如平叶健烽张晓明简政威黄志超李大强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细胞因子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指引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长度的指引导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导管本体内设置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配合有指引管,所述导管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用户控制延长管伸缩的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
郭素峡梁广柱温柱华卢烔斌何如平
文献传递
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18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D-二聚体检查。记录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统计分析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82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0.73±0.57)μg/m L,D-二聚体水平≥1.0μg/m L的患者比〈1.0μg/m L的患者出现MACE、发生出血事件概率更高(P〈0.01)。D-二聚体与MACE有关(OR=3.871,95%CI 1.948-7.692,P〈0.01),与所有出血事件也有关(OR=5.393,95%CI 2.164-13.440,P〈0.01),校正其他出血影响因素后,D-二聚体与所有出血事件也有关(OR=7.666,95%CI 2.397-24.622,P〈0.01)。结论 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相关,可能成为有意义的预测因子。
杨燕华叶健烽苏少辉何如平
关键词:D-二聚体急性心肌梗死出血预后
大剂量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对大剂量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对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糖尿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大剂量缬沙坦(162 mg/d),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24 h尿蛋白、24 h尿清蛋白、24 h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IgG、血尿素氮、血肌酐、血β2微球蛋白、血钾、空腹血糖进行观察。结果患者24 h尿总蛋白、24 h尿清蛋白、24 h尿β2微球蛋白和24 h尿IgG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血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及空腹血糖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蛋白尿症状和血压,对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赵洪磊何如平叶健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性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贫血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是常见的,发病率从4%到55%不等。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稀释、营养不良、肾功能不全、炎症性免疫激活等因素有关。贫血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因子。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静脉铁剂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性贫血的新靶点。
何如平刘品明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