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中P^(53)、P^(21)蛋白表达和PCNA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3
- 1998年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微波修复检测50例胃癌、癌旁粘膜及正常粘膜组织中P53、P21癌基因蛋白及PCNA的表达,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癌基因P53、P21及PCNA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分别为78%(39/50)、95%(47/50)、96%(48/50);癌旁粘膜分别为42%(21/5O)、18%(9/50)、66%(33/50)呈弱阳性反应;而在正常组织均为阴性0%。P53、P21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1),而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都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P53、P21癌基因突变及PCNA表达完全正相关。表明P53、P21基因的突变及细胞核增殖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故使用免疫组化加微波修复检测胃癌的P53、P21及PCNA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指标,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同时为早期诊断胃癌提供参考。
- 王淑真张海萍庄严阵江显毅陈琦杨萌霓陈佩琼方庆全
- 关键词:胃癌癌基因癌基因蛋白免疫组化
- 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yclin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 p16和 cyclin 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检测 6 2例食管癌中 p16、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在食管癌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8.39% (30 / 6 2 ) ,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粘膜 76 % (38/ 5 0 ) ,染色强度大部分为弱阳性、阳性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9.35 % (4 3/6 2 )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粘膜 2 8% (14 / 5 0 ) ,染色强度大部分为阳性、强阳性。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 .0 5 )。前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而后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食管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可能涉及 CDK4 /细胞周期素 D1和
- 张海萍钟山杨萌霓陈佩琼
- 关键词:P16CYCLIND1食管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基因表达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与P53在鼻咽癌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EB病毒潜伏感染和抑癌基因 P5 3异常表达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方法对 5 9例鼻咽癌 (NPC)和 12例鼻咽部正常或慢性炎症组织进行单克隆抗体 L MP1、P5 3标记 ,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发病年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正常和慢性炎症的鼻咽粘膜均呈阴性表达。NPC中 ,L MP1阳性率 6 9.4 9%(4 1/ 5 9) ,P5 3阳性率 4 4 .0 6 % (2 6 / 5 9) ,双阳性率 30 .5 1% (18/ 5 9)。L MP1在非角化性癌、低分化癌及青年组 NPC中高表达 ;在鳞癌、高分化癌及老年组中低表达。P5 3在低分化癌中高表达 ;但与 NPC组织学类型、发病年龄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 NPC发生、发展过程中 EBV潜伏感染起主导作用 ,P5 3基因异常表达可能起协同作用。EB病毒潜伏感染是
- 庄严阵赵知仁林庆瑞杨善民陈佩琼杨萌霓
- 关键词:EB病毒LMP1P53鼻咽癌免疫组化
- 13例副神经节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15
- 1994年
-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起源于神经嵴细胞,主要分布于头、颈、胸和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分布的部位。1969年Szijjct等首先提出了APUD瘤概念后,不少学者发现Paraganglioma具有与之相似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因此将此瘤归属APUD瘤。由于Paraganglioma较为少见,文献中对它的命名、分型不一,以致概念模糊。
- 庄严阵陈佩琼杨萌霓
-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膀胱恶性颗粒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 2006年
- 庄严阵江显毅陈佩琼
- 关键词:恶性颗粒细胞瘤膀胱肌母细胞瘤术中发现低度恶性未切除
- 肝脏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一例
- 2011年
- 患者男,44岁,以“体检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半个月余”于2006年11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李秀东周彦明李滨李文岗李志民陈佩琼
- 关键词: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肝脏占位性病变体格检查
- 乳腺癌中p53、p21蛋白表达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及意义
- 1998年
- 乳腺癌中p53、p21蛋白表达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及意义王淑真庄严阵张海萍江显毅陈琦杨萌霓陈佩琼方庆全厦门市第一医院病理科(厦门市361003)1材料与方法本组47例取自我院1995~1996年间乳腺癌根治术标本,取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石...
- 王淑真庄严阵张海萍江显毅陈琦杨萌霓陈佩琼方庆全
- 关键词:乳腺癌P53P21蛋白表达PCNA免疫组化
- 胰腺囊实性肿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庄严阵廖永强陈佩琼杨萌霓
- 关键词:胰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被引量:2
- 2007年
- 钟山张海萍陈佩琼
-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进行性呼吸困难自然病程育龄期妇女复发性气胸异常增生
- EGFL7和PTE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EGFL7)、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中EGFL7和PTEN的表达。结果 EGFL7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恶性胶质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P<0.01)。PTE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相应降低(P<0.01)。EGFL7与PTEN在各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1)。结论 EGFL7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侵袭过程;PTEN基因突变或丢失、灭活导致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或减弱在胶质瘤的发生、侵袭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GFL7表达与PTEN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EGFL7高表达与PTEN表达下降在胶质瘤的浸润发展过程起协同作用。
- 薛伟明王占祥马永会钟山陈佩琼谭国伟叶永造
- 关键词:胶质瘤EGFL7PTEN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