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卿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0篇动脉旁路
  • 10篇动脉旁路移植
  • 10篇旁路移植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10篇冠状动脉旁路
  • 10篇冠状动脉旁路...
  • 8篇动脉旁路移植...
  • 8篇移植术
  • 8篇旁路移植术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手术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循环
  • 4篇非体外
  • 4篇非体外循环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心脏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20篇高卿
  • 15篇刘刚
  • 15篇陈彧
  • 11篇陈生龙
  • 10篇赵舟
  • 9篇韩增强
  • 7篇杨威
  • 6篇廉波
  • 6篇李学斌
  • 5篇昃峰
  • 4篇凌云鹏
  • 3篇孙文强
  • 3篇段江波
  • 3篇鲍黎明
  • 3篇陈彧
  • 3篇范桄溥
  • 2篇董穗欣
  • 2篇姜陆洋
  • 2篇李辉
  • 2篇王龙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心脏与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技术治疗右心室迟发导线穿孔
2021年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迟发右心室导线穿孔的安全必要性。方法查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导线拔除数据库,收集所有因迟发导线穿孔行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装置类型、植入装置时间、穿孔发现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转归等,并回顾这些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中录像、照片资料,总结术中发现。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124例患者于我中心行导线拔除治疗,其中导线穿孔患者29例,8例迟发导线穿孔患者应用杂交技术治疗。8例患者中男5例,年龄(61.8±8.6)岁,除颤导线2例,起搏导线6例。杂交技术为外科开胸(1例常规正中开胸,1例胸骨下段切口,6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加经静脉拔除导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穿出心包的导线光滑,无纤维组织粘连,穿出心包的导线头端多与组织有一定程度粘连。术后住院时间为(9.88±3.18)d。术后随访(42.6±19.3)个月,未再有穿孔或导线功能异常复发。结论杂交技术是治疗迟发心脏导线穿孔的有效方法,尤适用于导线穿出心包外的患者。
刘刚昃峰刘海峰高卿陈生龙陈彧李学斌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经外科介入和外科手术移除起搏电极导线的回顾性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医生在电极导线拔除工作中的参与程度,探讨外科方法在电极导线拔除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院心脏中心行电极拔除治疗的所有病人资料,根据心外科参与程度分为介入组、杂交组及外科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电极总数、植入装置类型、电极拔除原因、电极拔除方法、是否同期合并其它心血管合并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电极植入最长时间(年)、电极拔除过程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是否住院死亡、病例结局(是否完全去除心内电极导线)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计完成电极拔除1 124例,共计拔除电极导线2 106根。介入组1 087例,杂交组24例,外科组13例。此三组患者年龄、电极植入最长时间及电极数目不同(P=0.003,P<0.001,P<0.001);LVEF无差异(P=0.487)。电极拔除总成功率96%(1 113/1 124)。经静脉电极拔除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23例,其中外科干预12例,11例需要急诊外科干预。全部患者共计49例需要外科直接参与手术。结论心内起搏导线可以通过传统外科、杂交技术及经静脉介入方法拔除。在电极导线拔除过程中,心脏外科医生的作用有后备支持、积极参与和完全主导三类。心脏外科是开展心内电极导线经静脉拔除的必要保障条件。约3%~4%的患者需要心脏外科医生直接参与治疗。
刘刚昃峰刘海峰高卿王龙陈生龙陈彧李学斌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外科角色
Cleveland评分和SRI评分对于择期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预测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Cleveland评分和SRI评分对于择期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相关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09至2010-08在我科行择期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搜集住院期间资料及探讨Cleve-land评分和SRI评分,验证上述评分系统对于术后相关急性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288例病例,术后AKI发生率19.1%(55/288),分为AKI组,另233例为非AKI组。AKI组Cleveland评分和分级均显著高于非AKI组(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亦提示Cleveland分级是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6.850,95%可信区间1.365~34.365,P=0.019]。AKI组SRI分级高于非AKI组;随着AKI分级的提高,Cleveland和SRI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eveland评分系统和SRI评分系统对于低风险择期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AKI无明显预测价值(Cleveland评分C值0.560,95%可信区间0.480~0.640;SRI评分C值0.564,95%可信区间0.477~0.651),但SRI评分对于术后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风险有很好的预测能力(C值0.831,95%可信区间0.716~0.946,P=0.023)。结论:Cleveland评分系统和SRI评分系统对于低风险择期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AKI无明显预测价值,但SRI评分对于术后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高卿李辉陈生龙凌云鹏刘刚鲍黎明陈彧
关键词: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性肾功能损伤
新型胸壁牵开系统与改良心脏稳定器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总结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200例。术中使用新型胸壁悬吊拉钩在直视下获取LIMA,应用改良稳定器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前降支旁路移植。138例接受单纯左胸MIDCAB,62例接受左胸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9.1±4.3)h,监护室停留时间(26.4±14.4)h。术后完全无输血156例,44例输红细胞2~6 U(中位数4 U)。1例(0.5%)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该患者出院后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0.5%)。106例术后1周造影复查,2例(2/106,1.9%)左乳内动脉桥闭塞,随即再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康复出院。197例随访2~26个月,(9.4±6.2)月,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可以在直视下从第1肋上缘开始获取LIMA,使用改良心脏稳定器便于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吻合,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鲁锋凌云鹏杨航鲍黎明杨威高卿崔仲奇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右侧乳内动脉的单中心研究
2023年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右侧乳内动脉(RIMA)的使用情况,分析RIMA使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应用RIMA分为RIMA组和非RIMA组,对两组患者按1∶1行倾向性匹配,比较手术结果,分析RIMA应用情况。结果共完成CABG术1537例,其中128例应用RIMA。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RIMA组(128例)与非RIMA组(128例)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MA组旁路移植血管数[(2.81±0.91)支/例对(2.40±1.26)支/例,P=0.005]和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数[(2.10±0.65)支/例对(0.99±0.43)支/例,P<0.001]均高于非RIMA组,静脉旁路血管移植数少于非RIMA组[(0.71±0.90)支/例对(1.41±1.35)支/例,P<0.001]。RIMA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多于非RIMA组[(1068.45±494.02)ml对(888.02±422.67)ml,P=0.002]。两组的术后呼吸机时间、住监护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MA旁路移植血管术后通畅率95.2%(99/104)。RIMA靶血管为左前降支(45例)、对角支(19例)、中间支(12例)、钝缘或回旋支(16例)、后降支(5例)、右冠状动脉主干(18例);序贯吻合13例。RIMA游离移植41例,原位应用87例,需其他旁路血管材料延长使用19例。结论在CABG中,RIMA旁路血管术后通畅率较高,应用RIMA未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其使用方式变化较大,可选择性应用。
刘刚陈彧陈生龙杨威廉波韩增强高卿赵舟史艺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应用杂交技术拔除高危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的临床总结
2022年
目的:总结回顾杂交技术处理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12月因CIED相关感染或电极穿孔在我院应用择期杂交技术(小切口开胸直视心脏结合透视下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行CIED拔除病例为研究组(杂交组,29例),回顾分析入选人群的病例资料。并以同期行择期常规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去除CIED病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组,17例)。结果:29例病例中,采用半胸骨劈开18例(62.1%),左前外侧5肋间切口7例(24.1%),全胸骨劈开2例(6.9%),全胸腔镜辅助2例(6.9%),术中中转正中开胸2例(6.9%)。相较于常规组,杂交组并不增加右心耳出血、三尖瓣反流、电极残留、肺栓塞等主要并发症风险(P>0.05),表现出更少的出血(100 mL vs 600 mL,P=0.033)和用血量(0 U vs 8 U,P<0.001),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间(5.0 h vs 12.0 h,P=0.024)和术后监护时间(16.5 h vs 44.5 h,P=0.045),术后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15.41±9.30)d vs(32.29±13.61)d,P=0.029]。杂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于经某些静脉拔除CIED高危患者或者同期需要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采用杂交技术处理是安全且有效的。
高卿刘晶昃峰段江波李学斌刘刚
关键词:并发症杂交技术
经静脉拔除导线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患者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植入器械类型,初次导线植入时间、拔除导线总数、拔除右心房导线数目、拔除右心室导线数目,拔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数目,拔除左心室导线数目,拔除方法等变量。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变量是否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果研究期间共完成经静脉导线拔除手术922例,共拔除各类导线1832根(其中右心房导线751根,右心室导线917根,左心室导线74根,除颤导线90根)。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6例(包括急性心脏压塞12例,需要外科手术的急性三尖瓣反流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本组资料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拔除右心房导线数目(OR=3.056,95%CI1.174~7.958,P=0.022)、初次导线植入时间(OR=1.102,95%CI1.029~1.180,P=0.005)是经静脉拔除导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102,95%CI1.029~1.180,P=0.005;OR=3.056,95%CI1.174~7.958,P=0.022)。结论在经静脉起搏导线拔除工作中,急性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右心房导线数目增加、初次导线植入时间延长是围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刘刚李学斌昃峰段江波王龙李鼎苑翠珍姜陆洋高卿杨威赵舟韩增强陈生龙陈彧
关键词:术中并发症
心脏外科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外科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及其术前与术中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科行择期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68例,总结其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以高胆红素血症组为研究组,非高胆红素血症组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本组168例中,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73例,发生率为43.4%。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转肽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术前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合并同期瓣膜手术、术中失血、术中输血输浆、手术及总麻醉时间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OR 1.440,95%CI 1.216-1.706,P=0.000)与手术时间(OR 5.745,95%CI 1.143-28.877,P=0.034)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以及术后总住院时间亦显著增加(P〈0.05),但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未显著增加(P=0.974)。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在心脏外科术后发生率较高,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和手术时间的延长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以及术后总住院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
高卿李辉陈生龙凌云鹏刘刚陈彧
关键词:心脏手术高胆红素血症
75岁以上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事件对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75岁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生存情况及围术期事件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至2012-1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单纯OPCAB且年龄>75岁的患者233例,男性173例(74.25%),平均年龄(77.1±2.3)岁。研究影响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时按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死亡分为围术期死亡组(n=15)和生存组(n=218)。研究影响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时将生存组218例患者,根据随访时是否发生死亡分为随访死亡者(n=97)和随访生存者(n=121)。收集围术期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定义终点事件为围术期死亡及随访期间全因死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数据,对随访患者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术期死亡15例(6.44%),随访218例,随访时间1~182(92.84±45.52)个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6.767,P=0.002)、术中及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OR=4.292,P=0.040;OR=19.455,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OR=1.500,P=0.001)、呼吸机辅助时间(OR=1.004,P=0.002)、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OR=30.000,P<0.001)、二次开胸(OR=26.750,P<0.001)、术后脑卒中(OR=5.889,P=0.041)是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121例随访生存者术后1、3、5、8、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9%、87.55%、85.31%、68.93%,56.7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死亡者与随访生存者比较,男性比例、术前心律失常和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病的患者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HR=4.387,95%CI:1.876~10.259,P<0.010)是影响中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5岁的高龄患者行OPCAB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及中远期生存。术前心律失常、术中及术后应用IABP辅助、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
张国栋陈彧范桄溥高卿董穗欣刘刚陈生龙孙文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高龄
经静脉拔除心内起搏导线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特点与处理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过程中并发心脏压塞病例的特点与处理方法,为经静脉拔除电极过程中预警、识别与处理此类并发症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患者,根据病历记录资料总结电极拔除过程中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并随访此类患者的转归。结果研究期间,共完成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手术922例,共拔除各类电极导线1 832根,发生心脏压塞12例,发生率为1.3%。此类患者的表现有胸闷、憋气、血压下降,透视下心影搏动减弱或消失。12例患者8例经过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4例需要外科开胸探查,其中3例患者于导管室紧急开胸。本组病例术中死亡1人,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压塞的特点为发生快,过程凶险,大多数患者经过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对于心包穿刺失败或无效的患者应即刻开胸心包腔减压是重要的外科抢救手段。
刘刚李学斌高卿韩增强赵舟杨威廉波昃峰段江波陈彧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压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