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欣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疗效
  • 4篇激光
  • 3篇翼状胬肉
  • 3篇内障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胬肉
  • 3篇激光治疗
  • 3篇角膜
  • 3篇分子
  • 3篇白内障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治疗性
  • 2篇视力
  • 2篇随访

机构

  • 12篇昆山市第一人...
  • 3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5篇周欣
  • 7篇胡乃民
  • 5篇王丽波
  • 5篇巫宇舟
  • 4篇刘俐利
  • 3篇蔡世佳
  • 2篇吴苏敏
  • 2篇王懿
  • 2篇李海
  • 2篇黄菁
  • 2篇陈芳
  • 1篇张济明
  • 1篇惠华
  • 1篇何大伟

传媒

  • 3篇交通医学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眼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江苏药学与临...
  • 1篇苏州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05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效果。方法:对角膜浅层病变52眼行PTK治疗,近、远视者作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胬肉术后均经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再行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者共聚焦显微镜确诊后行PTK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翼状胬肉29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且未见复发。角膜瘢痕患者PTK术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3行。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3眼,角膜带状变性3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眼,PTK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原发病未再复发。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欣刘俐利巫宇舟王丽波胡乃民
关键词:角膜浅层病变翼状胬肉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鼻泪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方法 采用透视下鼻泪管支架逆行置入法。结果 本法治疗 8例 (8眼 ) ,随访 17~ 19月 ,全部治愈。
胡乃民惠华周欣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疗效观察
巩膜下虹膜嵌顿术术后十年的随访报告
2005年
周欣
关键词: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随访
PCCC处理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
2011年
目的:探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3-01/2010-1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后囊膜破裂非计划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的病例,定期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前房Tyndall's征、瞳孔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情况。结果:术后1mo,PCCC组与未行PCCC组的最佳矫正视力0.8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mo,PCCC组与未行PCCC组的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前房Tyndall's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囊膜破裂后在可行PCCC的病例中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稳定舒适的视觉效果。
周欣张济明刘俐利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膜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可拆缝线治疗青光眼23例30眼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45例6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眼。一组采用巩膜可拆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另一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5月。结果①术后随访12个月,治疗组术后第1、7、14、30天滤过泡评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3、6、12月,治疗组滤过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②治疗组术后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86.7%和100%,而对照组为83.3%和97.0%,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比较术后眼压曲线发现:治疗组术后第1、7、14天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3、6、12月,两组眼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和平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⑤治疗组术后视力下降者占16.7%(5/30),对照组占23.3%(7/3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瓣可拆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滤过,促进滤过泡形成,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需特殊设备,可广泛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
蔡世佳胡乃民巫宇舟周欣王丽波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术后疗效开角型
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评价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 ,MMC)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将 36例 ,4 2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MMC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1只眼 ,其中 6例为左右眼对照。所有患者年龄在2 0~ 5 6岁之间 ,均为首次手术。两组手术方式相同 ,其中 ,MMC组术中置一含 0 2mg/mlMMC棉片于泪囊鼻腔粘膜吻合口内 ,30分钟后自鼻腔抽出。术后随访 10个月 ,观察并记录溢泪症状改善情况、下睑缘角膜间泪液弧高度 (theheightoftearmeniscus)以及泪道冲洗情况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MMC组有 2 0只眼 (95 2 % )溢泪症状完全消失 ,1只眼症状无改善 ;对照组有 14只眼 (6 6 7% )症状消失 ,4只眼 (19 0 % )症状好转 ,3只眼 (14 3% )无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x2 =6 0 5 84 ,P <0 0 5 ) ;随访期间 ,测量下睑缘角膜间泪液弧高度 ,MMC组正常者 19只眼 (90 5 % ) ,偏高 1只眼 (4 8% ) ,较高 1只眼 (4 8% ) ;而对照组正常者 12只眼 (6 3 2 % ) ,偏高 6只眼 (2 8 6 % ) ,较高 3只眼 (14 3%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x2 =6 14 88,P <0 0 5 ) ;随访期间泪道冲洗 ,MMC组 1只眼 (4 8% )阻塞 ,对照组 3只眼 (14 3% )阻塞。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 ,7日拆线 ,未发现鼻腔出血、鼻粘膜坏死及?
蔡世佳巫宇舟胡乃民王丽波周欣
关键词: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丝裂霉素C
PCNA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PCNA、Bcl-xl、bak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翼状胬肉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CNA、Bcl-xl、bak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1)。Bcl-xl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正常结膜无表达。bak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CNA与Bcl-xl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PCNA和Bcl-xl、bak的异常表达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结果。
胡乃民李海巫宇舟周欣陈芳
关键词:翼状胬肉凋亡PCNABCL-X1BAK
思利巴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考察思利巴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93眼)4~16岁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思利巴组、息宁组.观察视力、融合功能、立体视觉及视网膜光敏感度、注视暗点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6个月,93眼弱视眼中视力提高者占84.94%,平均提高2.31±1.12行;3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高龄组(≥8岁)差异显著,分别为40%、71%、75%.恢复立体视觉3组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8.46%、61.90%、60.00%.治疗组视网膜光敏感度明显改善.副作用息宁组大于思利巴组.结论思利巴能有效地提高弱视患儿的视功能,特别是光觉功能.
周欣胡乃民
关键词:弱视左旋多巴遮盖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底变化的OCT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察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底视盘和黄斑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3例(43眼)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通过OCT观察到的视盘和黄斑区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超声乳化术前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为(95.07±9.731)μm,术后1周厚度为(99.44±8.606)μm,术后1个月厚度为(101.28±8.825)μm,Phaco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为(246.47±8.072)μm,术后1周CST为(249.09±6.059)μm,术后1个月CST为(252.77±9.201)μm,Phaco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增加。OCT是观察眼底视盘和黄斑区的有效检查方法。
黄菁王懿周欣王丽波吴苏敏
关键词:眼底白内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盘黄斑
白内障超声乳化521例术后低视力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满意度。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521例(548眼),其中男219例(227眼),女302例(321眼),采用stop and chop方式乳化吸除晶体核及部分晶体皮质,注吸残留晶体皮质。后囊膜抛光,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结果:(1)548眼中术前低视力537眼(97.99%),术后1天低视力284眼(51.82%)中,低视力因素首位为角膜水肿97眼(17.70%),其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变性15眼(2.74%)、高眼压12眼(2.19%)。而术后3个月低视力64眼(11.68%),术后1天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786,P<0.0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天低视力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晶体核硬度、手术并发症、原发病,而术后3个月为患者年龄和原发病。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引起患者低视力的因素不同,主要因素为术前原发病。
黄菁周欣蔡世佳
关键词:低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