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为
-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HIF-1α、ICAM-1、VCAM-1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选取活动期RA患者50例为RA组,RA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5例为RA合并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记录RA组与RA合并恶性肿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及DAS28评分。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在RA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RA合并恶性肿瘤组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均高于R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RA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合并恶性肿瘤组的RF、anti-CCP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组(P﹤0.01)。经ROC曲线分析可知,HIF-1α、ICAM-1、VCAM-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85、0.752。结论 RA患者血清HIF-1α、ICAM-1、VCAM-1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RA合并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指标。
- 郭君朱世为廖东罗泉芳陈钦玭唐琳洁文健王薇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低氧诱导因子-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恶性肿瘤
- ECT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为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T细胞淋巴瘤的侵袭性更强,在临床上常表现皮肤、脾脏、骨髓等结外器官受侵。多数PTCLs的治疗效果比B细胞淋巴瘤差,5年生存率在30%左右,总体预后较差。
- 罗泉芳朱世为廖东黄智
-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
- 左旋咪唑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羟氯喹片,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片,5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清补体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以及SLEDA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6及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2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1q、C3、C4水平明显增加,β2-MG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补体和β2-M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SLEDAI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左旋咪唑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郭君朱世为廖东罗泉芳陈钦玭唐琳洁文健王薇
- 关键词:盐酸左旋咪唑片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因子血清补体
- 白蛋白、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期和预后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对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分期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按照Durie-Saimon(DS)分期标准将MM患者分为DSⅠ~Ⅲ期,比较各期患者间Alb、CRP、LDH水平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D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除DSⅠ期与Ⅱ期的骨髓浆细胞百分数(BMPC)及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指标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球蛋白(β2-MG)、BMPC、CRP、LDH与DS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β2-MG、BMPC与CRP、LDH均呈正相关(P<0.05),β2-MG与BMPC亦呈正相关(P<0.05),Alb与DS分期、β2-MG、BMP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Alb、CRP、LDH水平可间接反映MM的肿瘤负荷、分期及预后,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
- 罗泉芳朱世为廖东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肿瘤分期预后
- 肺癌各期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藻酸双酯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 1998年
- 为探讨不同TNM分期肺癌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藻酸双酯钠(PSS)的治疗作用,检测了58例肺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了15例Ⅲ期以上肺癌用PSS静脉滴注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显示:各期肺癌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血沉和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值,血球压积却低于正常对照值。不同分期肺癌的血球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Ⅰ~Ⅱ期红细胞电泳时间短于正常对照值(P<0.05),Ⅲ期短于Ⅰ~Ⅱ期(P<0.05),Ⅳ期短于Ⅲ期(P<0.05)。15例Ⅲ期以上肺癌病人藻酸双酯钠治疗后血球压积、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有所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而与肺癌病情轻重有明显关系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却无明显改变,血沉反而略有上升(P<0.05)。结果表明:肺癌血液流变学具有不同与其它疾病的特点;红细胞电泳时间与肺癌病情轻重有关;PSS对肺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王孝养朱世为
- 关键词:肺癌血液流变学藻酸双酯钠血液粘度
-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iladel- 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 ALL)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dul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ALL)的常见类型之一,
- 朱世为刘陶文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 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白血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SAP法。[结果 ]72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 CD4 阳性率降低、CD4 阳性增高 ,CD4 / CD8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 朱世为莫胜福
- 关键词: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
- 亚标准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 2003年
- 朱世为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静脉滴注
- 5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液学分析
- 2003年
- 朱世为廖东陈秉钰张珍琼莫胜福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学症状骨髓涂片骨髓活检
- ME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 2004年
- 目的 :评价 ME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6例患者完全缓解 8例 (5 0 .0 % ) ,部分缓解 3例 (1 8.8% ) ,总有效率 6 8.8%。结论 :MEA方案对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 ,具有中等程度毒副作用 ,但可被患者耐受。
- 朱世为陈秉钰廖东黄智
-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缓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