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鹰飞 作品数:61 被引量:192 H指数:7 供职机构: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咯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咯血的疗效。方法将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及对照组36例(单纯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分割,放疗剂量56-66GY/28-33FX。观察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15ml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放疗期间每天使用。结果观察组咯血有效率87.5%,对照组咯血有效率63.9%,P<0.05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较单纯放疗更能明显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咯血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李鹰飞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肿瘤始动的根基-肿瘤干细胞 2008年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的数量极少,但为肿瘤发生、发展所必需,并具有不断的自我更新和无限的分化潜能。但由于在肿瘤组织中数量极少而且缺乏特异的分子标志而难以捕捉。最近R.Dulbecco研究报道,乳腺癌干细胞LA7的特性,注射单个LA7细胞即可使免疫缺陷鼠生成乳腺癌,该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中,能分化成与正常乳腺结构和功能类似的导管和腺泡。 李鹰飞 肖冰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体外三维培养 分化潜能 免疫缺陷鼠 自我更新 分子标志 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对比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腹水符合入组条件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应用腹腔穿刺术留置管引流技术,治疗组:榄香烯乳400-500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行腹腔灌注治疗,每周一次,连用4周。对照组:顺铂60mg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每周一次腹腔灌注,连用4周,4周后分别观察恶性腹腔积液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照组的有效率分别80.9%、52.3%.组间差异P=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7.6%、40.5%,组间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优于顺铂,并且不良反应与单用顺铂无明显差异。 饶晓军 李鹰飞关键词:榄香烯乳 奥沙利铂 腹腔灌注 恶性腹腔积液 miR-191靶位点SNP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miR-191靶位点SNP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并筛选出miR-191靶位点的SNP;(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PCR—RFLP方法检查所选取的靶基因的SNP。(3)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SHOC2rsl327552,BRD3rs433402,MDM4rs4245739为候选基因研究:(2)对469例胃癌患者和494例正常组的候选基因SNP分型,rsl327552中含有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G+GG)患胃癌的风险高AA基因型P〈0.001。OR 1.693,95%CI 1.286—2.228,而rs43340、rs4245739则与患胃癌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发现rsl327552AG+GG基因型与胃癌患者较晚的临床分期有关P=0.003,OR2.17.95%CI1.07。4.39。结论:SHOC2基因的rsl327552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存在显著性关联.G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个遗传危险因素。 冯巨滨 聂玉强 林泳 李鹰飞 杜艳蕾关键词:胃肿瘤 SNP 针对PD-1和PD-L1通路的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7 2015年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PD-1和PD-L1的过度表达提示某些恶性肿瘤预后不良。 李鹰飞 丁剑午 黄龙关键词:肿瘤 PD-1 PD-L1 免疫治疗 山奈酚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及机制 目的 研究山奈酚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低、高剂量实验组SK-BR-3细胞以30,60 μmol·L-1山萘酚处理,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以噻... 李鹰飞 曾世彬 邱华平 黄龙关键词:乳腺癌 山奈酚 增殖 凋亡 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51例应用阿帕替尼治疗三线及三线以上晚期胃癌患者,早餐后口服500 mg/d,观察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评价疗效,随访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CR患者0例,PR患者4例(6.67%),SD患者18例(35.29%),PD患者29例(56.87%),ORR为7.84%(4/51),DCR为43.13%(22/51)。单因素分析ECOG PS评分0~1分患者有效率高于2分患者(P=0.001),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蛋白尿,其治疗有效率高于无相应不良反应者(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OG PS、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是疗效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患者m PFS 3.43个月(95%CI,3.19~3.68),m OS4.36个月(95%CI 3.84~4.90),亚组分析显示:DCR组mOS显著长于PD组(6.32个月vs 2.90个月,P<0.05)。结论低剂量阿帕替尼(500 mg/d)治疗三线及三线以上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 曾世彬 徐焱尧 李鹰飞 龙剑 查国华关键词:晚期胃癌 疗效 安全性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介素-1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吕永慧 宋卫兵 肖冰 龙燕 姬宏莉 王媛媛 张小兰 李鹰飞关键词:肠炎清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10 TMX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TMX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胃癌组织石蜡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各20例,将肿瘤组织和对应的切缘癌旁正常组织放置于同一张载玻片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利用IPP 6.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TMX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及手术切缘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是否存在表达差异。结果 TMX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14±0.03 vs 0.19±0.05,P<0.01)。结论 TMX基因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TMX基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病。 冯志强 黎庆宁 陈墅圳 李鹰飞 叶敏 聂玉强关键词:胃癌 免疫组化 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丽华 李鹰飞 黄神安关键词:生大黄 重症急性胰腺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