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桂芬

作品数:20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药
  • 8篇血药浓度
  • 8篇药浓度
  • 8篇色谱
  • 8篇相色谱
  • 7篇液相色谱
  • 6篇高效液相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等效性
  • 5篇色谱法
  • 5篇生物等效
  • 5篇生物等效性
  • 5篇生物利用度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相对生物利用...
  • 3篇液相
  • 3篇人体相对生物...
  • 3篇生物等效性研...
  • 3篇透皮
  • 3篇透皮吸收

机构

  • 1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广东省心血管...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江桂芬
  • 15篇余细勇
  • 15篇杨敏
  • 13篇林曙光
  • 8篇陈铁锋
  • 7篇周志凌
  • 7篇钱忆之
  • 6篇林秋雄
  • 6篇单志新
  • 5篇陈铁峰
  • 5篇刘晓颖
  • 5篇邓春玉
  • 3篇郑猛
  • 2篇麦丽萍
  • 2篇李柳
  • 1篇杨华章
  • 1篇陈重
  • 1篇杨杏花
  • 1篇孙家珍
  • 1篇陈亮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南药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3篇199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他克莫司室内质控失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他克莫司(FK506)属于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肝、肾移植等的术后治疗,由于其个体差异大,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血药浓度监测对于优化临床给药方案、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制定合理给药方案的前提,对质控中出现的问题及失控原因分析,有助于对失控因素的掌握和控制,因此,
江桂芬周志凌
关键词: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临床实验室技术
复方卡托普利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
2004年
目的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的相应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人血浆卡托普利、氢氯噻嗪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Zorbax C18柱。卡托普利分析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44/56/0.2,v/v),检测波长:UV258nm。氢氯噻嗪分析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10/10/80/0.2,v/v),检测波长:UV272nm。样品处理:卡托普利带药血浆p-BPB衍生后酸化,乙酸乙酯提取。氢氯噻嗪带药血浆碱化,乙酸乙酯提取,分别行色谱测定。结果 1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复方卡托普利片的血药浓度数据经3P97程序自动拟合。卡托普利吸收较快,0.51h血药浓度已达峰值;消除亦快,服药后10h,血药浓度已低于7mg/L。受试药与对照药比较,两药的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0.65±0.24h和0.71±0.19h,实测峰浓度(Cmax)分别为229.5±105.5mg/L和228.1±122.4mg/L,以实测值计算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59.5±114.8mg·h/L和356.2±99.8mg·h/L,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7±11.6%。氢氯噻嗪药吸收较慢,血药浓度峰值多出现于23h,消除半衰期约为3h左右。受试药与时照药比较,两药的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2.15±0.63h和2.00±0.62h,实测峰浓度(Cmax)分别为73.0±22.6mg/L和72.9±16.4mg/L,以实测值计算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分别为387.3±65.7mg·h/L和387.0±54.6mg·h/L,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2±10.7%。结论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与对照药相比具有相同生物等效性。
陈铁锋余细勇杨敏江桂芬钱忆芝林曙光
关键词:卡托普利氢氯噻嗪生物利用度
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监测(HPLC)法的改进被引量:11
1999年
改进环孢素A(Cs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全血经乙醚提取后,吹干,用甲醇、稀HCI定容,正己烷脱脂后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100:20),色谱法为YWG-C184.6×150mm,检测波长为214nm。结果:CsA与CsD峰分离效果良好,最低检测限为5ng(信噪比是2.65),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1。提取步骤少,方法简便、快捷。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临床器官移植中CsA的大量快速的样本测定。
江桂芬杨敏余细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环孢素A血药浓度
同型半胱氨酸室内质控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免疫荧光偏振法在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中的稳定性,发挥室内质控在提高检测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对过去两年(2006年1月-2007年12月)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中的随行质控品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例数为176例,质控品...
江桂芬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文献传递
盐酸特比萘芬溶液的透皮吸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观察1%盐酸特比萘芬溶液经皮肤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性和蓄积性。方法6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兔皮肤单次涂药液8ml·d-1,收集24h内药时血样。随后连续涂药液7d,收集每日峰、谷浓度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兔血清特比萘芬血药浓度。结果药物透皮吸收3hCmax8.3±3.7μg·L-1,随着血药浓度下降维持一个较低水平。连续7d,药峰浓度在d3达10.5±3.0μg·L-1,随后数日峰浓度维持于一平台水平,谷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1%盐酸特比萘芬溶液没有体内累积现象。
陈铁锋余细勇林曙光杨敏江桂芬钱忆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特比萘芬血药浓度蓄积性
新生儿362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对新生儿地高辛合理用药的重要作用,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性。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及对测定362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于有效浓度范围(<0.8μg/L)的患儿占29.3%,在有效浓度范围内(0.8~2.2μg/L)的患儿占61.6%,高于有效浓度范围(>2.2μg/L)的患儿占9.1%。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新生儿在吸收、分布、代谢等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中毒起着重要作用。
江桂芬周志凌
关键词: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
普萘洛尔及其对映体血药浓度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1996年
本文研究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量普萘洛尔(40mg)和12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多剂量普萘洛尔(80mg/day×3)后;静息状态和踏车兴奋状态时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口服单剂量普萘洛尔后3h,静息状态时血浆ANP水平升高19.4±11.1ng/L(P<0.05);而运动状态时血浆ANP升高更为明显,为64.8±40.9ng/L(P<0.05)。血浆ANP的变化与普萘洛尔对映体S(-)-PPL和R(+)-PPL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3和0.7192。口服多剂量普萘洛尔停药后12h,血浆ANP仍可维持较高水平,较基础对照值升高39.9±28.3ng/L(P<0.05)。此结果提示,普萘洛尔参与了血浆ANP水平的调控,这种作用尚难以用β肾上腺素能效应进行解释,可能与抑制ANP的体内降解过程有关。
林曙光余细勇钱忆之杨敏陈铁锋江桂芬陈绮云孙家珍
关键词:普萘洛尔对映体心钠素血浆水平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尼群地平浓度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采用3%OV-1GasChromQ担体填充柱和电子捕获检测器,以安定为内标,对人血浆中的尼群地平浓度进行分析,在pH=9(0.2mol/LTris缓冲液)的条件下,用甲苯提取直接进样,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内标与样品峰分离较好,保留时间分别为2.23min和4.5min,线性范围2.5~200ng/ml(r=0.9995),未见有明显杂质峰干扰。
江桂芬陈铁锋
关键词:尼群地平气相色谱法填充柱血浆
中成药中格列本脲人体血浆浓度测定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特性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建立简便、快捷的测定人体血浆中格列本脲方法。了解中成药中格列本脲与单纯格列本脲片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LC - 3A ,SPD紫外检测器 ,ZorbaxC18柱 [4 .6mm× 15cm ,5 μm],流动相为 :改性乙腈 -水 (49∶5 1,V/V) ,流速 1.0mL/min。柱温 :6 0℃ ,检测波长 :UV2 14nm。 2 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方法 ,分别口服中成药丸 (含格列本脲 )或对照药格列本脲片 ,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 ,用 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格列本脲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5 μg/L。格列本脲血药浓度标准曲线范围在 5~ 2 5 0 μg/L。日内、日间误差均 <15 %。方法学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两种制剂中的格列本脲吸收半衰期t12 Ka分别为 1.2 1± 0 .4 2h (格列本脲片 )和 1.30± 0 .4 6h (中成药丸 ,含格列本脲 ) ,消除半衰期t12 Ke分别为 2 .99± 0 .85h和 2 .87± 0 .6 5h。两药的达峰时间 (Tmax)实测值分别为2 .2 2 5± 0 .4 13h和 2 .32 5± 0 .4 38h ,达峰浓度 (Cmax)实测值分别为 131.7± 5 0 .8μg/L和 138.1± 5 0 .0 μg/L。
杨敏余细勇欧晓鹏伍淑英钱忆之江桂芬陈铁锋林曙光
关键词:格列本脲血液药代动力学高压液相色谱法中成药
复方酮康唑软膏的透皮吸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皮肤用复方酮康唑软膏后其成分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药物的透皮吸收与体内蓄积性。方法  1 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4 % (高浓度药物组 )、1 % (治疗量药物组 )和基质组 ,每兔皮肤一次性涂药膏 5g/d ,2 4h内收集药时血样。另 1 %用药组连续涂药 7d ,收集每天峰、谷浓度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血药浓度。结果  4 %、1 %组酮康唑 2h达峰 ,丙酸氯倍他索 4h达峰 ,两组、两药的峰浓度分别为 0 .1 1± 0 .0 9和 0 .0 6± 0 .0 2mg/L ;0 .0 6± 0 .0 1和0 .0 4± 0 .0 2mg/L。随后两药浓度下降并维持于一个较低水平。连续用药后酮康唑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前 4d上升 ,d4是d1的3倍 ,d5、6、7处于平稳状态并呈下降趋势 ,d7分别为d1的 1 .63、1 .69倍 ;丙酸氯倍他索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变化趋势类似于酮康唑。结论 复方酮康唑软膏皮肤用药后透皮吸收量很少 。
陈铁锋余细勇林曙光杨敏江桂芬钱忆之
关键词:复方酮康唑软膏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透皮吸收血药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