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扬
- 作品数:50 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与处理(附88例报告)
-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9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8例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诊治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着乳腺X线检查、乳管镜和真空辅助旋切技术的开展,我院DCIS占乳腺癌的比例由1999年以前的...
- 陈中扬李文萍王颀
- 文献传递
-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12月65例导管内癌及伴微浸润的临床资料。结果乳管内视镜在同期乳头溢液患者中导管内癌的检出率是6.1%,诊断导管内癌的病理符合率为94.59%。35例乳管内视镜诊断为导管内癌的患者中,17例(48.57%)乳腺摄影及B超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病变。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导管内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陈中扬张江宇
- 关键词:乳管内视镜导管内癌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新进展
- 2003年
- 陈中扬王颀
- 关键词:SLNB假阴性率早期乳腺癌淋巴结活检前哨淋巴结ALND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假体植入重建乳房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硅胶假体植入重建乳房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小肌间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并根据冰冻切片检查结果决定是否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结果20例患者客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95%,主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100%。其中有6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一期乳房重建,能达到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 杨剑敏王颀李文萍张安秦许娟陈中扬朱彩霞施军涛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乳房重建
- pT_(1a)和pT_(1b)乳腺癌13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pT1a和pT1b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130例pT1a和pT1b乳腺癌及同期607例pT1c和pT2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在年龄分布、月经状况、淋巴结状态、肿瘤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和Ki-67表达指数等临床病理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pT1a和pT1b乳腺癌相比,在各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T1a/pT1b相比较于pT1c和pT2乳腺癌,有更多的低组织学分级(G159.2%vs18.6%和12.3%),低Ki-67增殖指数(<14%者,73.8%vs57.7%和55.5%)和阴性淋巴结转移(86.9%vs62.0%和47.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较多(76.2%vs72.3%和62.2%),但与pT1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408),与pT2组相比则有统计学差异(P=0.006);HER2阳性表达较少(21.5%vs22.3%和29.7%),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870和P=0.076);年龄≤35岁者较多(21.5%vs8.8%和13.8%),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42),但在月经状况上与其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45和P=0.217)。结论 pT1a和pT1b乳腺癌总体上具有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激素受体阳性较多和HER2过表达较少的特点。pT1a和pT1b乳腺癌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无明显差别。
- 许娟朱彩霞杨剑敏连臻强陈中扬王颀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
- 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高危因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建立乳腺癌风险模型,有针对性地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组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分别进行乳腺癌人群和非乳腺癌人群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绝经前妇女中,服用避孕药、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等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乳腺增生病史、有乳腺组织活检史、有相对剧烈的运动等因素可能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妇女中,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是危险因素,情绪调节能力强是保护因素。结论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建立绝经前后不同的乳腺癌预报模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乳腺癌的早期干预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张安秦夏建红王颀李文萍许娟陈中扬杨剑敏
- 关键词:乳腺肿瘤绝经前绝经后
- 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研究
-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人群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用判别分析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判别。结果:绝经前后妇女患...
- 夏建红王颀张安秦李文萍许娟陈中扬杨剑敏翁秀琼
- 关键词:乳腺癌绝经前绝经后
- 文献传递
- T_1N_0M_0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T1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3-01-01-2009-12-3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收治934例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其中T1N0M0乳腺癌137例,占14.7%。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中有33例(24.1%)为T1mic,42例(30.7%)为T1a^T1b,62例(45.2%)为T1c。肿瘤大小与组织学分级(P=0.001)有关,与年龄(P=0.526)、ER/PR(P=0.371)、HER-2(P=0.624)、手术方式(P=0.479)和术后辅助化疗(P=0.066)无明显相关性。中位随访47个月,5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96.4%,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99.3%。在单因素分析中,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10)和ER/PR状态(P=0.043)有关,而与年龄(P=0.217)、肿瘤大小(P=0.880)、HER-2状态(P=0.769)、手术方式(P=0.477)和有无化疗(P=0.560)无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组织学分级是5年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5。组织学分级G1、G2和G3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100.0%、96.3%和84.2%,伴有组织学分级非G3患者的5年DFS(98.3%)优于伴有组织学分级G3(84.2%)的患者,P=0.005;G2(96.3%)和G1(100.0%)患者5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肿瘤组织学分级是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预后差。肿瘤组织学分级可为T1N0M0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王永南王颀张安秦李文萍陈中扬万舰罗懿忠韩晓蓉许娟
- 关键词:乳腺肿瘤小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10年间乳腺癌诊断与手术方式的演变
- 目的:分析我院10年来乳腺癌患者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的演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前非手术活检确诊率、分期和手术方式的演变情况。结果:原位癌(0期...
- 许娟王颀朱彩霞张安秦李文萍施军涛陈中扬杨剑敏韩晓蓉王永南连臻强
-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
- 文献传递
- 腔镜下乳腺保留乳头乳晕全乳切除术被引量:7
- 2016年
- 美国癌症协会预估2015年美国女性人群中乳腺癌最多,约231 840例,预计死亡40 290例,新发原位癌60 290例。目前乳腺癌的研究采用各种分子方法、基因检测,但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手术的地位仍不可替代。国内全乳切除术仍应用广泛,患者整个乳房被切除让患者在遭受疾病打击的同时身体和心理上的再次受挫,近年来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与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活检)是乳腺癌手术史的里程碑,而乳腔镜手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乳腺手术理念和操作方法。
- 陈中扬徐力堃赵丽梅邓群娣史玉何建行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皮下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