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嵘峰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线粒体
  • 2篇基因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星状细胞
  • 1篇型胶原
  • 1篇氧化应激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X基...
  • 1篇实验性肝纤维...
  • 1篇鼠肝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黄嵘峰
  • 2篇王小众
  • 2篇陈治新
  • 1篇史美娜
  • 1篇张莉娟
  • 1篇郑耀辉
  • 1篇陈红英
  • 1篇黄月红
  • 1篇林纳
  • 1篇乐少华
  • 1篇郑伟达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乙肝病毒X基因对正常人肝细胞株HL-7702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探讨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及其产物X蛋白/(HBx/)对正常人肝细胞株HL-7702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并鉴定靶向HBx的小干扰RN...
黄嵘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活性氧簇氧化应激信号传导
文献传递
水化在预防HD-MTX治疗白血病毒副作用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4年
甲氨喋呤 (MTX)用于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但HD -MTX具有较持久的细胞毒性 ,其毒副作用大 ,通过观察总结 1 5 0例次MTX副作用发生的种类、发生率及相应处理措施 ,并将充分水化与未充分水化者黏膜炎、皮疹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u检验 ) ,评价水化的关键作用。结论 :只要做到充分水化加上碱化、适宜四氢叶酸钙解救 ,可使MTX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下降。
乐少华郑耀辉黄嵘峰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TX副作用水化
靶向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小干扰RNA对稳定表达X基因的正常人肝细胞株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靶向HBVX蛋白(HBx)小干扰RNA(siRNA)重组表达质粒,观察其对稳定表达HBx基因的正常人肝细胞株HL-7702/HBx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两条针对全长HBx基因具有短发夹结构的siRNA序列,克隆至载体psiRNA—Hh1GFPzeo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X1和pX2,并以不针对任何序列的重组质粒pScr作为对照。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L-7702/HBx肝细胞株,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HBx的阻抑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水平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pX1和pX2构建成功。pScr、pX1、pX2分别转染入HL-7702/HBx细胞48h后,空白对照组HB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5±0.12和0.62±0.09,pX1组分别为0.33±0.10和0.19±0.08,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4.73,P〈0.05;t=7.53,P〈0.05),pX2组分别为0.48±0.10和0.37±0.11,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2.39,P〈0.05;t=4.43,P〈0.05),但pXl组抑制效果强于pX2组(t=2.28,P〈0.05)。RNA干扰后细胞内ROS水平为5.00±0.38,Aqrm水平为33.864-0.50;空白对照组ROS为72.10±0.55,AWm为3.57±0.26(t=276.22,P〈0.05;t=107.15,P〈0.05)。结论靶向HBx的siRNA能特异性抑制HBx在HL-7702/HBx细胞中的表达,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AWm水平,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
黄嵘峰林纳陈红英陈治新王小众
关键词:病毒蛋白质类膜电位
白细胞介素-10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IL10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ColⅠ和Col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8只)、CCl4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I组,24只)3组,于造模第7周和第11周分别随机选取一批大鼠,分离肝星状细胞并提取总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ColⅠ和ColⅢ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C组ColⅠ和ColⅢmRNA的表达增加并呈增强趋势(与N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1;ColⅢP<0.05)。造模第7周,Ⅰ组ColⅢmRNA的表达量低于C组(P<0.01);造模第11周,两种胶原Ⅰ组的表达量均进一步下降(与C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5;ColⅢP<0.01),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星状细胞内ColⅠ和ColⅢmRNA的表达增加,外源性IL10能显著降低两者的表达。
黄嵘峰郑伟达张莉娟史美娜陈治新黄月红王小众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逆转录PCR大鼠肝星状细胞实验性肝纤维化白细胞介素-10胶原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