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7篇膀胱
  • 5篇膀胱肿瘤
  • 3篇前列腺
  • 2篇蛋白
  • 2篇血尿
  • 2篇尿道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曲张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纤维瘤
  • 2篇纤维瘤病
  • 2篇结扎
  • 2篇结扎术
  • 2篇精索
  • 2篇精索静脉
  • 2篇精索静脉曲张
  • 2篇静脉

机构

  • 17篇长江大学附属...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武汉大学人民...

作者

  • 17篇郑江
  • 10篇刘昌茂
  • 9篇代海涛
  • 8篇夏安
  • 6篇刘远华
  • 4篇刘云飞
  • 2篇陈益
  • 2篇呙林杰
  • 2篇熊鹰
  • 2篇王刚
  • 1篇赵会传
  • 1篇易珉
  • 1篇谢平
  • 1篇刘永安
  • 1篇苏新军
  • 1篇张琼
  • 1篇田夫
  • 1篇陈跃
  • 1篇郭娟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七次中国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六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结论:腹腔镜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好。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术式将成为治疗...
郑江刘云飞刘昌茂夏安代海涛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全切除术腹腔镜
文献传递
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在PKRP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BPH患者行PKRP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2、6个月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水平,并计算f/tPSA比值,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PSA变化差异。结果:术后24h患者血清t-PSA值平均为(15.5±7.6)ng/mL,明显高于术前患者血清t-PSA值(6.2±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t-PSA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降至最低,随后血清t-PSA趋于稳定;血清f/tPSA比值术前术后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可显著降低BPH患者血清中的PSA,术后2个月PSA稳定至最低水平;与血清中的t-PSA和f-PSA水平相比,血清f/tPSA比值是PKRP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的一个更可靠指标。
刘云飞郑江刘昌茂夏安代海涛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离子体双极电切
核基质蛋白22及尿膀胱癌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22(NMP22)及尿膀胱癌抗原(UBC)的检测用于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尿NMP22及UBC。膀胱镜检查前取尿样分别进行NMP22、UBC和脱落细胞学检测,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结果以大于正常对照组尿液NMP22水平上限10U/ml为NMP22阳性界值,以12μg/L为UBC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界值时,NMP22和UBC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8.3%和86.7%,与脱落细胞学(4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种方法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0.0%、84.0%和92.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92.9%和9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72.4%和38.9%。结论尿NMP22和UBC检测技术简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记物。
刘云飞郑江刘昌茂夏安代海涛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核基质蛋白22细胞角蛋白尿膀胱癌抗原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膀胱癌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但此为有创检查,患者依从性差,风险大,费用高,膀胱肿瘤发病隐匿,检测早期微小癌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国内外的不断探索,许多与膀胱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相继被发现,若膀胱镜检及病理活组织检测相结合,可进一步降低检测的假阳性率和漏诊率,在膀胱癌的临床筛查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膀胱癌肿瘤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谢平张世昌郑江
关键词:膀胱癌肿瘤标志物
伴前列腺炎的不育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刘云飞郑江刘昌茂夏安代海涛
关键词:前列腺炎不育症精液
腹膜后纤维瘤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瘤病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腹膜后纤维瘤病侵袭输尿管致严重血尿的诊治,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术中发现腹膜后右侧输尿管末端有一直径6cm实性肿瘤,固定于盆壁,与髂外动静脉致密粘连,包裹右侧输尿管末端,上段输尿管扩张。行肿瘤大部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切除肿瘤大部分为肌瘤样组织,中间坏死形成囊腔,与输尿管相通;术中快速冰冻片报告梭形细胞肿瘤,良恶性待定;术后病理报告为腹膜后纤维瘤病,免疫组化:CD34(-)、CD117(-)、Dog-1(-)、SMAS-100(-)、Vimentin(+)、Desmin(-)、NSE(-)。结论:腹膜后纤维瘤病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可以因发生位置不同而以不同临床症状就诊,提高对这一肿瘤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
代海涛刘昌茂夏安熊鹰呙林杰刘远华郑江陈益
关键词:纤维瘤病腹膜后免疫组化
基于生物信息学miR-221调控前列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
2020年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对miR-221调控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miR-221调控前列腺癌的重要靶点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里,获得miR-221调控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表达的芯片GSE45627,用在线分析工具GEO2R进行数据分析,按照P<0.01和差异倍数≥2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基因输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和通路的富集分析,然后进行蛋白质互做分析。结果:共鉴定108个DEG。基因本体富集结果表明,DEG编码的功能分子主要位于细胞质、细胞核,分子功能主要涉及“双链RNA结合”“螺旋酶活性”“双链DNA结合”“蛋白结合”“单链RNA结合”,与生物学过程有关,包括“调节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病毒的防御反应”“调控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先天免疫反应”。KEGG信号通路分析主要涉及甲型H1N1流感信号通路、麻疹信号通路、丙型肝炎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生物信息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miR-221调控前列腺癌中有用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但这些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张世昌郑江
关键词:前列腺癌MIR-221生物信息学差异基因
辅助闭孔神经阻滞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重要的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经典手术方法是膀胱肿瘤电切除,此手术方式有诱发闭孔反射可能,特别是侧壁肿瘤电切过程中强烈的闭孔反射可以导致膀胱穿孔[2-3];另外普通电切存在出血、电切深度不易掌控、标本碎片化不利于病理分期等弊端。我们从2016年受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启发,开始尝试做等离子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对于膀胱侧壁肿瘤,辅助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最终发现此手术方法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代海涛唐喆赵会传彭昌伟刘远华张忠王忠禹刘昌茂郑江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穿孔膀胱肿瘤闭孔神经阻滞经典手术
ERCC1和RRM1基因与膀胱肿瘤临床特征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疗效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基因在膀胱肿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经膀胱灌注吉西他滨的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07月至2018年07入我院经病理证实膀胱癌患者共86例,其中非浸润型50例,浸润型36例,同期选择30例膀胱良性肿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组织ERCC1和RRM1 mRNAs定量表达水平。随访时间15~63个月,中位时间41.5个月,记录非浸润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总复发率和生存率,分析ERCC1和RRM1基因表达与灌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与膀胱良性肿瘤组患者比较,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RRM1呈高表达,ERCC1呈低表达,并且浸润型患者RRM1明显高于非浸润型,ERCC1明显低于非浸润型(P<0.05)。并且,肿瘤组织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和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针对非浸润型患者灌注后共复发7例(14.0%),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RR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而ERCC1水平明显低于无复发组(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ERCC1低表达和RRM1高表达不仅与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还与吉西他滨的灌注疗效有关;检测ERCC1和RRM1表达对早期预测灌注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世昌郑江
关键词:吉西他滨ERCC1RRM1膀胱灌注
植入式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
<正>目的探讨植入式微波消融对于肾脏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肾脏直径≤3cm肿瘤,以水冷式微波针,频率2450MHz,功率50~80W,作用时间300~900s,插入肿瘤病灶进行消融治疗,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视...
郑江代海涛刘远华唐喆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