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影

作品数:59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变应原
  • 12篇螨变应原
  • 12篇吸虫
  • 11篇血吸虫
  • 11篇免疫
  • 11篇抗原
  • 10篇日本血吸虫
  • 10篇抗体
  • 9篇血吸虫感染
  • 9篇吡喹酮
  • 9篇吸虫感染
  • 9篇可溶性
  • 9篇尘螨
  • 8篇血清
  • 8篇日本血吸虫感...
  • 7篇吡喹酮治疗
  • 7篇弓形虫
  • 6篇屋尘螨
  • 6篇小鼠
  • 5篇疫苗

机构

  • 58篇中国食品药品...
  • 5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南昌市洪都中...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9篇张影
  • 39篇辛晓芳
  • 26篇张瑾
  • 24篇薄淑英
  • 17篇杨英超
  • 14篇曾明
  • 13篇徐颖华
  • 13篇李喆
  • 12篇鲁旭
  • 12篇王国柱
  • 11篇王国治
  • 11篇王斌
  • 10篇刘向芹
  • 5篇董思国
  • 5篇杨蕾
  • 5篇田喜凤
  • 5篇梁昊宇
  • 4篇张金龙
  • 4篇叶强
  • 3篇赵爱华

传媒

  • 20篇中国生物制品...
  • 6篇中华临床免疫...
  • 5篇中国药事
  • 5篇药物分析杂志
  • 4篇国际医学寄生...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药品标准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2012年中...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生存状况的动态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生存状况的动态变化。方法尾蚴感染BALB/c小鼠,于感染6周、9周、12周、18周分别处死小鼠,采血并分离血清,以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为检测抗原,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同时,取肝脏和脾脏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称重;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后,BALB/c小鼠体重显著降低;同时期感染小鼠的脾脏增大显著,脾脏指数是正常小鼠的5.75倍;肝脏也增大,肝脏指数是正常小鼠的1.7倍。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7~11周后,存活率下降明显;感染小鼠的血清效价大于16000,并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小鼠血清IgG值不断增高。感染12周后,血清IgG值与6周相比显著升高,同时,小鼠的生存状态也有所好转。结论BALB/c小鼠感染血吸虫后6~9周,体重持续下降,进入急性感染期,9~12周体重趋于平稳,为急慢性感染的过渡时期,12周后小鼠体重开始缓慢增加,病程进入慢性感染期。血吸虫虫卵对整个病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张影刘向芹张瑾田喜凤薄淑英王国治辛晓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存活率脾脏指数
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FGE分析研究
2022年
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数变化分析(multilocus VNTR analysis,MLVA)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电泳后,获得了较高清晰度酶切图谱,各条带分离良好。65株钩体菌株分为61种PFGE型别。相同的血清群的钩体菌株的PFGE型别不尽相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尽管PFGE、MLST和MLVA之间的分型结果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聚类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可形成11个大小不一进化簇,呈现多点分散进化特征。结论获得致病性钩体分子分型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钩体分子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李喆张影杜宗利叶强徐颖华辛晓芳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多位点序列分型
抗屋尘螨Ⅱ组天然变应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屋尘螨Ⅱ组天然变应原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小鼠杂交瘤方法,筛选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筛选的杂交瘤细胞诱生小鼠腹水后,对其进行纯化。利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与变应原的特异性反应,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抗体的交叉反应性。结果获得4株IgG1型别的针对屋尘螨Ⅱ组天然变应原的高效价单克隆抗体,其中1株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不同厂家屋尘螨Ⅱ组变应原,其余3株抗体可同时识别不同厂家屋尘螨及粉尘满Ⅱ组变应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屋尘螨与粉尘满Ⅱ组变应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对屋尘螨Ⅱ组天然变应原的单克隆抗体,为尘螨变应原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李喆张影杨英超田霖吴燕马霄辛晓芳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效价特异性
钩端螺旋体疫苗菌种分子遗传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疫苗菌种分子遗传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采用PCR扩增7株钩体的7种管家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位点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并系统评价不同传代次数菌种的分子遗传稳定性。同时组织协作标定,验证MLST方法用于疫苗菌种分子遗传质控的适用性。结果 7种钩体疫苗株呈现7种不同序列基因型。疫苗菌种在动物增毒前、后及在体外连续传代20代,细菌MSLT序列基因型未发生改变,证明钩体疫苗菌种具有良好的分子遗传稳定性。协作标定研究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结果易于标准化。结论建立了评价钩体疫苗菌种的分子遗传质控方法,疫苗菌株MLST序列基因型可作为一项候选的质量控制标准,完善了当前疫苗质控监管体系。
徐颖华李喆张影杜宗利辛晓芳叶强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分子遗传稳定性
两种螨变应原注射液氯化钠含量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验证电位滴定法用于螨变应原注射液氯化钠含量测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电位滴定法和硫氰酸铵滴定法检测螨变应原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确定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并进行精密性、准确性验证。应用两种方法测定13批螨变应原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结果电位滴定法测定螨变应原注射液氯化钠含量的线性检测范围(0.10~1.50 m L)较硫氰酸铵滴定法(0.50~1.50 m L)广;精密性验证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法检测氯化钠含量的RSD不高于1.87%,硫氰酸铵滴定法不高于1.97%;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硫氰酸铵滴定法检测氯化钠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5.20%~112.66%,电位滴定法为92.88%~99.44%。两种方法检测13批(共27个亚批)螨变应原注射液氯化钠含量,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全部符合该制品注册检验标准。结论电位滴定法可作为硫氰酸铵滴定法的补充方法,用于螨变应原注射液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张影李喆鲁旭幺山山曾明辛晓芳王斌
关键词:氯化钠电位滴定法
IgE作为脱敏治疗疗效考核指标
2023年
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E型抗体(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疾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是WHO和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许多临床研究发现,接受AIT后患者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免疫学的变化,机制涉及T细胞和B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虽然AIT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分子学机制至今还未完全阐明,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免疫学指标可以预测及监测AIT的临床疗效,因此,识别和监测AIT产生的免疫改变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IgE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展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临床上启动AIT的依据之一。研究表明,AIT对特异性Ig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AIT早期阶段,患者血清sIgE水平会一过性升高,在持续治疗数月或数年后逐渐下降,AIT期间血清sIgE的水平变化与治疗时间的长短相关,但是否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以及是否可以作为反应AIT临床效果的一个潜在的免疫学标志,这些尚不明确,本文就sIgE抗体在AIT中的变化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张影黄钰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疾病疗效考核脱敏治疗分子学机制免疫球蛋白E
益生性肠球菌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与监管被引量:3
2019年
肠球菌目前作为益生菌的研究热点,被应用于多种微生态制剂,在胃肠道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肠球菌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成为致病菌,在临床报告的数据中,有一部分院内感染就是由肠球菌引起。鉴于肠球菌的益生性和潜在的致病风险,迫切需要对肠球菌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从耐药性和毒力因子方面评价肠球菌的安全性,也有部分研究通过动物试验考察肠球菌的安全性,结果均表明,尚未发现益生性肠球菌的安全问题。
鲁旭张影曾明
关键词:肠球菌安全性毒力因子耐药性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感染小鼠后IFN-γ和IL-4及T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血吸虫感染小鼠经吡喹酮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水平,及脾细胞中特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将90只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感染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和治疗组小鼠经腹部感染血吸虫尾蚴(约25条/鼠)。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6周经口给予吡喹酮治疗,300mg/(kg·d)×3d。分别在治疗后4、6、8和12周,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采血并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无菌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经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分别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体重在治疗后4~12周均显著大于感染组(P〈0.05),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表明,治疗后4周,治疗组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与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8和12周,治疗组的IFN-γ(0.038+0.013、0.028±0.001和0.027±0.007)和IL-4(0.051±0.020、0.045+0.019和0.043±0.016)水平均显著低于感染组(IFN.1:0.057±0.004、0.060±0.023和0.052±0.017,IL-4:0.150±0.014、0.148±0.014和0.123±0.017)(P〈0.05),而治疗组和感染组的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LISPOT结果显示,在治疗后4周和6周,治疗组脾细胞中IFN-γ特异性淋巴细胞数量与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8周和12周治疗组细胞数量(39.9±22.8和38.5±6.2)显著低于感染组(141.9±39.3和(06.8±28.6)(P〈0.05);治疗组脾细胞中IL-4特异性淋巴细胞数量在治疗后4周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而后开始减少,治疗后8周和12周(111.3±14.3和113.0±44.2)显著低于感
刘向芹田喜凤张瑾辛晓芳张影
关键词:吡喹酮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日本血吸虫感染经吡喹酮治疗后血清中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人感染日本血吸虫经吡喹酮治疗后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性抗体IgG、IgM及IL-4、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治疗组血清采自湖北省江陵市荆州县吡喹酮治疗8个月的血吸虫病患者15例.阳性组采当地的血...
刘向芹张影张瑾薄淑英辛晓芳
关键词:吡喹酮血吸虫感染血清抗体水平细胞因子水平
文献传递
生物制品中杀菌防腐剂苯酚可能导致的异常反应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生物制品中杀菌防腐剂苯酚可能导致的异常反应及其可能存在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ⅫF"异常毒性检查法",经小鼠腹腔注射浓度为0.3%、0.35%、0.4%、0.45%、0.5%的苯酚溶液(pH 6.10),观察其可能导致的异常反应,并记录及评分。结果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注射后第7天,各组小鼠体重均较注射前增加;浓度≥0.4%的苯酚组小鼠,可观察到异常反应;随着苯酚浓度的升高,小鼠出现的异常反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结论苯酚与其所导致的异常反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生物制品中苯酚浓度≥0.4%的产品不适宜选用该检查法。
杨英超王国柱张金龙张影薄淑英张瑾辛晓芳
关键词:苯酚生物制品异常毒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