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朝胜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AL
  • 3篇C/C
  • 3篇W
  • 2篇碳热还原
  • 2篇陶瓷
  • 2篇陶瓷材料
  • 2篇热还原
  • 2篇显微组织
  • 2篇摩擦磨损性能
  • 2篇反应机理
  • 2篇复合陶瓷
  • 2篇复合陶瓷材料
  • 2篇复合物
  • 2篇复相
  • 2篇复相陶瓷
  • 2篇复相陶瓷材料
  • 2篇高岭石
  • 2篇SIC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作者

  • 9篇王朝胜
  • 5篇易茂中
  • 4篇冉丽萍
  • 3篇邹正光
  • 3篇龙飞
  • 2篇杨琳
  • 2篇邵珊
  • 2篇易振华
  • 1篇顾涛
  • 1篇彭可
  • 1篇黄伯云
  • 1篇葛毅成
  • 1篇崔超
  • 1篇张路生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粉末冶金材料...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天然高岭土原位还原制备SiC_w/Al_2O_3复相陶瓷粉末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天然高岭土为主要原料,以碳黑作为碳源,原位还原制备SiCw/Al2O3复相陶瓷粉末。研究原位还原合成的热力学过程,并对SiC晶须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保护气氛下通过原位碳化,在1550℃下保温1.5h合成出SiCw/Al2O3复相陶瓷粉末。产物中SiC呈晶须状,其直径≤200nm,长度≥5μm。反应机理:高岭土中的SiO2与碳黑反应先形成SiO气相,SiO与碳黑通过气固反应形成SiC微晶颗粒;由SiO与CO气相反应沉积到前述SiC微晶颗粒上,沿(111)晶面择优生长逐渐形成晶须状产物;莫莱石还原反应同时进行;最后形成以SiCw包覆Al2O3的结构并均匀分布。
王朝胜邹正光顾涛龙飞
关键词:高岭土原位合成
高岭石-C体系高温碳热反应过程被引量:1
2010年
以高岭石和无机碳为原料合成SiCw/A12O3复相陶瓷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该陶瓷粉体进行测试表征,研究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并初步探明高岭石碳热还原反应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过程由2段组成,第1段是高岭石的低温分解,第2段是高岭石分解产物SiO2和莫来石的碳化还原。其中第2段反应又由SiO2的碳化还原和莫来石的碳化还原组成,二者是先后发生而不是并列发生。在高岭石碳热还原过程中,气-固(V-S)反应机制和固-固(S-S)反应机制均有可能发生,SiC晶须的形成由占主导地位的反应机制决定。
王朝胜邵珊邹正光龙飞易茂中
关键词:高温碳热还原反应机理
C/C-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16
2007年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的方法制备密度和基体炭不同的C/C多孔坯体,采用真空熔渗将熔融Cu渗入到C/C坯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u成功地渗入C/C坯体中,并填充了坯体的孔洞和炭纤维之间的孔隙,复合材料的主要相为Cu、C及少量的TiC相,当渗剂中Ti的质量分数达到15%时,出现微量的Cu和Ti的金属化合物相;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渗剂相同时,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量随着材料密度增加而增加;坯体相同时,随着渗剂中Ti含量增加,摩擦因数增加,体积磨损减小。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先增后减,80 N载荷时均达到最大值;与J204电刷对比,同样条件下,两者摩擦因数接近,但C/C-Cu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远远小于J204电刷的。
冉丽萍易茂中王朝胜杨琳易振华
关键词:C/C-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摩擦磨损性能
添加Al对MSI制备C/C-SiC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以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基体(C/C)的多孔坯体,采用熔融渗硅(MS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剂中添加Al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坯体反应溶渗硅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SiC相、C相及残留Si相。随着渗剂中Al量的增加,材料组成相中的Al相也增加而其它相减少;SiC主要分布在炭纤维周围,残留Si相分布在远离炭纤维处,而此处几乎不含Al;当渗剂中Al量由0增加到10%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由116.7 MPa增加到175.4 MPa,提高了50.3%,断裂韧性由5.8 MPa.m1/2增加到8.6 MPa.m1/2,提高了48.2%。Al相的存在使复合材料基体出现韧性断裂的特征。
冉丽萍易茂中王朝胜彭可黄伯云
关键词:C/C-SIC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天然高岭土原位还原合成SiC_W/Al_2O_3复合陶瓷材料及机理研究
SiC和Al2O3是应用最广的两种结构陶瓷,具有硬度高、强度高等优点。然而,陶瓷最大的缺点—脆性在上述这两种单相陶瓷中依然无法克服。采用两相复合是解决脆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以碳化硅晶须增强氧化铝获得的SiCw/Al2O3复...
王朝胜
文献传递
碳热原位合成SiC_w/Al_2O_3复相陶瓷粉体的制备工艺及反应机理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以高岭土和纳米碳黑颗粒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原位合成工艺制备SiCw/Al2O3复相陶瓷粉体。通过研究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原料配比以及氩气流量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借助XRD、SEM等技术手段进行测试表征,得到了合成工艺的最优参数,并探讨了碳热还原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与碳黑的摩尔比为1∶8,氩气流量为80mL/min,在1500℃下保温2h,可获得纯净的SiCw和Al2O3复相陶瓷粉体,SiC晶须的平均直径为300nm左右,长度大于6μm,长径比大于20,SiC晶须表面光洁,与氧化铝颗粒呈均匀分布。碳热还原高岭土合成SiCw/AlO,包括碳热还原SiO与碳热还原莫来石两个阶段,碳化硅晶须的生成遵循气-固(V-S)生长机理。
王朝胜邹正光邵珊崔超龙飞
关键词:碳热还原
炭/炭复合材料密封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以聚丙稀腈基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不同方法制备三种基体的炭/炭复合材料,采用树脂浸渍-固化或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行表面封孔处理后并对其组织和密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炭/炭复合材料的静压泄漏与材料表面封孔方式、材料的密度以及密封介质的压力有关。封孔方式起主要作用,高密度炭/炭复合材料二次及以上的树脂浸渍-固化可以实现静压零泄漏;材料的密度高、密封介质压力小则静压泄漏小;而运转泄漏还与基体炭有关,基体为树脂炭的材料、表面封孔致密、密度高的材料端面泄漏小;5 h运转试验后,化学气相沉积封孔处理树脂炭基体的炭/炭复合材料磨损量最大,为0.002 5 mm。
冉丽萍易茂中王朝胜张路生葛毅成
关键词:基体炭
天然高岭土原位还原合成SiSw/Al2O3复合陶瓷材料及机理研究
SiC和Al2O3是应用最广的两种结构陶瓷,具有硬度高、强度高等优点。然而,陶瓷最大的缺点-脆性在上述这两种单相陶瓷中依然无法克服。采用两相复合是解决脆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以碳化硅晶须增强氧化铝获得的SiCw/Al2O3复...
王朝胜
关键词:复相陶瓷材料高岭石插层复合物
文献传递
不同载荷和对偶下C/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5
2007年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的方法制备密度和基体炭不同的C/C多孔坯体,采用真空熔渗将铜合金液渗入C/C坯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研究试验条件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C/C-Cu复合材料摩擦因数趋于稳定;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先增后减,当载荷为80 N时达到最大值;试样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与对偶件有关,当采用硬度较高的40Cr钢为对偶件时,试样摩擦因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趋于稳定,且磨损量最大;当采用硬度低的黄铜和紫铜为对偶件时,试样摩擦因数随着时间变化不大,与紫铜对偶时的磨损量最小;C/C-Cu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采用40Cr钢作对偶时氧化磨损加大。
冉丽萍易茂中王朝胜易振华杨琳
关键词:C/C-CU复合材料磨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