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建

作品数:22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8篇再灌注
  • 8篇介入
  • 8篇介入治疗
  • 7篇心肌
  • 6篇动脉介入治疗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动脉疾病
  • 5篇心肌梗死
  • 5篇血管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5篇冠状动脉疾病
  • 4篇无再流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灌注

机构

  • 2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胸科医...

作者

  • 22篇吴永建
  • 20篇陈纪林
  • 20篇杨跃进
  • 17篇尤士杰
  • 13篇高润霖
  • 13篇乔树宾
  • 11篇陈珏
  • 11篇姚民
  • 11篇秦学文
  • 10篇袁晋青
  • 10篇徐波
  • 9篇陈在嘉
  • 9篇刘海波
  • 8篇赵京林
  • 8篇杨伟宪
  • 8篇荆志成
  • 7篇高润林
  • 7篇高展
  • 6篇李建军
  • 3篇吴元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第二届中国心...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苷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vWF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腺苷对vWF的影响,探讨无再流的可能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腺苷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浆vWF的含量;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观察正常、缺血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内vWF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AMI后3h、再灌注后5min和1h的血浆vWF水平均显著高于AMI前(均P<0.01),且升高幅度均相当(均P>0.05)。而腺苷组3个时点的vWF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对照组和腺苷组一样,缺血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vWF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区心肌组织(均P<0.01),且无再流区vWF表达升高比缺血区均更显著(均P<0.01)。两组间对比,腺苷组仅缺血区心肌组织中vW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对照和腺苷两组缺血区心肌组织中vWF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区心肌组织(均P<0.01),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vWF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区心肌组织(均P<0.01)。两组间对比,腺苷组仅在缺血区上调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腺苷可能也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赵京林杨跃进尤士杰荆志成吴永建杨伟宪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
关键词:腺苷WILLEBRAND因子心肌梗死
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与缬沙坦的心功能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3-05/2004-10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验外科完成。选用中华小型猪24只。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猪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每组3只。②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1/3~1/2处结扎3h,再松解1h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模型。缬沙坦组造模后以2mg/(kg·d)剂量,每天混于饲料中喂食给药1次,共3d。对照组造模后无特殊干预措施。假手术组冠状动脉下只穿线,不结扎,不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也无再灌注。③各组于急性心肌梗死前5min、对照组和缬沙坦组于急性心肌梗死后3h和再灌注后1h用导管法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包括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和左室舒张末压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排量,肺毛细血管楔压)。④各组使用电磁流量计于急性心肌梗死前5min、对照组和缬沙坦组于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1h时记录冠状动脉血流量。⑤应用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和病理学分析,并计算结扎区心肌范围(急性心肌梗死3h的左心室室壁心肌面积和无心肌显影的灌注缺损区面积与左心室室壁心肌面积之比)、无再流区心肌范围(再灌注60min的无心肌显影灌注缺损区面积与结扎区心肌面积之比)和坏死心肌范围(梗死心肌面积与结扎区心肌面积之比)。⑥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 结果:24只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后3h和再灌注后1h对照组和缬沙坦组左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高于梗死前(P<0.01);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和心输出量明显低于梗死前(P<0.05~0.01)。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压和缬沙坦组左室收缩末压、左心
赵京林杨跃进吴永建荆志成尤士杰杨伟宪孟亮田毅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
关键词: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张小娟高展乔树宾吴永建陈珏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血管成形术
中药通心络(超微粉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评价通心络(超微粉碎)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0·05g/kg·d)、中剂量(0·2g/kg·d)、大剂量(0·5g/kg·d)通心络(超微粉碎)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治疗组预给药3天后行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中和大剂量通心络(超微粉碎)可改善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分别减少无再流面积由对照组的(78·5±4·4)%和(82·3±1·9)%至(43·4±3·2)%和(44·6±3·3)%,(25·2±2·4)%和(25·7±4·0)%,(24·0±1·9)%和(24·9±4·2)%(P<0·05或P<0·01),分别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由对照组的(98·5±1·4)%至(89·8±4·6)%,(80·2±3·1)%和(79·9±3·1)%(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超微粉碎)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缩小梗死面积。
杨跃进赵京林孟亮田毅荆志成吴永建尤士杰杨伟宪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
关键词:通心络超微粉碎无再流急性心肌梗死中药
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及介入治疗特点分析
<正>目的: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63例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其中心肌梗死36例,最小年龄37岁...
袁晋青高润霖李卫菊张芬芳陈纪林杨跃进陈珏尤士杰吴元吴永建姚民秦学文乔树宾
文献传递
腺苷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内皮素-1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腺苷对ET-1的影响,探讨无再流的可能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腺苷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AMI前5min、AMI后5min、AMI后180min和再灌注后5min和60min血浆ET-1的含量及正常、缺血、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观察正常、缺血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mRNA的表达。结果与AMI前比较,对照组和腺苷组AMI后5min、AMI后180min、再灌注后5min和60min的血清E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呈递增趋势(P<0·01)。腺苷组除AMI前外,各时间点的血浆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正常区心肌组织比较,对照组和腺苷组缺血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且无再流区ET-1含量升高比缺血区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仅缺血区心肌组织ET-1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区心肌组织比较,对照组和腺苷组缺血区心肌组织ET-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仅在缺血区ET-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腺苷可能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起到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赵京林杨跃进尤士杰荆志成吴永建杨伟宪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
关键词:腺苷内皮素-1急性心肌梗死
腺苷对猪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同工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功酶的变化以及腺苷对其的影响。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腺苷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180min,松解60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缺血前5min,缺血后5,180min和再灌注后5,60min血NO的含量并观察正常、缺血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内NOS同功酶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与缺血前比较,缺血后180min、再灌注后5min和60min的血NO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然而再灌注后5min和60min的血NO水平比缺血后180min有显著升高(均P<0.01)。而腺苷组缺血后180min血NO降低幅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再灌注后5min和60min的血NO水平与缺血后180min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2)与正常区心肌组织相比较,模型组和腺苷组一样,缺血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减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而无再流区c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减低和i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升高比缺血区均更显著(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腺苷组仅缺血区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c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NOS的变化可能是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腺苷可能通过升高c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杨跃进赵京林尤士杰荆志成吴永建杨伟宪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
关键词:腺苷一氧化氮合酶再灌注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超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从2005-04到2007-09我院所有接受PCI治疗的患者9 461例,其中IVUS组527例,非IVUS组8934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评价IVUS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基线上IVUS组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IVUS组(38.5%vs.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和长期随访结果显示:IVUS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高于非IVUS组(住院期间:4.2%vs.2.0%,P<0.01;长期随访:10.4%vs.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VUS检查不是住院期问和长期随访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07,95%可信区间:0.119~2.245,P=0.897)。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住院期间和长期随访ⅣUS组的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IVUS组(住院期间:2.5%vs.6.6%,P<0.05;长期随访:10.8%vs.18.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CI患者常规行IVUS检查可能对预后没有影响,但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IVUS检查能改善患者预后。
张茵杨跃进陈珏乔树宾吴永建徐波秦学文姚民刘海波袁晋青尤士杰陈纪林钱杰高展高润霖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穿孔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PCI术中发生的32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占同期7102例PCI患者的0.5%。病变特点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进行分型,其中B2+C型病变占8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62.5%。冠状动脉穿孔的Ellis分型:Ⅰ型14例(43.8%),Ⅱ型10例(31.2%),Ⅲ型8例(25.0%)。发生原因:钢丝引起21例(65.6%),球囊预扩张引起6例(18.8%),球囊后扩张引起3例(9.4%),支架置入引起2例(6.2%)。处理措施: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4例(43.8%),穿孔近端球囊封堵9例(28.1%),心包穿刺引流7例(21.9%),置入带膜支架4例(12.5%),急诊外科修补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6.2%)。预后:死亡3例(9.4%),急诊外科修补加CABG2例(6.2%),急性心脏压塞6例(18.8%),迟发性心脏压塞1例(3.1%),急性心肌梗死9例(28.1%)。结论Ⅲ型冠状动脉穿孔后果严重,需积极处理。
高展杨跃进陈纪林乔树宾李建军徐波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建袁晋青陈珏尤士杰高润霖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穿孔
45岁以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对照评价45岁以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女性和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岁以下所有未绝经的124例女性患者作为女性组,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6至2007年所有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岁以下男性患者430例作为对照(男性组)。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随访1年。结果共人选124例女性患者160处病变,430例男性患者665处病变,两组皆完成随访。女性组的血脂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比例均低于男性组(均P〈0.01)。左主干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11.2%比2.9%,P〈0.01)。左前降支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61.3%比46.9%P=0.016)。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女性组低于男性组(15.6%比30.2%,P〈0.01)。c型病变比例女性组低于男性组(36.2%比48.9%,t9:0.004)。分又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26.9%比11.1%,P〈0.01)。靶病变长度女性组短于男性组[(20.36±13.37)mm比(23.04±13.86)mm,P=0.027]。住院期及1年随访期间,女性组与男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变位于左主干、前降支和分叉病变的比例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高于45岁以下男性冠心病患者,但是男性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45岁以下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相似。
黄静涵乔树宾徐波李建军陈珏刘海波杨跃进姚民吴永建袁晋青秦学文吴元戴军尤士杰胡奉还马卫华钱杰张沛窦克非陈纪林陈在嘉高润霖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女(雌)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