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 作品数:22 被引量:157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昏迷临床疗效及机理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颅脑损伤昏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363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分为常规治疗180例(A组)和加用HBO治疗183例(B组),疗程结束后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统计。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8.3%,B组经2~6个疗程HBO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9.6%,两组之间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BO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疗效显著,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氧含量,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激发脑细胞的活性,促进损伤脑细胞的修复。
- 吴颖吴江周育瑾张慧英陈国燕陈运莲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昏迷并发症
- 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大鼠重型颅脑损伤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eeney等人的方法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h将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伤前24h、伤后24h及伤后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结果移植后1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损伤灶的神经干细胞可存活、增殖、分化、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 黎国雄王传湄龚利平吴江龚良庚田洪涛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颅脑损伤
- 手术治疗急性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29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经损伤患者,15例行额部冠状切开减压,12例行额颞部开颅清除眶骨骨折片或血肿,矫正额眶骨折错位畸形。有视神经管骨折者,用微钻磨开视神经管,切开视神经鞘进行神经减压。2例眶尖综合征者行额颞切口,经眶尖外侧壁磨开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神经减压。结果25例有效,其中1例眼球突出、3例眼球内陷均得到矫正,总有效率86郾2%。结论眶部CT检查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CT检查阴性不能除外该病;疗效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手术时机等因素有关;经额部或额颞入路手术行视神经减压,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 徐建民吴江黎国雄林晓元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视神经损伤
- 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伤后 2 4小时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 48例 (实验组 ) ,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前患者 9例 ,实验组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GCS)评分及预后分组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采集血清及血涂片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及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法分别检测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 R)及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颅脑损伤后 2 4小时内患者血中 IL 2 ,T淋巴细胞 CD4亚群及 CD4/ CD8即开始显著下降 ,SIL 2 R及 CD8显著升高 ;GCS分值越低者 ,变化越明显 ,该变化在伤后第14日左右呈恢复趋势 ;重型颅脑损伤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且随创伤程度加重 ,细胞免疫抑制程度进一步加剧 ;伤后 2 4小时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即出现明显抑制 ,至第 14日时呈恢复趋势。
- 周育瑾李拴德杨喜民吴江
- 关键词:颅脑损伤IL-2SIL-2RT淋巴细胞亚群
- 住院科室的绩效考核
- 目的:考核住院科室的绩效
方法:采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KPI 关键指标法选择了财务、客户、医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和成长四类十六个指标:日均医疗费、日均药费、每人次检查费、欠费率顺位、平均住院天数、卫生材料成本...
- 李开祥陈汝光吴江曾碧娇
- 关键词:住院科室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医院管理
- 文献传递
- 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该类患者11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55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治疗组脑积水、术后脑梗塞、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幕裂孔切开术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 吴江黎国雄王传湄甄云周育瑾
- 关键词:天幕裂孔切开术颅脑损伤脑疝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CTICH)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强调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时机的掌握,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 黎国雄吴江林合麟
- 关键词:外伤性脑内血肿
- 颅脑损伤伴硬膜下纤维囊肿──2例报道
- 2000年
- 黄振林吴江姜鹏起王令璋
- 关键词:颅脑损伤
- 颅脑损伤昏迷的高压氧治疗
- 作者总结了历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363例采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体会,分析了高压氧对昏迷病人的明显疗效.
- 吴颖吴江周育瑾俞梦瑾颜家骥张小燕
-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高压氧治疗疗效分析
- 文献传递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PO_2、PCO_2和pH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组织PO2、PCO2和pH(PbrO2、PbrCO2、pHbr)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观察亚低温对PbrO2、PbrCO2和PHbr的影响。方法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放置PbrO2、PbrCO2和pHbr光纤探头连续监测脑组织PbrO2、PbrCO2和pH变化。结果 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记分(GOS)与PbrO2、PbrCO2和pHbr的变化有明显相关,预后较佳组患者(GOS4~5分)的PbrO2、PbrCO2和pH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GOS1~3分)。亚低温对颅脑伤后PbrO2的改善不明显,但能明显降低PbrCO2含量,减轻酸中毒。结论 监测PbrO2、PbrCO2和pHbr变化为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组织氧代谢和酸碱平衡变化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江基尧包映辉朱诚沈建国李维平张浚钟天安吴江
- 关键词:脑损伤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