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圯昕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胆管
  • 4篇胆管癌
  • 2篇胆道
  • 2篇胆管结石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内胆
  • 2篇结石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管
  • 2篇肝内胆管结石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2篇CA19-9
  • 1篇胆道肿瘤
  • 1篇胆管癌细胞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升高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遂宁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林圯昕
  • 7篇程南生
  • 4篇周荣幸
  • 4篇熊先泽
  • 2篇杨晨
  • 2篇叶辉
  • 2篇吴良洪
  • 2篇张捷
  • 2篇李富宇
  • 1篇贾乾斌
  • 1篇蒋霞
  • 1篇李敏
  • 1篇谭洪
  • 1篇徐建明
  • 1篇靳艳文
  • 1篇卢炯

传媒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ICC)的危险因素及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等血清学指标检测HI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我校华西医院确诊为HICC 58例患者(HICC组)及按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单纯肝内胆管结石(IHDS)189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HICC发生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CA199、CE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对HICC预测的准确度。结果 HICC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仅体质量下降一项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胆肠吻合手术(P〈0.001)、家族肿瘤病史(P=0.001)、以及发病早期行取石(P=0.003)。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3.621,95%CI:1.333~9.834,P=0.012),肿瘤家族史(OR=16.830,95%CI:1.937~146.21,P=0.010),胆肠吻合史(OR=5.115,95%CI:1.733~15.098,P=0.003),CA199〉100IU/mL(OR=5.478,95%CI:2.539~11.820,P〈0.001)为HICC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早期取石(OR=0.315,95%CI:0.128~0.771,P=0.011)是其保护因素。诊断性分析表明CA199及CEA升高鉴别HICC与IHDS组诊断价值偏低,以CA199及CEA联合诊断(满足CA199〉100IU/mL或CEA〉5ng/mL即可),联合诊断检测HICC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敏感性达71.05%、特异性为82.05%,准确性较高。结论胆肠吻合手术史、糖尿病、是否早期取石及结石取尽否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及CEA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HICC的准确性。
杨晨张捷林圯昕周荣幸熊先泽程南生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CA19-9CEA
CBL联合MDT教学法在再生医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年
探讨应用问题中心学习(CBL)联合多维度教学(MDT)对再生医学教学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学院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组均为5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CBL联合MDT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病例分析能力、理论知识能力得分情况,比较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学生在评价病例分析能力、理论知识能力得分均是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教学效果上各方面占比均要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P<0.05)。结论 应用CBL联合MDT教学法进行再生医学科的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病例分析以及理论知识水平,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蒋霞林圯昕
关键词:教学教学效果
肿瘤标志物在胆管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林圯昕程南生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胆管癌临床症状敏感性
术前外周血CA19-9在判断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的预后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CA19-9在判断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并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患者...
吴思稼李富宇贾乾斌林圯昕卢炯周荣幸叶辉程南生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糖抗原19-9
胆管替代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胆管替代物的研发是现代胆道外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恢复胆道系统正常功能的途径,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胆管替代物植入体内后,导致移植部位出现的胆道堵塞或狭窄是人工胆管研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胆道替代物慢性炎性刺激导致的组织增生,促进移植部位新生胆管组织的形成可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的文献,对非降解型人工胆管、降解型人工胆管,以及组织工程化人工胆管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综述,以期为胆道替代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快速在组织工程化人工胆管壁形成胆道上皮层、促进新生胆道组织形成、调控人工胆管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几个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人工胆管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推进人工胆管研发的进程。
杨丽萍林圯昕冯莉蒋霞
关键词:人工胆管
肝门部胆管癌肿瘤直径及相关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CC)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7年11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 321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82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3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6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3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28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13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9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4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5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2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8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2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由各医疗中心制订治疗方案,行相应手术等治疗,根据术中检查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决定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2)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肿瘤位置及直径的关系。(3)淋巴结清扫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情况。(4)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1 321例患者中,HBV阳性202例,占15.586%(202/1 296);血清AFP阳性(〉20 μg/L)80例,占7.339%(80/1 090);血清CEA阳性(〉5 μg/L)329例,占26.299%(329/1 251);血清ALT阳性(〉75 U/L)207例,占16.587%(207/1 248);血清CA19-9阳性(〉37 U/mL)590例,占49.789%(590/1 185);血清TBil阳性(〉20 μmol/L)300例,占24.000%(300/1 250)。1 321例患者中,1 206例施行手术治疗,其中肝切除术904例,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193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72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3例,经皮经肝�
胡海洁靳艳文林圯昕周荣幸叶辉程南生李富宇
关键词:胆道肿瘤肝门部肿瘤直径预后因素
应用胆道封堵器选择性肝叶切除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合金胆道封堵器进行非常规手术选择性肝切除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有膜及无膜两种胆道封堵器选择性栓塞肝内胆管,通过组织学观察、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检查结果初步探讨非常规手术选择性肝切除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结果镍钛合金无膜胆道封堵器通过介入方法置入肝内胆管,能达到安全和满意的非常规手术肝叶切除的效果,无膜胆道封堵器栓堵组TIMP-1和TGF-β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镍钛合金胆道封堵器栓堵肝内胆管可达到选择性肝叶切除的效果,并有望为临床提供一条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新方法。
谭洪徐建明熊先泽程南生吴良洪林圯昕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
PPAR-γ配体对胆管癌细胞侵袭相关基因MMP-7、TIMP-1表达的调控
2007年
目的探讨PPAR-γ经其配体吡咯列酮(pioglitazone,PGZ)激活后,对胆管癌细胞侵袭相关基因MMP-7、TIMP-1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肝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PGZ对QBC93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T-PCR了解QBC939细胞中MMP-7、TIMP-1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GZ对MMP-7、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提示在12h干预点、浓度(5-40μmol/L)时,PGZ的细胞毒性作用不明显(P〉0.05)。PT-PCR证实QBC939细胞中存在MMP-7、TIMP-1 mRNA水平的表达,前者的表达水平高于后者;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GZ能分别下调和上调MMP-7 mRNA、TIMP-1 mRNA的表达,但后者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PPAR-γ经其配体PGZ激活后能调控QBC939细胞的MMP-7、TIMP-1表达,从而可能改变其体外侵袭力。
程南生李敏熊先泽吴良洪林圯昕
关键词:胆管癌PPAR-Γ吡咯列酮
血清胆红素升高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辅助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升高在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多种指标诊断急性复杂阑尾炎的准确性。结果复杂阑尾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明显高于非复杂阑尾炎患者(P<0.001)。STB升高诊断复杂阑尾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33.3%和86.2%,而血清直接胆红素(SDB)升高(≥6.65μmol/L)诊断复杂阑尾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1%和63.5%。系统炎症反应(SIRS)评分与STB联合诊断具最佳诊断效能,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1,而血清白细胞计数(特异性40.7%)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结论SDB升高诊断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的准确性较佳,STB与SIRS评分联合诊断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复杂阑尾炎的参考指标。
杨晨周荣幸杨启晨张捷林圯昕熊先泽程南生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