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芦藜醇通过Sirtuin1激活足细胞Notch1信号
- 目的:探索白芦藜醇是否影响足细胞中的Notch 1 信号通路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我们使用野生型(WT)和 CAGGS-col/TGM-SIRT1 hRNA(以下简称为CAGGS)小鼠足细胞系,第14-25 代分化的足细...
- 魏凯谢可炜向芃顾明颖倪兆慧顾乐怡
- 白藜芦醇通过Sirtuin1激活足细胞Notch1信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是否影响足细胞中的Notch1信号通路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使用RNA干扰(RNAi)技术和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诱导野生型(WT)和可诱导的Sirtuin1(SIRT1)短发夹RNA(shRNA)转基因(CAGGS)足细胞SIRT1表达下降,重组小鼠Notch信号的Delta配体4(Delta—like ligand4,DLL4)诱导激活Notch1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Notch1通路关键γ分泌酶mRNA及Notch1靶基因Hesl、Hey2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足细胞内Notch1胞内段结构域(intracellular domain of Notch1,ICD1)、SIRT1、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10以及γ分泌酶复合物Presenilin1和Nicastrin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剂量依赖地诱导野生型小鼠足细胞Notch1信号胞内段ICDl表达以及下游产物Hesl和Hey2 mRNA表达增高。白藜芦醇可诱导Notch1蛋白水解酶1分泌酶组分Nicast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以及ADAM10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而这些变化在使用SIRTIRNAi后均被减弱(P〈0.05)。重组小鼠DLL4可以增加Notch1通路靶基因Hes1和Hey2的mRNA水平,同时增加细胞核内ICD1的表达,盐酸多西环素孵育CAGGS足细胞显著降低SIRT1mRNA水平(P〈0.05),48h后SIRT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并且显著减弱DLIA的作用(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高表达分泌酶Nicastrin诱导足细胞中Notch1信号活化,SIRT1介导了白藜芦醇和DLL4诱导Notch1信号活化的作用。
- 谢可炜魏凯顾明颖向芃顾乐怡
- 关键词:足细胞受体NOTCHLSIRTUINΓ-分泌酶
- 血液透析并发腹腔转移性钙化1例
- 2012年
- 1病情摘要
1.1病史患者,女,69岁,退休工人,因"发现血肌酐升高4a,咳嗽伴腹胀1w"于2012年2月18日入院。
- 顾明颖王蕾
- 关键词:转移性钙化血液透析腹腔并发血肌酐升高退休工人
- 特发性膜性肾病动物模型及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不伴有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及局部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根据其病因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及家族性三大类。原因未明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约占三分之二,其他大部分则是继发于各种病因的继发性膜性肾病。
- 顾明颖顾乐怡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原因动物模型肾小球上皮细胞免疫复合物沉积局部炎症反应
- 初始保守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短期蛋白尿预后分析
- 背景: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其病理学特征为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一般不伴有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及局部炎症反应。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继发性、...
- 顾明颖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保守治疗蛋白尿免疫抑制
- 文献传递
- 初始保守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调查和短期蛋白尿预后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初始保守治疗的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并观察12个月蛋白尿的变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2004年5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IMN并完成至少12个月随访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分为初始免疫抑制治疗组(IIT组)和初始保守治疗组(CT组)。其中CT组患者中,随访期间维持保守治疗者分为A组,加用免疫抑制治疗者为B组。结果:共139例IMN患者完成了12个月随访,其中CT组的患者56例(40.29%)。和IIT组患者比较,CT组患者年龄和血浆白蛋白较高,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胆固醇水平更低,P值均〈0.001。病理中肾小球C3沉积的水平更少,毛细血管袢和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程度较轻,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更轻。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分别是(2.07±2.88)vs(1.95±2.40),P〉0.05。在56例初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37例在随访12个月内维持保守治疗(A组),19例在随访至第2~9月时开始免疫抑制治疗(B组)。我们发现A组患者发病初期24 h尿蛋白水平,血总胆固醇水平更低,e GFR和白蛋白水平更高。病理中A组患者毛细血管袢增生程度更轻。随访12个月时,A组和B组患者的疾病完全和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胆固醇水平是初始保守治疗的膜性肾病患者12个月疾病是否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低危的IMN患者初始使用保守治疗,短期(12个月)不会导致蛋白尿加重。在初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血浆胆固醇水平是疾病12个月缓解的危险因素。
- 顾明颖向芃魏凯谢可炜倪兆慧顾乐怡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蛋白尿免疫抑制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