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 作品数:12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患者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PCR-优化寡核苷酸探针法检测304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中KRAS基因2号外显子的12和13密码子、BRAF基因的15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RAS和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的突变率分别为38.8%(118/304)和4.3%(13/304)。KRAS基因突变阳性标本中12密码子的突变率为78.0%,其中p.G12D发生率最高,占总突变的45.3%;13密码子的突变率为22.0%。高年龄组(≥60岁)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为47.2%(58/123),高于低年龄组(<60岁)的33.1%(6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9例,其KRAS基因突变率为36.8%(7/19),与28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突变率(38.9%,111/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在结肠、低分化、黏液腺癌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直肠、中或高分化和管状腺癌的患者。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相关,而与性别、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不相关。BRAF基因突变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原发性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
- 凌云胡海燕邱田郭蕾李文斌董林应建明
- 关键词:KRAS基因BRAF基因突变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ras基因突变检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基因突变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标本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号外显子及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12和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46.1%(512/1 110),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7.1%(79/1110)。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女性、不吸烟和腺癌的患者,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19和21号外显子,第18、19、20和21号外显子突变所占比例分别为3.3%(17/520)、46.0%(239/520)和5.0%(26/520)、45.8%(238/52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女性、不吸烟和腺癌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的情况,有助于选择靶向治疗获益人群,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 邱田凌云山灵李文斌郭蕾吕宁应建明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RAS基因突变
- 选择合适的肺腺癌组织标本进行NGS基因检测--分子病理医生面临的挑战
- 李卫华邱田凌云郭蕾高树庚应建明
- 比较实时荧光PCR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及符合率。方法收集3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3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real-time 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出BRAF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5.4%(204/312)、63.8%(199/312)。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年龄相关;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8.4%。结论 real-time PCR法适用于BRAF基因突变的检测。
- 邱田黄文亭郭蕾鲁海珍凌云山灵李文斌吕宁应建明
- 关键词: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实时荧光PCR
-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KRAS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431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和KRAS基因2号外显子的12和13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396例原发性NSCLC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55.3%(219/396),其中8例发生双突变。女性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65.2%(122/187)、46.9%(98/209)。无吸烟史、腺癌及腺鳞癌患者的突变率较高,分别为57.2%(124/216)、60.3%(199/330)、42.9%(6/14)。鳞癌和其它少见类型癌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1.6%(5/43)和11.1%(1/9)。 EGFR突变类型包括18号外显子点突变(4.0%,9/227)、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44.5%,101/227)、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和点突变(9.7%,22/227)和21号外显子点突变(41.4%,94/227)。 KRAS基因突变率为7.8%(31/396),其中28例突变发生于12密码子,3例发生于13密码子。最多见的突变为碱基G→T的转变,占总突变的64.5%(20/31)。结论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是检测NSCLC中EGFR和KRAS等基因突变的有效方法;女性、无吸烟史的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
- 凌云邱田李卓郭蕾应建明
-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DNA测序
- 晚期肺腺癌多平台基因检测规范化流程的建立、优化及应用推广
- 应建明吕宁李峻岭高燕宁王燕李文斌邢镨元郭蕾邱田凌云张蕾赵燕风唐威李卫华李研
- 肺癌已成为中国恶性肿瘤第一位死因。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发病率上升了27.5%,平均年增长率为1.2%。随着分子病理检测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肺腺癌的治疗中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尽管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效果显著,但仍然存...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腺癌基因检测药物治疗
-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基因14号外显子突变
- 目的:ME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已被公认为潜在的重要治疗靶点.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基因14号外显子突变.方法:我们检测了4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基因 14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检测结果显...
- 邱田李卫华李研凌云郭蕾应建明
- 细针吸取细胞学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突变的探讨被引量:13
- 2015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否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针吸取悬浮液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细胞学悬浮液标本,Real-time PCR法检测EGFR 18-21号外显子,KRAS 2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结果检测85例肺癌转移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突变率37.3%,KRAS突变率7.2%。19例组织切片标本,与细胞学结果一致(kappa=1.0)。13例有EGFR突变,临床分期IV期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2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6.7%);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66.7%);3例最佳稳定疾病(stable disease,SD)(25.0%)。结论细针吸取标本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标本取材容易、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 张智慧吴希兰应建明李峻岭邱田郭会芹赵焕山灵凌云
-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针吸取细胞学
- 结直肠癌前病变与结直肠腺癌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前病变与结直肠腺癌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特征,比较两种结直肠癌前病变癌变机制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诊断的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包括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及3例混合性息肉;同时选取45例传统腺瘤、50例结直肠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SSA、3例混合性息肉以及45例传统腺瘤DNA错配修复(MMR)蛋白MLHl、MSH2、MSH6及甲基转移酶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10例SSA、10例传统腺瘤、1例混合性息肉及50例结直肠腺癌中KRAS、BRAF及PIK3CA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MLHl蛋白在增生性息肉中仅3例阴性(10%),在SSA、传统腺瘤中均呈阳性。MSH2、MSH6及MGMT蛋白在增生性息肉及SSA中的阴性率明显高于传统腺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直肠SSA和传统腺瘤中KRAS基因突变比例为5/10,5/10;1例混合性息肉存在KRAS基因突变。(3)结直肠腺癌中,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8%(24/50)、6%(3/50)及4%(2/50)。结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与传统腺瘤在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MMR与MGMT在“锯齿状肿瘤”癌变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腺癌癌变过程中发生较早的重要遗传学改变。
- 黄文亭邱田凌云石素胜郭蕾郑波吕宁应建明
- 关键词:癌前状态DNA突变分析
- 结直肠癌患者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KRAS、BRAF、PIK3CA等基因突变情况,分析KRAS基因及其他影响靶向治疗效果的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311例,所有标本均通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确定肿瘤细胞含量,必要时切割富集肿瘤细胞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的第12和13位密码子、BRAF基因的第11和15号外显子、PIK3CA基因的第9和20号外显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第18至21号外显子。结果KRAS、BRAF、PIK3CA和EGFR等基因在结直肠癌的突变率分别为44.1%(137/311)、5.8%(9/156)、2.6%(4/156)和1.3%(2/156)。KRAS基因突变阳性标本中第12位密码子的突变占81.0%(111/137),其中p.G12D发生率最高,占总突变的45.3%(62/137);第13位密码子的突变占19.0%(26/137),以c.38G〉A为主(17.5%,24/137)。结论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较高;结直肠癌患者联合检测KRAS、BRAF、PIK3CA等基因突变可获得额外靶向治疗的预测信息。
- 凌云应建明邱田山灵郭蕾吕宁
-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