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帅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7篇64层螺旋
  • 6篇64层螺旋C...
  • 4篇动脉成像
  • 4篇造影
  • 4篇冠状动脉成像
  • 4篇64层螺旋C...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病
  • 3篇血管
  • 3篇植骨
  • 3篇衰竭
  • 3篇颈骨
  • 3篇颈骨折
  • 3篇骨折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股骨

机构

  • 1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14篇田帅
  • 8篇肖文良
  • 5篇申艳霞
  • 4篇李智勇
  • 3篇张奇
  • 3篇苏瑞瑛
  • 3篇许斌
  • 3篇张英泽
  • 3篇王娟
  • 2篇秦士吉
  • 2篇马子健
  • 2篇史子衡
  • 2篇李海滨
  • 2篇郜新春
  • 2篇张素华
  • 1篇张海军
  • 1篇张利宣
  • 1篇赵维江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3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性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10的含量。结果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心功能Ⅱ、III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和对照组(P<0.05)。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55,-0.751)。CHF组血清IL-10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476)。结论 TNF-α、IL-6、IL-10水平与CHF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田帅李海滨张素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空心钉及股骨头减压植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AO空心加压螺钉、游离髂骨块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10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随机分入植骨组和对照组。所有标本均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对照组采用3枚AO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植骨组采用3枚AO空心加压螺钉及游离髂骨块固定,空心钉呈正等腰三角型分布,髂骨块从大转子向股骨头前下方置入,与空心钉成30°角。所有标本均应用Electroforce 3520-AT生物力学实验机进行抗扭转、抗压、循环载荷及极限载荷实验。结果抗扭转实验中使股骨头扭转3°和5°时,植骨组的扭矩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抗压实验中在700 N和1 000 N的垂直载荷下,植骨组位移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标本均成功完成了循环实验,无疲劳骨折、内固定失败出现。在最大载荷方面,植骨组的最大载荷平均为(2 583±354)N,对照组平均为(2 475±253)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角度植入髂骨块后,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抗旋转能力增强,抗压能力无改变,生物力学稳定性没有降低。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此手术方法可用于临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李智勇张奇桑健张英泽田帅王娟刘跃驹许斌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植骨生物力学
64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本试验通过对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冠状动脉钙化(CAC)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旨在为冠心病的无创诊断、预防提供新思路。
肖文良申艳霞田帅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
免疫调节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免疫调节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物学治疗,治疗组在生物学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入院时LVEF、IL-1、IL-10、TNF-α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增高(P<0.01),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10增高(P<0.05),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降低(P<0.05)。结论胸腺肽α1治疗可以减轻CHF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提示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案以外,免疫调节治疗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田帅李海滨张素华马子健
关键词:胸腺肽Α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
2008年
苏瑞瑛张海军肖文良申艳霞田帅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64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 calcification,CAC)对诊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诊断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SCT冠脉成像及其钙化的量化分析,并同期进行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CAG采用经典插管法,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采用Agatston方法完成,64SCT结果与CAG结果做双盲对照研究;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4例(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和非冠心病组22例;进一步将224支血管按狭窄程度分为A组(狭窄〈50%)、B组(狭窄50%~75%)和C组(狭窄〉75%),记录其CACS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分别分析CAC率和CACS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64SCT冠状动脉三维成像对冠状动脉钙化显示清晰,对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良好,冠心病组的CACS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与B、C组比较CA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C组两组之间CA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CAC率和CACS逐渐增高,〈60岁组与≥60岁组CAC率和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组冠心病患者CAC率和CACS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60岁组冠心病患者CAC率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O.01)。结论 应用64S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可以对可疑冠心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CACS与相应血管管腔狭窄的对照分析显示,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年龄对CAC有影响。
苏瑞瑛肖文良申艳霞田帅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钙质沉着症年龄因素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
本研究应用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效果,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对照,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肖文良张海军田帅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心功能和NT-proBNP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后心功能和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4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疗程4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血浆NTproBNP变化。结果治疗后磷酸肌酸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F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LVEDD、LVESD明显下降(P<0.05),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田帅张利宣马子健张圣涵赵维江李智勇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T-PROBNP
股骨头钻孔减压和早期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钻孔减压、早期植骨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股骨颈早期植骨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57.9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致伤机制:高能量损伤7例(交通伤、高处坠落伤),低能量损伤12例(走路摔伤及其他损伤)。根据Garden分型:Ⅲ型13例,Ⅳ型6例。所有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对股骨头进行钻孔减压并用3枚AO中空加压螺钉固定,同时进行游离髂骨块植骨干预。其中9例髂骨块与股骨干纵轴成127°角,10例髂骨块与股骨干纵轴成95°角。结果所有骨折复位均达Garden指数Ⅰ级或者Ⅱ级。手术时间40~86 min,平均62.5 min;术中出血量90~300 ml,平均117.4 ml;18例患者术后获15~27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1个月。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11.1%)。Harris评分51.2~100分,平均87.4分。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早期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能够有效预防内固定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建议对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李智勇张奇张英泽田帅王娟秦士吉刘跃驹许斌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植骨骨折固定术骨折不愈合
直接和延迟PCI对AMI患者血浆BNP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通过序列地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前后血浆BNP浓度,探讨了直接和延迟PCI对AMI患者心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顺序选入2005-12—2006-1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入院即时、术后7d和30d时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结果: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血浆BNP浓度在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CI术后7d、30d的血浆BNP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30d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间比较PCI术后7d(183.4±56.2pg/mL vs 243.7±85.2pg/mLP<0.05)和30d(108.3±36.7pg/mL vs 139.4±76.8pg/mL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前者均低于后者。结论: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后,血浆BNP浓度逐渐下降,直接PCI较延迟PCI治疗血浆BNP浓度下降显著,直接PCI治疗对住院期间AMI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优于延迟PCI治疗。
史子衡郜新春肖文良田帅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