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家璋

作品数:121 被引量:649H指数:1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6篇肝炎
  • 47篇病毒
  • 35篇重型
  • 32篇乙型
  • 31篇慢性
  • 29篇乙型肝炎
  • 27篇毒性肝炎
  • 27篇病毒性
  • 27篇病毒性肝炎
  • 24篇重型肝炎
  • 20篇病理
  • 18篇肝炎病毒
  • 17篇慢性乙型
  • 14篇疗效
  • 13篇慢性乙型肝炎
  • 13篇庚型
  • 13篇庚型肝炎
  • 11篇重型病毒性肝...
  • 10篇血清
  • 10篇人工肝

机构

  • 103篇解放军第81...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东南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2...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121篇许家璋
  • 52篇隋云华
  • 49篇何长伦
  • 49篇杨志国
  • 36篇高蕾
  • 34篇汪茂荣
  • 23篇乐美兆
  • 22篇鞠九龙
  • 10篇李平
  • 10篇孟运运
  • 9篇张馨
  • 8篇王晓英
  • 8篇韩振红
  • 7篇张宇兵
  • 7篇姚静娟
  • 6篇谢琴秀
  • 6篇苏长青
  • 6篇徐俊杰
  • 6篇宋小明
  • 5篇周育森

传媒

  • 21篇江苏医药
  • 12篇肝脏
  • 9篇中华传染病杂...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传染病信息
  • 5篇实用肝脏病杂...
  • 5篇东南国防医药
  • 4篇人民军医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全国新出现传...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年份

  • 2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14篇2002
  • 21篇2001
  • 12篇2000
  • 7篇1999
  • 7篇1998
  • 7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肝炎死因及主要并发症探讨
2001年
隋云华许家璋张宇兵高蕾何长伦
关键词:重型肝炎病死率并发病并发症乙肝
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为了阻断HBV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我们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10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血清HBVDNA阳性而其它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阴性,并排除妊娠性和酒精性肝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降酶、利胆等一般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100mg,每晚1次,不再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B组仅采用一般综合疗法。两组患者住院日均大于30d,观察疗程均为1年,治疗中肝功能恢复后又出现异常者为肝炎再活动。所有病例入院时、入院后每月定期采血用ELISA法检测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同时观察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及甲胎蛋白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存活率为67.9%(36/53),与B组(49.1%,26/5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患者中,A组HBeAg、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25.0%(9/36)、5.6%(2/36),B组分别为61.5%(16/26)、84.6%(22/26),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A组血清HBV DNA阳性者的HBVDNA平均含量(103.8±126.0 copy/μl)也显著低于B组(5 196.4±2 353.8 copy/μl)(P<0.01),两者与入院时(3 944.7±859.6 copy/μl)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TBiL复常时间(98.5±21.3d)比B组(124.7±32.0d)明显缩短(P<0.01),1年后肝炎再活动率(13.9%,5/36)明显低于B组(65.4%,17/26)(P<0.01)。A组中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度腹泻,未见血常规和甲胎蛋白检测异常。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抑制HBV DNA合成,减少新表达的靶抗原量,使炎症反应逐渐缓解。本研究发现,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促使HBeAg和HBV DNA转阴,且血清HBV DNA未转阴者的HBV DNA平均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病例与自身治疗前水平,说明患者体内HBV DNA的复制受到抑制。相反,对照病例经一般综合治疗后血清HBV DNA
高蕾许家璋张玥隋云华杨志国韩振红何长伦
关键词:HBVDNA阳性拉米夫定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评估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提出该适应症的标准。方法 ALSS治疗组为9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SS疗法,103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和存活率。结果 ALSS治疗组患者经ALSS治疗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ALSS治疗组存活率(71.7%)明显高于对照组(55.3%),P<0.05。结论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适应症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许家璋高蕾汪茂荣
关键词:临床疗效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
HBV YMDD变异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防治对策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既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BV感染率为57.63%,HBsAg携带率为9.75%,(1)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病人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比率似有上升趁势,据文献报道肝硬化失代偿期的5年...
许家璋
文献传递
庚型肝炎临床和病理特征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HG)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GVRNA;用庚型肝炎病毒(HGV)NS5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对22例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急、慢性庚型肝炎进行肝脏免疫组化。结果HGV感染的血清学模式以重叠HBV,HCV,HAV或HEV二重感染为主,占63.6%(14/22),单独HGV感染者占36.4%(8/22);HGV在肝脏内分布呈散在胞浆型。结论HGV单独感染者临床多呈隐匿性发病,症状轻。
许家璋王海涛杨志国乐美兆乐美兆何长伦
关键词:庚型病理学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部分纯化与活性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报告新生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提取,Sephadex G-50过柱分离、SDS—凝胶电泳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新生牛肝脏中提取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含有四种组分,分子量(u)分别为21000(Ⅰ),14400(Ⅱ),10000(Ⅲ)及10000以下(Ⅳ)含量各占8.01%,76.09%,15.72%,o.14%。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四组分中以分子量14400u(Ⅱ)者刺激肝细胞DNA合成活性最强,其次为Ⅲ,而Ⅰ,Ⅳ组分无或仅有微弱活性。
汪茂荣鞠九龙许家璋陈崇宏张运芳明亮徐叔云
关键词:细胞DNA
肝组织庚型肝病毒抗原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血清庚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HGVRNA)阳性或阴性肝病肝组织中HGV抗原 (HGVAg)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抗HGV非结构 5区 (NS5)单克隆抗体(McAb) ,以免疫组织化学BA法检测肝细胞中HGVNS5抗原。结果 HGVAg阳性染色为棕黄色 ,呈细小颗粒状位于肝细胞胞浆 ,肝组织中阳性肝细胞呈散在分布 ;在血清HGVRNA阳性和阴性肝组织中HGVAg的检出率分别为 6 3 6 4% (7/ 11例 )和 5 6 2 % (5 / 89例 )。结论 HGV属于一种嗜肝病毒 ,HGVAg在肝组织的表达与血清HGVRNA关系密切。
杨志国许家璋隋云华何长伦乐美兆高蕾周育森陈万荣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抗原
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肝外组织中经血传播病毒DNA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清单一经血传播病毒 (TTV)阳性患者肝外组织中TTVDNA的表达。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TTV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丙肝病毒NS3 、庚肝病毒NS5等为阴性的 5例尸检肝外组织标本。结果  3例 (3/ 3)胰腺组织、2例 (2 / 2 )睾丸组织、1例 (1/ 1)卵巢组织、2例 (2 / 3)心肌组织、3例 (3/ 5 )肾组织检出阳性信号。杂交阳性信号主要为胞核型 ,仅在部分胰腺组织中出现胞浆型。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结论 TTV具有组织泛嗜性。
赵有为许家璋杨志国朗振为闫惠平黄祖瑚
关键词:核酸杂交TTV原位杂交
HBV YMDD变异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防治对策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既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BV感染率为57.63%,HBsAg携带率为9.75%,(1)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病人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比率似有上升趁势,据文献报道肝硬化失代偿期的5年...
许家璋
文献传递
内毒素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内毒素 (LPS)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HSC和Kupffer细胞 ,制备LPS刺激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 (KCCM ) ,并以MTT法观察LPS及KCCM对HSC增殖的效应。结果 无LPS刺激和浓度为 1μg/ml的LPS刺激所得的KCCM对HSC有显著增殖作用 (P <0 0 1) ,且两组之间有差异 (P <0 0 5 ) ;浓度为 10 μg/ml的LPS刺激所得的KCCM对HSC无影响 (P >0 0 5 ) ;加入兔抗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可抑制低浓度LPS刺激的KCCM对HSC的增殖作用 (P <0 0 1) ;LPS浓度为 1μg/ml和 10 μg/ml对HSC直接作用均无增殖效应 (P >0 0 5 )。 结论 内毒素刺激的KCCM可促进HSC增殖 。
张馨余卫平高蕾卫开斌鞠九龙许家璋
关键词:内毒素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培养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