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社会公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细胞
  • 3篇外周
  • 3篇慢性
  • 2篇导管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血液
  • 2篇髓外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中心静脉
  • 2篇肿瘤
  • 2篇外周静脉
  • 2篇外周静脉穿刺
  • 2篇粒细胞

机构

  • 11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张旭艳
  • 10篇黎建云
  • 10篇涂传清
  • 10篇黄灿
  • 1篇孙顺昌
  • 1篇贺德
  • 1篇彭玲
  • 1篇彭玲
  • 1篇冯春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t(8;22) (p11;q11)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男,28岁,因"咳嗽1月余,发现白细胞升高2 d"于2018年5月2日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无瘀点,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无肿大。右髋关节压痛,无活动受限。WBC 91.41×10^9/L,ANC 80.99×10^9/L,HGB 111 g/L,PLT 29×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早中晚杆状粒细胞,红细胞大致正常,血小板散在,量少。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D-二聚体、风湿、空腹血糖、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轻度脂肪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磁共振髋关节平扫+增强:腰椎、双侧股骨上段及骨盆诸骨质广泛骨质信号异常,右侧髂骨、髋臼及左侧股头片状强化;双侧髋关节少量积液。胸部CT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下舌段少许纤维条索灶。
黄灿邹玲丽王典文张旭艳黎建云涂传清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股骨上段右髋关节瘀点
慢性髓系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髓外急变1例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纳差1个月,阴茎异常勃起4 d于2015年1月31日入院。经骨髓涂片、染色体、融合基因检查确诊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予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 1次/d治疗。2015年5月复查染色体恢复为46XY,荧光原位杂交(FISH)BCR/ABL融合基因4%,BCR/ABL国际标准值IS(BCR/ABL^IS)3.73%。2015年10月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伴呕吐,颈强直。复查骨髓染色体正常、FISH BCR/ABL阴性,BCR/ABLIS 3.1%;脑脊液压力>300 mmH2O,微浊,球蛋白1+,白细胞数2 355×10^6个/L,单核细胞72.5%,红细胞-,蛋白1 050 mg/L,氯104 mmol/L,葡萄糖<1 mmol/l;感染科会诊考虑结核性脑膜炎,10月21日起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症状无缓解。
郑彩凤涂传清黎建云王典文黄灿张旭艳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髓外急变中枢神经
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肺孢子菌肺炎一例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免疫抑制剂诱导的非HIV感染相关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非HIV-PCP)逐渐增多,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易被误诊误治。现报告一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肺孢子菌肺炎,以引起临床注意。1病例简介患者,女,37岁,因"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2 d"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查体: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密集瘀点、瘀斑。
郑彩凤涂传清黄灿黎建云王典文张旭艳邹玲丽赵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肺孢子菌肺炎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致病基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进行ENG基因和ALK1基因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用RT-PCR方法对家系4代11名成员的ENG基因14个外显子和ALK1基因9个外显子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查找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ENG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无义突变c.447G﹥A,导致149位氨基酸Trp(UGG)变为Stop(UGA),在该家系未发现ALK1基因突变。结论:ENG基因无义突变c.G447A引起氨基酸发生p.Trp149Stop改变,是该家系致病的遗传基础。
成小慧涂传清孙顺昌黎建云张旭艳王典文黄灿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切除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激素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复发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脾切除后ITP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ITP脾切除患者32例,随访时间3~60个月,按脾切除疗效分为早期复发组(脾切除后6个月内复发,PLT<30×109/L)及有效组(脾切除后PLT>30×109/L且较切除前PLT增加2倍以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脾切除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CD19+)及CD56+CD16+自然杀伤细胞的百分比(CD3-/CD16+CD56+)。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早期复发组患者11例(占34.4%),有效组21例(占65.6%)。早期复发组脾切除术前CD3+CD4+、CD3+CD4+/CD3+CD8+明显低于有效组[(21.7±5.4)%vs(32.6±4.1)%,t=6.39,P=0.015;0.65±0.21 vs 1.29±0.36,t=3.92,P=0.003];早期复发组脾切除术前CD3+CD8+明显高于有效组[(34.5±5.9)%vs(26.8±6.6)%,t=-3.20,P=0.030];两组患者CD3-/CD16+CD56+、CD3-CD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行脾切除术治疗前CD3+CD4+、CD3+CD4+/CD3+CD8+低的ITP患者,术后易出现复发,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可作为ITP脾切除疗效预测的参考指标之一。
黎建云涂传清贺德王典文黄灿张旭艳冯春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脾切除术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PICC-DVT)及影响因素。方法 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按有无PICC-DVT分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并分析PICC-DVT与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凝血功能、疾病类型、疾病状态、疾病预后、感染、置管长度、化疗及置管后1月内使用止血药的关系。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6例(21.8%)患者出现PICC-DVT,未发生肺梗塞。PICCDVT患者均未拔管,予药物抗凝治疗后血栓均溶解。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DVT高于非高危者,为8/8例比2/28例(χ~2=11.5,P=0.001),血栓组及非血栓组两组间置管时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凝血功能、急性白血病类型、疾病完全缓解(CR)/疾病复发(RR)/初发、PICC前后1月内有无肺部感染/化疗/使用止血药、及置管长度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发现急性白血病预后为高危者PICC-DVT发生率相对更高。虽然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DVT发生率高,但无致命性肺栓塞发生,在留管状态下积极抗凝治疗可安全有效消除血栓。此外,血液肿瘤患者PICC-DVT发生可能与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疾病状态、化疗及使用止血药无关。
黎建云涂传清彭玲黄灿王典文张旭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低分子肝素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导管相关静脉血栓(PICC-DVT)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行PICC的43例血液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抗凝组(22例)及空白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PICC前后及血栓形成时的血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抗凝血酶Ⅲ活性。结果43例患者中,PICC后1个月内发生PICC-DVT共5例(11.62%),其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组2例(9.09%),空白对照组3例(14.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所有PICC-DVT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空白对照组1例发生PICC-DVT及导管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抗感染、溶栓治疗后拔管,其余PICC-DVT患者均未拔管,予药物抗凝治疗后血栓均溶解。低分子肝素抗凝组及空白对照组PICC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抗凝血酶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例PICC-DVT患者抗凝指标(蛋白C、蛋白S或抗凝血酶Ⅲ活性)均减低,而38例非血栓患者中抗凝指标减低16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ICC-DVT时蛋白C、蛋白S或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的发生率低于非血栓患者。低分子肝素预防抗凝治疗不能减少血液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1个月内PICC-DVT的发生,但治疗安全好,无相关出血事件。
黎建云涂传清彭玲黄灿张旭艳王典文郑彩凤
关键词: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蛋白C蛋白S
以髓细胞肉瘤起病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二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髓细胞肉瘤(MS)也称绿色瘤,是由不成熟髓细胞组成的髓外肿瘤,常继发于急慢性白血病、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细胞肉瘤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少见,可早于或伴随APL发生,也可作为APL髓外复发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组织病理MPO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PML-RARα基因及骨髓涂片和免疫分型检测确诊2例发生于胸骨皮肤及肛周软组织的早幼粒细胞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黎建云涂传清王典文黄灿张旭艳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髓细胞肉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慢性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髓外肿瘤
青蒿酯联合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对MLL基因重排白血病细胞株MV4-11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青蒿酯(ARTS)联合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对MLL基因重排(MLL-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MV4-1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RTS、DNR、Ara-C单药及联用对MV4-11细胞增殖率及计算单药的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凋亡受体DR4、DR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果:ARTS、Ara-C、DNR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V4-1l细胞增殖(r=0.99,r=0.90,r=0.97),48 h的IC50分别为0.31μg/ml、1.43μmol/L、22.47 nmol/L。ARTS 0.3μg/ml、Ara-C 1.0μmol/L、DNR 15 nmol/L作用于MV4-11细胞48 h的增殖率比较:3药联合组<2药联合组<单药组(均P<0.05);2药联合组细胞增殖率比较:ARTS+Ara-C组0.05),各组细胞中DR4和DR5的表达无差异(P>0.05)。与DNR+Ara-C组相比,ARTS+DNR+Ara-C组、ARTS+Ara-C组24 h Caspase-3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药联合组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下调最显著,但各组细胞中Caspase-9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体外研究显示ARTS+DNR+Ara-C、ARTS+Ara-C方案协同抑制MV4-11细胞增殖和诱导MV4-11细胞凋亡作用均强于传统方案Ara-C+DNR,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发挥作用,对Caspase-9、DR4、DR5的表达无影响。
黎建云熊欣王典文张旭艳黄灿邹玲丽郑彩凤陈信涂传清
关键词: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脑出血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CML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和治疗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CML伴脑出血患者均为CML慢性期,伴有极高的白细胞计数、巨脾及不同程度贫血,Sokal评分中高危。羟基脲或白细胞单采术未能预防早期脑出血的发生,2例患者最终均死亡。结论CML伴脑出血可能与白细胞瘀滞、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有关。及早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必要的手术治疗,术后强有力的支持治疗,也许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
赵盟涂传清黄灿黎建云王典文张旭艳邹玲丽
关键词:脑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